l 东南大学l 林萍华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内涵与实施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质量在提升——改进?——部分无意识——改进?——集体无意识——改进?——还要再创新——改进?——要强调思维——改进?三种评估方式总目标:促进高校建立与完善本科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审核评估啥意思——问题引领——自定标尺——机遇进退——持续保障u 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否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致?与学校实际情况一致?u 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资源条件配备能否保证培养目标达成?u 人才培养的效果?学生、社会用人单位是否满意?u 人才培养过程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构与运行是否有效?u 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办学评价五个度 ——相互关联性(有机统一)审核评估重点——内在关联性审核评估要旨淡化功利心态,强化内涵建设审核评估新境界审核评估新体会——关联性的源头1. 定位与目标 1.1 办学定位1.2 培养目标1.3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审核项目一:定位与目标学校自定尺子n学校办学方向和定位主要看是否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是否符合自身条件、现阶段发展实际和发展的潜力。
n 应体现学校所生所长的区域和行业的优势和趋势,应明确表达学校服务的区域和功能。
n办学定位要充分体现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并应在人才培养中得到全面落实。
1. 定位与目标 / 1.1 办学定位1. 定位与目标 / 1.1 办学定位p重点解读:n定位表明学校将奉行什么n定位是学校各项工作基石n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标尺n须全面深入调查研究思考n要在学校权威文件中体现n要与人才培养工作相贯通选择的理由n注重服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是服务社会整体福祉的提升? (对人的发展的关照?还是注重人力资源的提供),进而如何立德树人?n更新有关学校类型的观念。
办什么类型的大学,仍要从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培养需求出发(摒弃旧观念);n 对学校办学历史文化、指导思想的传承与发展,要有时代气息。
n多样化社会需求,催生多样化的大学。
应在高等教育体系当中确定自己的大学办学定位(找准定位的标尺);核心价值与功能深刻认识时代要求n 守望精神家园、引领社会(或行业)。
n 大学除了“服务国家的需要”,还有“服务社会的需要”。
n 大学是奉行“学术主义”,还是奉行“商业主义”?n 所从事的是“科学”、还是“技术”、抑或是工程?n 是基于“学科”,还是面对“问题”抑或“行业”?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办学定位的体系背景n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现有各类高等教育机构4350多所。
n 其中,能颁发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四年制大学有2100多所,两年制的社区学院有1400多所,私立大学或学院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居多数。
n 在加州公立高等教育体系中,有三个引人注目的系统,分别是:加州大学系统,有10个分校;加州州立大学系统,有24个分校;加州社区学院系统,有110多所分校。
中国高等教育体系?n 中国应当构建一个怎样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在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明确。
n 应当在办学水平和服务类型两个维度来综合安排。
n 要高度重视原行业院校的中国特色。
理科大学办学定位评价案例案例:两所高校办学定位——体会关联性理工大学办学定位评价案例p 学校坚守“精品大学、英才教育”的办学定位,坚持“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办学特色。
p 学校生源优异、有学术至上的浓郁氛围、强调数理超群的基础知识、有机会使学生及早踏足前沿科技、进入这所大学即步入高端的个人发展通道。
这对学生勤奋刻苦学习提供了强力支撑,也为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p 学校坚持由行业高水平大学向特色高水平大学转变;坚持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三大产业部门”的转型发展;坚持“全面贯彻卓越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卓越追求与卓越能力的卓越人才”,从而引领三大产业走向“中国创造”,进而服务于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这样的目标定位,很好地体现了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本科的价值追求。
n培养目标包括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两个层面。
n 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应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应符合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
n 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该专业建构知识结构、形成课程体系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1. 定位与目标 / 1.2 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准绳1. 定位与目标 / 1.2 培养目标p 重点解读:n 目标引领教育教学工作实施n 培养预期是目标的细化丰富n 所凭依据源自深入调研思考n 目标预期标准催生施教理念n 活用各方资源保障目标达成制订人才培养准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p 重新设计、组织教育的四大支柱源自资料 (培养目标的“最高指示”)u学会做人的能力(learn to be),也就是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能力。
学会适应环境以求生存,改造环境以求发展的能力。
每个人若要求得有价值的生存和发展,更有效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提高素质,增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u学会做事的能力(learn to do),也就是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善于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学会做事的能力,不仅要学会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会行为、集体合作的态度,主观能动性,管理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
u学会求知的能力(learn to how to learn),也就是学会学习的能力。
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最迅速、最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广博与专精相结合,由博转约的学习方法。
u学会共处的能力(learn to be with others),也就是在各项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一起参与。
现代社会既充满竞争,也离不开合作。
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既尊重多样化的现实,又尊重价值观的平等,增进相互了解、理解和谅解,认识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校层面u 学校层面培养目标:反映学校对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的预期与追求。
(学会:做人、做事、求知、共处的能力。
)u (举例):培养学习、探究、参与的积极性,从而——;u (举例):经培养获得对知识深入的掌握和广博的理解。
创新精神与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拓展和深化。
u培养预期(亚层目标):希望学生有如下进步,专业层面u 专业层面培养目标: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对每一个专业(或专业大类)制定专业培养目标。
u 专业培养目标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毕业要求,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一段时间(例如5年后)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发展。
u 越实在、越明确、越好!规格质量务实明确终生学习和进步的能力。
对多元世界的理解与欣赏。
对知识的融合与应用。
文化、知识学习的成就。
合乎伦理道德的为人处世。
高品位的思想与心灵。
p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u 这种详细的本科生培养目标设计标准,不仅使教师知道该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要求;u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该学什么,怎么学!u 培养质量的大敌:培养目标的泛化及教学过程和学业考核的松懈!!!深度参考p 可以参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生培养目标:1. 具有清晰的思维、表达和写作能力;2. 具有以批评的方式系统推理的能力;3. 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5. 具有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9. 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普林斯顿12种思维);10.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11.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12.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
问题解读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案例:学校目标与专业目标p学校: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和具有卓越追求与卓越能力的卓越人才。
p专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与特色,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秉承和支撑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基础上,体现学院和专业特色。
p形成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路径:u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反馈迭代;u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共建,听取用人单位对培养目标的社会需求适应度与符合度方面的评价,依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定期修订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
u专业培养方案外审过程中,要求各专业必须邀请至少一位行业企业专家,从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角度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建议。
n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
n 学校应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等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
是即干货,而非口头上的重视。
n 要有浓郁的注重本科教学的校园氛围。
1. 定位与目标 / 1.3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1. 定位与目标 / 1.3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校长想着教学职员想着教师教师想着学生1. 定位与目标 / 1.3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p重点解读:n态度决定一切,是重视n投入是硬道理,是干货n有为才能有位,是理念n氛围不可或缺,是文化n行动决定效果,是准则认识行动全面到位n学校有保证教学工作的激励政策和约束机制。
(如教授上课、教学一票否决)n领导、管理部门与教师能够摆正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的关系。
n行动上,学校领导重视教学,研究教学工作,深入教学一线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问题。
n对教学的经费投入、教学政策等处于优先的地位。
n学校各职能部门自觉、全心全意服务教学。
相关工作完备到位。
审核项目二:师资队伍2. 师资队伍 2.1 数量与结构2.2 教育教学水平 2.3 教师教学投入 2.4 教师发展与服务教师条件保障n 学校专任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三支队伍的数量要满足教学要求。
n 师资队伍在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结构合理,符合学校定位,适应教学需要,适应专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n 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根据需要对人员数量与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并有效落实。
2. 师资队伍 / 2.1 数量与结构2. 师资队伍 / 2.1 数量与结构p重点解读:n师资数量不仅看全校,还要关注各个专业生师比,每个专业数量都能够满足要求。
外聘教师要切实到位,不要凑数。
n看基础课与主干课教师队伍状况,各类结构都配置合理;n研究型大学:还要关注教师科研工作。
n工科专业:则看教师的工程背景、实践背景。
n要切实关注实验技术人员和教辅人员队伍的数量、质量和水平。
n教师队伍数量结构发展态势不仅静态看,更要动态看,分析发展趋势。
n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包括两个方面:教育水平和教学水平。
前者主要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后者主要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