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行业调查报告篇一:律师行业发展状况之调研报告律师行业发展状况之调研报告一、律师行业发展现状XX年,根据司法部统一部署,全国律师事务所均进行了脱钩改制,改制后的律师事务所淡出了司法行政机关,进入法律服务市场,开始了新的发展。
经过改制,律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律师行业实现健康发展。
二、分析某市律师行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一)地域经济原因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状况,部分想取得更大发展,收获更多利益的律师并不满足于在本地执业,转而通过跨地域转所等途径转向经济发达地区,有的律师甚至选择脱离律师行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以谋取更大发展空间和机会。
部分人员基本流转到了经济发达地区,属于律师执业的正常流动。
另有部分年轻律师通过考取公检法公务员等途径转行到了其他行业。
(二)管理体制原因目前合伙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模式仍是传统的“个体户”模式,即律师个人虽然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对外签订代理合同,处理事务时打着律师事务所的旗号,但实际上律师只是向律师事务所交纳管理费,律师事务所并不向律师分配任何利益,律师收入完全来源于自己代理案件的收费,其收入直接与个人的案源能力挂钩,而律师能否接到案件,其实与律师事务所的招牌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与律师的个人能力、社会资源密切相关。
在这种利益分配模式下,缺少社会关系的年轻律师基本无法找到案源,而那些从事律师工作时间较长的律师也始终处于原始积累阶段,无法顾及或很少顾及年轻律师,因此年轻律师收入得不到保障,对于他们来说,虽然律师有可能是一份发展前景可观的工作,但他们首先要面对的仍然是生存问题,为了生存,许多年轻律师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初衷而投入其他行业。
(三)法制体系原因我国现有的法制体系并不健全,法制环境也并不完善,律师在办案过程中仍然会遇到许多阻力,比如众所周知的律师“会见难”问题,新《律师法》已经对这一问题做了相应的规定,以方便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但是目前全国范围内仍普遍存在律师“会见难”问题。
律师办案还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律师取证难的问题,还有律师查阅、摘抄复制与案件有关材料遭拒绝阻拦的问题等等,这些都给律师办案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和困难。
(四)社会观念原因律师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不掌握任何国家权力,但是,却同样担负着维护公平正义,保证国家法律正确实施的使命,因此,在发达国家,律师的社会地位非常高,非常受人尊重,但是,在我国,这一点却并不尽如人意。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是“权力崇拜”和“官本位”,这就使得人们很难将不是“官”的律师置于一个很高的社会地位,现实是许多人不能平等地对待律师、尊重律师,他们对律师的认知也并不全面。
其实,律师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只是个中立者,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法律知识来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五)业务风险原因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其风险是双重的,他们除了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风险以外,还要面对因为执业所带来的职务风险,这种风险大致分为两类:首先,是安全风险,即律师因执业而导致的人身安全风险,它可能来自对方当事人,也可能来自律师自己的委托人,还有可能来自民间群众。
其次,是责任风险,即律师因为执业过错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可能是刑事责任,也可能是民事责任,还有可能是行业处罚和惩戒。
所有这些风险,都决定了律师这一行业干起来并不轻松,也正因为如此,才有许多才学丰富的人对这一行业望而却步,想进来又不敢进来,或者有进来了又因不能承受其责任之重而退出的。
三、解决措施要想解决以上扼制律师业发展的种种瓶颈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加强《律师法》宣传,特别强化领导干部法律普及程度。
造成律师业发展缓慢的现象有许多原因,归根究底是法律普及程度不够,法律以及律师的重要性并没有被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上去,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加强普法宣传,特别是《律师法》的宣传。
不仅要在律师中积极宣传新《律师法》,还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使广大人民摆正对律师的认知,加强对律师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也要特别在领导干部中加强包括新《律师法》在内的法律宣传,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普及程度,因为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决策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绝大部分民众的认知导向,在这个依法治国的社会,一切都应依照法律行事,而这离不开律师的参与,只有广大民众认识到了法律和律师的重要性,律师的存在才有意义,律师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律师业也才能随之迅速发展。
(二)改革律师事务所管理机制,为年轻律师创造发展机会。
目前律师事务所管理体制并不利于年轻律师的发展,要改变律师业发展缓慢的现状,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一些有效的改革措施已经萌芽,比如合作律师事务所的改制、律师事务所公司制改革的尝试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律师业的发展。
除此而外,还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改革:1、执行机制的改革。
强化合伙人、行政主管在执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提高了执行效率,有利于律师事务所的快速发展。
2、分配机制的改革。
一个合理的律师事务所分配制度应该不仅能体现律师事务所的效益,也要能够体现律师个人的效益,充分考虑到律师的个体经济利益,这样,才能激发律师的主动性,从而创造更大的效益。
我们应该淡化单纯以收费额为效益和能力指标的观念,强化综和素质、综合效益为指标的观念,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
3、人才机制的改革。
好的人才机制应该包括人才的认定、引进、培养、分工、使用、晋升、淘汰等多方面的制度规定,还应该有合理的人才资源配置,即合理的分工。
应优化组合并科学配置不同学历、年龄、性别、专业、特长和能力的人才,培育起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律师文化。
其次,应淡化以收费多少为衡量人才唯一标准的观念,以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强化对不同人才(尤其是年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另外,完善考评、激励等制度建设,尽快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和运行机制,保证律师事务所的发展长久不衰。
(三)做好律师管理工作,强化服务观念。
律师事务所的发展离不开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律师协会的管理和指导。
因此,做好律师管理工作对律师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应做好以下两方面:1、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律师行业自律作用。
当今律师业的发展并不完全依靠于司法行政机关的宏观行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律师协会的行业自律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发挥律师协会行业自律作用,有效的律师行业管理能够规范律师事务所的建设,减少律师违法乱纪的行为,维护正常的律师执业环境;能够使司法行政部门更少的行使惩戒权,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局面,从而有效促地进律师业的发展。
2、强化管理意识,进一步树立服务理念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律师行业的主管部门,承负着对律师行业管理之责。
新修订的《律师法》第四条规定:“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
”这就明确了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行业有权依法监督,依法指导,协调配合。
律师事务所篇二:律师职业调查报告组员:何伟燕、陈极清、刘媛媛、范冬娜、林锦华、江宁班级:装饰1班一、调查目的了解身为一名律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从而认识道德的重要。
二、调查方式1、查询资料,理清思路,理论性的了解律师的职业道德。
2、举例说明,阐述个别案件3、分析案件4、结论,组员感想或评价三、调查时间XX年9月——XX年11月四、调查内容(前言)我觉得每一个学法律的人都要在内心中早早的知道,有些东西是法律很难战胜,但是我们的道德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对的,即使我们可能永远也看不到正义实现的那一天。
只要我们离那个正确的目标每进一步,就是一分成就,所以,电影没有拍到成功欢庆的时刻,算是一种明智之举,正像律师的信中所说得那样,希望你在我停下的地方继续前进。
律师的职业道德:众所周知,事实真相与法律事实是有严格的区别的。
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即使在人的记忆中都有可能被歪曲,更何况通过逻辑推理,证据证明而得来的法律事实。
任何方式的重演都将是失真的,而法庭上兵戈相见的目的并非拍一部跌宕起伏的纪录片。
双方各自带着损伤来到法庭,希望通过正当程序解决问题的时候,一个公正的法庭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了解更多的信息,以期还给受到相对不公正待遇的一方正义。
这是法律,甚至法庭,之神圣的所在。
而非律师存在的意义。
律师并非通过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工作。
就像电影中所说得那样,“如果一个律师具备同情心,就像一个医生晕血一样可怕”,没有任何一个病人希望得知自己的医生晕血,但是却有很多的当事人至少希望自己的律师同情,怜悯甚至伸出援助之手。
而这恰恰是律师职业道德中最具挑战的事情,因为同情往往会“clouds the eyes”。
律师靠的是专业,是理智,是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
而这种敬业精神,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和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良心是背道而驰的。
往往这才是考验一个律师是否具有职业道德的关键时刻。
没有必要把社会道德的沦丧放在对于一种职业的批判上,毕竟,无论原告还是被告,都有着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律师要做的并非去歪曲公理,而是最大限度的去为自己的当事人争取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这也是律师这个行业一直吸引我的一个重大原因,理智与情感这种二选一从来都要在最严酷的考问下才能找到答案。
案例:杀人案辩护:职业道德与良心(本案例以第一人称阐述)被告人本人及同行人员因故住在了同一个宾馆,同一间屋中。
第二天早上,宾馆服务人员发现其中一人身上多处伤痕死了,房间里的床上、地上、墙上都有血迹。
另一人身上有一处伤,经法医鉴定为轻伤。
通过会见被告,查阅卷宗,被告人的供述对其本人有利,卷宗材料,也无法推翻被告人本人的说法。
但是,作为辩护律师,我却发现了对被告人非常不利的致命的情节,这一情节足够推翻被告人对自己有利的所有情节,依法很可能判处死刑。
而这一情节其他人都没有发现。
我和被告人家人进行了分析,他们也非常同意我的意见。
既然被告人不相让作为律师的我知道,我也没有向他本人挑明。
开庭时,又冒出了一位辩护律师,当时我很纳闷。
一打听,原来是被告人本人自己请的律师,家里人不知道。
上午开庭了,早晨一早会见了一下被告人,便匆匆上庭。
庭审过程中,另一位辩护人就他认为对被告人有利的情节发问,当问到第二个问题时,我就不让他问了,因为问多了,会引起其他在场人员的注意,发现那一个对被告人非常不利的情节。
庭审过程中及开庭后,受害人家属及代理律师,提出了数十个疑点,来推翻被告人自己的说法,后来又开了一次庭。
但是,所有人都没有发现真正的问题。
案件宣判后,我去会见被告人。
我向他提出了这个关键的问题,他也不承认,进行辩(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律师行业调查报告)解。
第一种辩解,我给他驳回;第二种辩解,我给他驳回;一共有六种辩解法,我都一一给驳回,最后,他最终承认了我的分析是对的,并和我认错:不该不相信我,另请的律师差一点误事等等。
当时我的心情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