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肛瘘(漏)一、疾病名称: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久不收口或因虚劳久咳,肺脾两虚,湿热下注大肠所致,以局部反复流出脓水或粪汁,伴疼痛,瘙痒为主证。

病位在直肠、肛周,涉及肺、脾。

二、护理评估:1、既往病史,病程长短。

2、肛周症状。

3、肛门指检、镜检等检查结果。

4、心里社会状态。

三、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1、湿热下注肛周经常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灼热.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

舌红,苔黄,脉弦或滑。

2、正虚邪恋肛周流脓液,质地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漏口时溃时愈,肛周有溃口,按之质较硬,或有脓液从溃口流出,且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伴有神疲乏力。

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肛周溃口,外口凹陷,漏道潜行,局部常无硬索状物扪及,脓出稀薄,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数。

四、临证施护:1、可用耳针缓解疼痛。

2、指导施行挂线疗法的患者不要拖拉留在肛管外的橡皮筋,以免引起疼痛及断裂。

3、指导瘘管切除并缝合治疗的患者术后2~3天控制大便以免刺激伤口。

4、术后切口疼痛给予耳穴压豆止痛,取主穴:直肠、肛门、神门;配穴:皮质下、内分泌、肺。

五、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疼痛剧烈时,卧床休息。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肛周流出脓液的量、色泽、气味,肛门疼痛、瘙痒,以及有无发热等。

2)观察肛门功能,有无大小便失禁现象。

3、给药护理术后止血、止痛、消炎、营养治疗,根据辨证分型选用中药汤剂清热利湿、托里透脓、养阴清热。

大便后用痔痛安搽剂中药熏洗以活血止痛、收敛消肿,换药,手术切口红外线照射每日一次。

4、饮食护理1)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

2)湿热下注者,宜食西瓜、绿豆、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之。

3)食疗:鲫鱼豆腐汤健脾宽中、开胃利湿;瘦肉粳米粥补脾养胃、养阴益血。

5、情志护理:关心体贴患者,解除不良情绪。

6、并发症护理肛门狭窄、肛门失禁观察术后排便情况,若排便困难,大便变细可能肛门狭窄,报告医生早行扩肛治疗;若大便次数多、不随控制,考虑肛门失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3日起指导病人行提肛运动。

7、健康指导1)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避免劳累。

2)保持肛门清洁,每晚及便后温水坐浴。

3)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忌辛辣、发物,戒烟酒。

痔一、疾病名称:因饮食不洁,燥热内生,下迫大肠及久坐、负重远行等所致。

以便血、肛门有肿物、坠胀、异物感或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二、护理评估:1、患者的职业、饮食、排泄习惯及诱发因素。

2、排便有无疼痛、便血,便后有无肿块脱出等。

3.直肠检查结果。

4.心理社会状况。

三、辩证分型及临床表现:1、风伤肠络: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

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便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门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

苔薄黄腻,脉弦数。

3、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有血栓形成水肿,触痛明显。

舌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4、脾虚气陷:肛门下坠感,痔核脱出需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

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

舌淡胖,边有齿龈,苔薄白,脉弱。

四、临证施护:1、术后出现尿潴留,但经诱导无法解除者,遵医嘱穴位注射或导尿。

2、术后7~9天为痔核坏死脱出阶段,嘱患者减少活动,密切观察便血情况。

3、内痔结扎术后,嘱患者不可牵拉留在肛外的线端,以免疼痛或出血。

4、术后切口疼痛给予耳穴压豆止痛,取主穴:直肠、肛门、神门;配穴:皮质下、内分泌、肺。

五、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

2)痔发作期要侧卧休息。

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便后坐浴。

2、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1)便时如痔核脱出,应及时还纳。

2)外痔伴有感染或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者应卧床休息并报告医师。

3、给药护理术后止血、止痛、消炎、营养治疗,根据辨证分型选用中药汤剂清热利湿止血、清热凉血祛风、补中益气提升。

大便后用痔痛安搽剂中药熏洗以活血止痛、收敛消肿,换药,手术切口红外线照射每日一次。

4、饮食护理1)气滞血瘀者给予补中益气温阳之品;脾虚气陷者忌酸冷食物,宜进温补食物。

2)鼓励多饮水,多进蔬菜、水果以及含纤维素的饮食,忌烟、酒、辛辣等刺激之品。

5、情志护理疏导患者情志,使之配合治疗。

6、并发症护理出血、感染、便秘、肛门狭窄1)术后注意观察局部切口有无红肿,敷料有无渗湿,体温波动情况。

如发生出血、感染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不宜过早下床。

24小时后可适当下床活动,并保持大便通畅。

3)观察大便的性状、粗细。

如排便困难伴大便变细,有肛门狭窄及便秘,及时报告医生及早行扩肛治疗。

7、健康指导1.保持肛门清洁,坚持每晚热水或中药液坐浴。

2.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排便时间过长。

习惯性便秘患者,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避免肛门局部刺激,便纸宜柔软,不穿紧身裤和粗糙内裤。

4.忌久坐、久立或久蹲,最好选用软坐垫。

5.勿负重远行,防止过度疲倦,进行适当锻炼。

可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运动,对于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锻炼肛门括约肌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6.发现排便困难者应及时到医院复诊。

肛痈一、疾病名称:因过食肥甘、辛辣、醇酒、或肺、脾、肾亏虚,湿热之邪乘虚下注所致。

以肛门周围红肿、疼痛、有波动感,伴恶寒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直肠、肛周。

二、护理评估:1、患者的饮食、排便习惯及诱发因素。

2、肛周症状及伴随症。

3、直肠检查结果。

4、心理社会状况。

三、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1、热毒蕴结:肛周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

舌红,苔薄黄,脉数。

2、火毒炽盛:肛周肿痛剧烈,持续数日,痛如鸡啄,难以入眠,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肛周红肿,触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

舌红,苔黄,脉弦滑。

3、阴虚毒恋:肛周肿痛,皮色暗红,成脓时间长,溃后脓出稀薄,疮口难敛,伴有午后低热,口干,盗汗。

舌红,苔少,脉细数。

四、临证施护:1、热毒藴结、火毒炽盛者,中药应饭后偏凉服。

阴虚毒恋者遵医嘱用中药泡水代茶饮。

2、体温超过39℃按高热护理。

3、术后切口疼痛给予耳穴压豆止痛,取主穴:直肠、肛门、神门;配穴:皮质下、内分泌、肺。

五、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避免坐位。

高热及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取侧卧位。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局部皮肤红肿范围、温度、疼痛程度、有无波动感。

2)观察体温变化及全身情况。

对切开排脓术后,应观察伤口情况及引流物的色、质、量,有无出血或渗血。

3、给药护理术后止血、止痛、消炎、营养治疗,根据辨证分型选用中药汤剂清热利湿、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透脓脱毒,养阴清热除湿。

大便后用痔痛安搽剂中药熏洗以活血止痛、收敛消肿,换药,手术切口红外线照射每日一次。

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2)可予少渣流食或半流食,以减少排便对局部的刺激。

3)食疗:菊花茶或凉拌金针菜具有清热泻火、排毒消火功效。

5、情志护理:关心体贴患者,解除不良情绪。

6、并发症护理:便秘观察术后排便情况,若排便困难,或惧怕排便引起疼痛,可遵医嘱予缓泻剂,进食香蕉、新鲜蔬菜等。

7、健康指导1.忌油腻辛辣之品,戒烟酒。

2.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防治便秘,便后清洗肛门或坐浴。

3.发现肛门局部异常,及时就诊治疗。

肛裂一、疾病名称:因阴津不足或脏腑热结、肠燥便秘、粪便粗硬、排便努责等所致。

以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为只要临表现。

病位在肛门,与大肠关系密切。

二、护理评估:1.饮食、排便习惯及病程长短。

2.肛门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三、辩证分型及临床表现:1、血热肠燥:大便二三日一解,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小便黄,肛门裂口鲜红,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

2、阴虚津亏: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肛门裂口深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气滞血瘀证:肛门刺痕,便时便后尤甚,肛门紧缩,肛门裂口色紫暗,脉弦或涩。

四、临证施护:1、便秘时,切忌努责,可遵医嘱给服润下剂或缓泻剂。

2、气滞血瘀型易出现郁闷、烦躁,须加强情志护理。

3、阴虚津亏型补充足够水分,可每晚睡前服蜂蜜水一杯。

4、术后切口疼痛给予耳穴压豆止痛,取主穴:直肠、肛门、神门;配穴:皮质下、内分泌、肺。

五、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疼痛剧烈时,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注意肛门疼痛的性质、程度与持续时间,大便是否带血、滴血及出血量。

3、给药护理术后止血、止痛、消炎、营养治疗,根据辨证分型选用中药汤剂清热润肠通便、养阴清热润肠、理气活血通便。

大便后用痔痛安搽剂中药熏洗以活血止痛、收敛消肿,换药,手术切口红外线照射每日一次。

4、饮食护理1)饮食忌辛辣刺激,海腥发物。

2)血热肠燥者多食蔬菜、水果。

气滞血瘀者给予理气血活之品。

阴虚津亏者宜多进滋阴增液之品。

3)食疗:芹菜炒肉丝,具有清热润肠通便功效;银耳枸杞羹具有清热润肠利湿,助排便功效。

5、情志护理:疏导患者情志,使之配合治疗。

6、并发症护理切口出血、肛门失禁1)术后注意观察局部切口有无红肿,敷料有无渗湿,如发生大量出血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观察术后排便次数、量及性状,若大便次数多、不随控制,考虑肛门失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3日起指导病人行提肛运动。

7、健康指导1、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每日早晨可空腹服淡盐水一杯。

2、保持肛门清洁,每晚及便后用温水坐浴。

3、发生肛裂及时治疗,防止继发贫血和其他肛门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一、疾病各称: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结肠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重者发生溃疡,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和腹痛。

本病属中医的“泄泻”“痢疾”“便血”范畴。

二、护理评估:1、大便的量、色、质、气味及次数、腹痛情况。

2、结肠镜检查、直肠指检表现。

3、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4、心理社会状况。

三、辨证分型和临床表现:1、湿热内蕴:腹痛泄泻反复发作,便中夹脓夹血,里急后重,肛门炽热。

身热、口苦口臭、脘痞呕恶,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数或滑数。

2、气滞血瘀:肠鸣腹胀,腹痛拒按,痛有定处,下泄不爽。

喛气少时,腹部或有痞块,肌肤甲错。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

3、脾肾两虚:欠泄不愈,下痢脓血及粘液。

形寒肢冷,腹胀肠鸣,腹痛隐隐,喜暖喜按,常于泄后痛减,食减纳呆,腰膝酸软。

舌淡、苔白;脉沉细。

4、阴血亏虚:久泻不止,便下脓血腹中隐痛。

午后低热,头晕目眩,失眠盗汗,心烦易怒,消瘦乏力。

舌红,少苔,脉细数。

四、临证施护:1、腹痛者遵医嘱耳穴压豆,选穴:脾、胃、大肠、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