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抗CCP抗体
抗CCP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敏感性虽然 较RF偏低,但它可在RA早期出现,是诊断早期 RA的良好指标之一,同时它也是一个较好的病 情预测指标,抗CCP抗体阳性者出现侵袭性关 节炎的可能性远大于阴性者。
CRP
C-反应蛋白:1930年Tillet和Francis在急性大 叶性肺炎患者血清中发现能在钙离子存在时与 肺炎球菌C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是人类重 要的急性期反应蛋白,急性期浓度可升高上千 倍,循环中的CRP半衰期为19小时。人类CRP是 由肝脏产生,由五个相同的亚基依靠非共价键 形成的环状五聚体,这一特征性结构使其归类 于五聚素(一组具有免疫防御特性的钙结合蛋 白)家族。
5、患有严重贫血、血液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多 发性骨髓瘤、甲亢、重金属中毒、恶性淋巴瘤、巨球 蛋白血症、慢性肾炎等疾病时,血沉也可呈现明显加 快趋势。
RF
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可分为IgM、IgA、 IgG、IgD、IgE五型(注:在临床内科学中描 述为四型,没有IgD型;但在实验室诊断学中 描述为5型),是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针对IgG 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类自身抗体,类风湿因 子阳性患者较多伴有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 及血管炎等。IgM型RF阳性率为60%-78%。
血沉
1、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炎症,2~3个小时就 会出现血沉加快的现象;
2、各种急性全身性或局部性、盆腔炎等;
3、各种胶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 斑狼疮、硬皮病、动脉炎等;
4、组织损伤和坏死,如大范围的组织坏死或损伤、 大手术导致的损伤,心肌梗死、肺梗死、骨折、严重 创伤、烧伤等疾病亦可使血沉加快;
总论
1.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血沉、脑脊液常规、胸腔积液常规、腹腔积液 常规等检查。
总论
2.生化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清蛋白电泳、 肌酶谱、和血尿酸等检查。
总论
3.免疫血清学常规检查:免疫球蛋白、补体、循 环免疫复合物、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 免疫电泳、冷球蛋白、细胞因子和肿瘤标志物 等。
总论
4.病原感染常规检查:肝炎病毒、EB病毒和巨细 胞病毒等。
总论
5.自身抗体常规检查:抗核抗体谱、抗磷脂抗体 谱、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谱、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自身抗体谱、自身免 疫性肝病自身抗体谱。
血沉
血沉: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 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 沉。
ANA
抗核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均呈不同程度的 阳性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5%100%)、类风湿性关节炎(RA,10%-20%)、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80%-100%)、干燥 综合症(SjS,10%-40%)、全身性硬皮病 (85%-90%)、狼疮性肝炎(95%-100%)、原 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5%-100% )
期和用抗风湿药后,转阴或消失比血沉快,且在贫血
和心力衰竭时不象血沉那样易受影响。
补体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 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补体是血 浆浆蛋白的组成成分。补体系统的各成分,以 无活性的前体存在于血浆中。需要时,再在激 活物如抗原—抗体复合物等的作用下,依次被 激活,最终发挥溶解、破坏细菌、病毒等致病 物的作用。
CRP的临床意义与血沉相同,但不受红细胞、HB、
脂质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是反应炎症感染和疗效的
良好指标。类风湿活动期明显增多,与血沉增快相平
行,但比血沉增快出现的早、消失也快。CRP含量愈多,
表明病变活动度愈高。炎症恢复过程中,若CRP阳性,
预示仍有突然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停用激素后已
转阴的CRP又阳性时,表明病变活动在继续。炎症缓解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自身抗体: AKA、 APF、抗CCP抗体。
AKA
1979年Young等报道抗鼠食管上皮的角质层抗 体对RA的诊断特异性,即抗角蛋白抗体(AKA) 50%--60%类风湿关节炎病人AKA-IgG阳性,而 正常疾病对照和其他疾病对照只有0—5%阳性, 特异性达95%--100%,重要的是类风湿因子阴 性的患者34%本抗体阳性,故有助于诊断,国 内研究敏感性44%,特异性89%。
CRP
人CRP主要生物学功能:识别外来物质,激活 补体系统。
增强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吞噬作用
与血小板激活因子(RAF)结合,降低炎
症反应。
与染色体结合,消除坏死组织里的细胞
DNA。
CRP
正常参考值≤10mg/L
类风湿早期和急性风湿时,血清中可达50mg/L,
其阳性率为80%~90%。
ANA
抗核抗体(ANA):是以真核细胞的核成分为抗 原的器官非特异性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属自身 抗体中的一组抗体。
抗核抗体谱:指抗细胞核(或整个细胞)的核酸 和核蛋白抗体的总称。
ANA
目前根据细胞内靶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和分布 部位,分六大类: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 抗DNA组蛋白复合物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 抗核仁抗体和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
APF
APF即抗核周因子抗体,是一种抗人颊黏膜上皮 细胞胞质内的透明角质蛋白颗粒的抗体,其对 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8—92%和 72.7—90%,类风湿因子阴性的患者40%阳性, 是早期诊断RA的有用指标之一,80%类风湿关 节炎患者可有阳性,SLE,硬皮病,感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也可阳性。
RF
RF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但也有IgG类、 IgA类和IgE类.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阳性 率80%左右,是诊断RA的重要血清学标志 之一,单不是唯一的标志。临床上动态 观察滴定度多少,可作为病变活动及药 物治疗后疗效的评价.其它风湿性疾病如 SLE阳性率为20%—25%;硬皮病与皮肌炎 阳性率为10%—24%,滴定度较低。
补体
补体的生物学效应有: 1。增强吞噬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趋化性;
2。增加血管的通透性;3。中和病毒;4。细 胞溶解作用;5。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等等。
抗链球菌溶血素
抗链球菌溶血素:机体因咽炎、扁桃体炎、猩红 热、丹毒、脓皮病、风湿热等感染A组链球菌 后,可产生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 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结节性红斑、猩 红热、急性扁桃体炎等ASO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