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风湿病检查及意义

常见风湿病检查及意义

常见风湿病检查及意义中医科实验室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患者,在看病时没有做任何检查,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检查,给医生诊断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使疾病诊断更加明确,我们建议患者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对诊断、治疗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般来说,常见风湿病应该做类风湿因子、抗“O”、血沉、C-反应蛋白等项检查。

每项检查对诊断、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一些检查项目进行简单扼要介绍。

1.什么是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是血清中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它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

80%左右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能检出类风湿因子为阳性,它作为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条件之一,并用于和其它原因的关节炎进行鉴别。

2.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类风湿因子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类风湿因子外,类风湿因子还可见于以下情况:(1)2%~5%的正常人及10%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可出现类风湿因子,但滴度不高。

(2)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及硬皮病等。

(3)急性病毒感染、流感、肝炎、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免疫(疫苗)注射后。

(4)寄生虫感染、如疟疾及丝虫病等。

(5)慢性炎性疾病:如结核病、麻风、雅司、梅毒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6)肿瘤,尤其在放疗与化疗后更明显。

(7)其它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状态:如冷球蛋白血症、慢性肺部或肝脏疾病、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性紫癜等。

3.什么是血沉?血沉是血红细胞沉降率的简称,指单位体积内血液中的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

魏氏法测定的血沉值是指第一小时末红细胞在血沉管中垂直下降的毫米数,健康男性血沉应小于15毫米/小时,女性血沉应小于20毫米/小时。

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也有波动,多数异常持续增高的血沉值提示病理改变,如感染、炎症或肿瘤等,有待进一步查原因。

4.血沉增快见于哪些情况?魏氏法测定血沉,不论男女其血沉值在1小时末达25毫米为轻度增快,达50毫米为中度增快,大于50毫米则为明显增快。

在生理情况下,如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及60岁以上的高龄者,都可以有轻度血沉增快。

血沉增快主要见于以下病理情况:(1)各种炎症,如肺结核、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及赖特综合征等。

(2)组织损伤与坏死,手术或外伤后,心肌梗塞等。

(3)恶性肿瘤。

(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等。

(5)各种原因导致的相对性球蛋白增高,如慢性肝炎和慢性肾炎等。

(6)病理性球蛋白增多,如多发性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等。

(7)稀血症,重度贫血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球下沉时阻力减少可出现血沉增快。

(8)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患者因血胆固醇水平增高常致血沉增快。

5.血沉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有什么临床意义?血沉可作为判定炎症活动的可靠指标,其升降与类风湿的活动程度相一致,也可作为诊断及疗效判定的指标。

血沉增快可不受抗风湿药治疗的影响,可与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后迅速下降相区别。

如拟诊为风湿病,经糖皮质激素或阿司匹林治疗2周,临床症状好转,血沉仍快者,要考虑类风湿的可能。

当关节肿痛明显好转,炎症现象已消退,血沉仍持续增快或不下降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继续活动并随时都有可能复发或恶化。

6.关节炎患者查血沉有何意义?对关节炎患者来说,血沉增快是关节及相邻组织炎症反应以及高球蛋白血症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严重性与活动性。

经过治疗病情缓解后,血沉往往可以下降,所以检查血沉还可作为观察疗效的一项指标。

应当注意的是,血沉增高也不一定说明药物治疗无效,因为血沉下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7.什么是抗“O”?抗“O”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简称。

链球菌溶血素“O”是链球菌的重要代谢产物,具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病人在感染链球菌1周以后,体内便可出现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4~6周达到高峰,并可以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测定抗“O”可以间接反映人体有无链球菌感染史。

由于链球菌感染在正常人中相当常见,正常人血中也有一定量的抗体,不过滴度多在400以下。

8.抗“O”不高可以诊断风湿热或风湿性关节炎吗?有的患者得了风湿热或风湿性关节炎多年,也检查了很多次,但从未发现抗“O”增高,这是因为:(1)病人感染的链球菌菌株不产生或仅产生很少量的溶血素“O”抗体,这时应检查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其它抗体,如抗透明质酸酶抗体,抗链激酶抗体以及抗脱氧核糖核苷酸酶B抗体等。

目前这个项目国内尚未普遍开展。

(2)病人在发病早期用过大量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氟美松或地塞米松等),这种情况产生的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量很少,经常检测不到。

(3)检测因素如所用试剂效价高,检测方法不敏感等。

9.抗“O”增高就是风湿热或风湿性关节炎吗?风湿热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关节炎、心脏炎、皮肤环形红斑、舞蹈症及皮下小结等。

约80%的风湿热患者出现抗“O”增高。

不过抗“O”增高还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及其它链球菌感染性疾病,一些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胆固醇和磷脂比值很高的病人,因血清中有某些抑制溶血的物质,虽无链球菌感染,却可以有很高的抗“O”。

抗“O”增高只是风湿热或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表现,确定诊断还需要依靠其它临床资料。

10.什么是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它可以在组织损伤、炎症、感染或恶性肿瘤等情况下,比正常血浓度增加数十或数百倍。

C-反应蛋白水平可在刺激后数小时即开始急剧升高,2~3天达到高峰,病情改善后可逐渐下降。

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判断感染和某些疾病活动性的指标,也可作为药物疗效的指标。

11.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可见于哪些情况?C-反应蛋白增高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各种急慢性细菌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肺结核以及各种疾病并发的细菌感染。

(2)各种恶性肿瘤:如肾癌、膀胱癌、恶性淋巴瘤及骨髓瘤等。

(3)急性心肌梗塞:大手术后的组织损伤。

(4)各种外伤:如骨折、烧伤等。

(5)各种急慢性炎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的全身型、强直性脊柱炎、赖特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及成人斯蒂尔病等。

12.关节炎患者检查C-反应蛋白有何意义?(1)有助于判定病情活动性: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说明病情处于较为活动状态,而C-反应蛋白水平正常者则病情多较轻或处于稳定或好转阶段。

(2)有助于判定并发感染: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超过比值,且伴发热,提示并发感染,有待进一步查原因。

(3)有助于观察治疗反应:活动性关节炎患者经药物治疗,病情改善或缓解后,C-反应蛋白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达到正常值。

13.C-反应蛋白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有什么帮助?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与血沉相似,但不受红细胞、血红蛋白、脂质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是反映炎症感染和疗效的良好指标。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和急性风湿期,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含量最高,与血沉增快相平衡,但比血沉增快出现早,消失也快。

C-反应蛋白含量愈多,显示病变活动度愈高。

在类风湿恢复过程中,C-反应蛋白又出现阳性,预示仍有突然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病情复转停用糖皮质激素后,已转阴的C-反应蛋白又出现阳性时,表明病变活动在继续。

当类风湿缓解和用抗风湿药后,C-反应蛋白自转阴或消失比血沉快。

C-反应蛋白阳性,也可见于肾炎、肺炎、急性感染、外伤、心功能不全、肝炎、风湿热、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

但病毒性感染时通常为阴性或弱阳性,在临床上也可作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

C-反应蛋白(CRP)正常参考值:≤10毫米/升(0.42微克~5.2微克/毫升)。

14. 什么是尿酸?人们每天所吃的食品中,含有一种叫做嘌呤的营养物质,人体吸收后嘌呤要参与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其最终产物就是尿酸。

由于这种物质最早在尿中发现,而且呈酸性,因而得名尿酸。

正常进食的人,每天要形成500~1000毫克的尿酸,其中2/3从尿中排泄,剩余的进入肠道,最后被肠道细菌所分解。

15. 检查血尿酸有什么意义?正常人血清中尿酸的含量约为178~488微摩尔/升,男性为378微摩尔/升,女性为283微摩尔/升。

当病人由于某些原因产生尿酸过多或由于肾脏排泄尿酸减少,都可以使病人尿酸水平升高,从尿中排出的尿酸也增多。

尿酸在血浆中的溶解度约为476微摩尔/升,超过这个浓度就会形成过饱和状态,这样尿酸盐就会在关节软骨、滑膜、肾脏以及其它组织中沉积,引起痛风、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以及痛风性肾病等。

因此,对关节炎患者同时检查血与尿尿酸水平,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有高尿酸血症,是否可能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

对已确诊的患者,追踪检查血和尿尿酸水平则有助于判断药物治疗效果。

16. 检查血和尿尿酸前应注意什么?测定血和尿尿酸水平,对确定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要认真留取标本。

一般在检查前应进低嘌呤食物3天,避免吃肉类与内脏,以及像扁豆、菠菜、花生和大豆之类嘌呤含量高的食品。

第四天上午7点排尿后弃去,开始收集7点以后24小时之内所有尿液,直至第五天上午7点排出的尿液均收集在内,并在第五天上午抽静脉血2毫升,和尿标本一起送检。

17. HLA-B27阳性有什么意义?HLA-B27阳性者患强直性脊柱炎、幼年强直性脊柱炎、赖特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及眼色素膜炎等疾病的可能性是B27阴性者的100~150倍。

我国人群中B27阳性率不到7%,而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可以高达85%~95%,赖特综合征患者及反应性关节炎患者也可达70%~80%。

HLA-B27主要增加人类罹患上述疾病的敏感性,而且HLA-B27有家族遗传性。

18. 做HLA-B27检查应注意什么?做HLA-B27检查前不需特殊准备,早上空腹抽静脉血3毫升后,装入血标本的三角小瓶放在桌面上或手掌上,轻轻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约15分钟,切勿使血液凝固。

如小瓶内的玻璃珠已与血中的纤维蛋白原形成小团块既可送检。

19. 什么是抗核抗体?抗核抗体又称抗核因子,指血清中具有抗各种细胞核成分的抗体。

它是一种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G。

属于自身抗体。

现主要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根据荧光核型可分为4种:(1)均质型: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多见。

(2)周边型:以活动性红斑狼疮多见。

(3)核仁型:以皮肌炎和硬皮病多见。

(4)正常人抗核抗体为阴性。

抗核抗体阳性见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检查血清中抗核抗体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指标。

抗核抗体阳性率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可达20%~50%,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约为15%~40%,而强直性脊柱炎、赖特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等疾病患者约为5%~10%。

抗核抗体在关节炎患者滴度较低,一般不超过1:80,而且与关节炎的病情较重和活动度无明显相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