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


2023/9/9
1
• 1. 20世纪前中国古代编撰的文学史。 • 2. 20世纪后现当代编撰的文学史。 ●为什么要这样来划分呢?这主要有两个标准:
• 1.是否是系统完整的文学史专著; • 2.是否已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 以上述两个标准来衡量,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 1.20世纪前编撰的文学史作品,它不系统也不
2023/9/9
23
• (五)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兴盛的也有很重要的 影响
• 如北方由于地理环境比较空旷、开阔,所 以北方的文学较南方豪迈、壮阔、大气一 些。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而南方文学刚受气候地理 环境的影响,呈现出委婉、柔糜、艳丽的 风格特征。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 寺,多少楼台烟南雨中。”
2023/9/9
11
• 再如魏晋南北朝诗风绮丽柔糜是与当时士族左右 文坛,建立了门阀士族制度,王室与士族相互利 用是分不开的。
• (2)作家研究
• 即研究作家的生平、世系、兴趣、爱好、遭遇、 思想、性格等。不同作家写出不同风格、不同题 材,不同领域的文学作品绝不是偶然的。而与其 自身的人生经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分 不开的。如若没有曹雪芹锦衣纨绔,饫甘餍肥到 绳床瓦灶、蓬牖茅椽的人生经历是写不出与自己 人生经历如此相似的、大起大落、前兴后衰的 《红楼梦》的。(王国维、路遥等作家)
2023/9/9
19
• 经济,社会经济向前跨出很大一步。当然, 孔子的私人办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再 到宋、明时期市民文学的出现(此时期,资 本主义经济开始荫芽,生产力也得到了质 的飞越。由于印刷术的发明,特别是小说、 戏剧的发展)。
• 可见社会经济对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 动作用。
2023/9/9
• 4.文学史的研究、学习,应从文化学的角度去考 察;应力求客观实际;应多借鉴外国的文学理论 和写作方法;应在文学史料学的基础上予以研究。

2023/9/9
16

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演进
• 我们说历史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总是在发生着惊人的相似的重复,但绝不
是简单的重复,它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
• 历史的文学说明我们在学习这门课时要牢 牢的抓住“文学”这个中心词,要重视文 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一切要靠文 学作品说话,所以我们要重视文学的作品 选;
• 文学的历史,说明我在学习这门课时,还 得重视史学的思维特征,找出文学传承性, 连续性,规律性。
• 所以我们在以后学习文学史,包括以后对 文学的研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023/9/9
22
• 立无常,即使实行科举,对四种人也有不 同的对待。汉族文人地位极为卑贱,有所 谓的“九儒十丐”之说。所以许多文人, 前景无望,走投无路,才转“书会才人”, 走上了戏剧创作和演出的道路。这也是元 曲(元杂剧和散曲)兴盛的重要原因。
• (注: “书会”指民间专门为说书戏曲 艺人写作脚本的文艺组织机构。当然“书 会才人”指民间专门为说书戏曲艺人写作 脚本的文人,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职业作家, 自由撰稿人。)
• 一、外部因素
• 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民族矛盾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 。
• (一)社会经济推动了中国文学的演进。如:
2023/9/9
18
• 文学创作主体的产生、发展和壮大都离不 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人类社会的起 步阶段,生产力极其低下,要求每个人都 必须参加劳动—如狩猎、养殖、种植等, 才能勉强甚至还是不能维持人类自身生存, 这时就不可能有独立于劳动之外的专门文 学创作群体,因为社会没有多余的剩余物 质财富供他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 学创作才逐渐由贵族文学,到春秋战国时 扩大到“士大夫”文学(此时正是封建地主 经济取代奴隶制
2023/9/9
10
• 文学总是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的,如:史传散文 《春秋》中的微言大义,用“诛”表示:杀有罪之 人,用“杀”表示杀无罪之人,用“弑”表示下 杀上。它就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
• 2.明确文学作品研究才是文学史研究中的核心内 容。
• 文学史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背景研究,即研究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经 济背景,最外围的研究。如:刘勰在《文心雕龙》 中说“秦世不文”那在秦代为什么没有什么文学 作品产生呢?这与秦王采取的“焚书坑儒”,法 严令具的政治措施,文化高压政策是分不开的。
2023/9/9
6
• (3)1928年,胡适的《白话文学史》 • (4)1932年,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 (5)1941年,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 (6)1963年,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 • (7)90年代,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 (8)90年代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 此外还有分体的文学史: • (1)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国学大师,少
2023/9/9
3
• 如司马迁的《史记》既是“无韵之离骚” 的文学精典,也是“史家之绝唱”史学巨 著,可见司马迁既是史学家,也是文学家。
• 如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 这样一段:
•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 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 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同样,文学也一样,不是在简单的一盛一
衰的简单更迭,而也是在不断的开拓、进
步、成熟。正因为经历了近五千年的文学
发展、演进、沉淀和积累,中国文学才那
样博大精深、殷实厚重、丰富多姿,这是 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2023/9/9
17
• 那么中国文学为什么会得以进步,推动中 国文学演进的动力究竟在哪儿呢?这动力 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和内部因 素。
数几个可以识甲骨文的学者。(自杀之谜) •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2023/9/9
7
• 二、文学史的含义及其理解
• (一)文学史的含义
• 文学史是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 是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 的历程。
• (二)怎样理解
• 文学史,顾名思义就是文学的历史和历 史的文学
2023/9/9
《古代文学》总绪论
第一节 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 本节学习的重点: • 1.了解“中国文学史编撰”的历史溯源(主要
是分期及其标准),并掌握一定历史时期的典型 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 2.把握“文学史”的内涵的真谛。 • 一、“中国文学史”编撰的历史溯源 • ●“中国文学史”的编撰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完整也不独立,而是散见于史学、目录学、诗文 评、文学总集或选集中(即没有独立的专门的文 学史著作,这些关于文学的论述都是在这些史学
2023/9/9
2
• 等著作中某段某篇或某章中论及到而已, 没有单独列出来作为文学发展的历史或历 史发展的文学来研究)。如:
• ●古代编撰的“文学史”在“史学”著 作中的体现。(中国古代文学特征就是本 来是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的,就像鲁 迅在1931年11月5日给王冶秋先生的信中说 到:“外国的学者,作家比较专,小说家 多做小说,戏剧家多做戏剧,不像中国所 谓作家,什么都做一点。”我想这与我国 古代文史哲不分的的传统有一定的联系 的。)
2023/9/9
21
• (四)民族矛盾对文学演进的影响
• 如元朝,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种族等级制 度,把全国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 人、南人四个等级,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 对四种人的不同的对待。例如,法律明文 规定,蒙古人打死汉人,只受罚不偿命。 所以元朝的民族矛盾空前的尖锐和激化。
• 在受压迫中,文人处境更不幸。隋唐以 来,文人的出路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步入 仕途,以及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而元代 的科举,废
2023/9/9
13
• 文学理论指导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是 文学创作完成后,对文学作品的反馈和总结,形 成新的文学理论用来指导下一阶段的文学创作。 如:《易经》中明确论及到文章写作应“言有物, 言有序”,曹丕的《典论·论文》中谈到作品创作 中应“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 丽。”这些文学理论对我今天的文学创作也有很 强的指导意义。文学批评,文学鉴赏可以提高我 们的文学审美和鉴别能力。如网上对电影《无极》 批判: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还有对鲁 迅“弃医从文”的批评(看医学确实很难学:郭沫 若弃医从文的成为了文学家,历史学家,孙中山 后来成为了政治家) 。
2023/9/9
14
• 文学传媒对文学创作的发展也有着重大而又深远 的影响。如正是有了造纸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 105年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 的)等文学传媒和载体的出现,才使中国文学由少 数人掌握的贵族文学、士族文学走向了大众化的 市民文学。(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文学十分精简 的原因。商代人刻在龟甲兽骨上,西周人把字刻 在青铜器上,春秋战国人把文字刻在竹简木牍上、 缣帛上,后来才逐渐写在纸上。“韦编三绝”、 “学富五车”)
2023/9/9
24
• 再如:南北朝乐府民歌。由于两地在民族 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南北 朝民歌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大抵南 方民歌清丽缠绵,北方民歌朴直刚健。 《西洲曲》和《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 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2023/9/9
25
• 二、推动中国文学演进的内因
•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文学发展的不 平衡性和一些相反相成的因素的相互作用。
2023/9/9
5
• 2. 20世纪后由于受到外国关于文学史研究 的影响,出现了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文学 史著作,特别是二三十年代以后,文学史 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如较为著名的作 品有:
• (1)1904年,林传甲的在京师大学堂编写 的讲义《中国文学史》,是我国文学史专 著的滥觞之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