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课件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课件
石蕊 <5.0_红__色__ 5.0~8.0 紫__色__ >8.0_蓝__色_
甲基橙 <3.1 红__色__ 3.1~4.4_橙__色_ >4.4_黄__色_
酚酞 <8.2_无__色_ 8.2~10.0 _粉__红__色_ >10.0 红__色__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指示剂选择的基本原则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1.02
21.03
2
25.00
0.60
20.60
3
25.00
0.20
20.19
计算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精确至0.000 1)。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5)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 A.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 B.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摇荡得太剧烈,锥形瓶内有液滴溅出 C.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没有气泡,滴定终点时发现
事项;②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而碱式
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或强氧化性溶液,指示剂应选择颜色变化明
显的酚酞或甲基橙,不能选用石蕊,另外还要注意在酸碱中和
滴定中,无论是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溶液,还是待测溶液滴定标
准溶液,只要操作正确,都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基橙作指示剂,A 项错误;当 V(盐酸)=20.0 mL 时,恰好完全反应,溶
液呈酸性,B 项错误;M 点时由溶液中电荷守恒知 c(NH+ 4 )+c(H+)= c(Cl-)+c(OH-),而溶液呈中性,即 c(H+)=c(OH-),则 c(NH+ 4 )=c(Cl-), 但 c(NH+ 4 )=c(Cl-)≫c(H+)=c(OH-),C 项错误;该温度下,0.10 mol·L-1 氨水的电离度为 1.32%,则 c(OH-)=0.10 mol·L-1×1.32%=1.32×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滴定终点判断的答题模板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 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解答此类题目注意三个关键点:
最后一滴
必须说明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
必须说明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的颜 颜色变化
色变化
必须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恢复 半分钟
2.某学生用 0.150 0 mol·L-1 NaOH 溶液测定某未知浓度的盐酸,其 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用蒸馏水洗净滴定管 B.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C.用酸式滴定管取稀盐酸 25.00 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酚酞 D.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 2~3 次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 NaOH 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 式滴定管“0”刻度以上 2~3 cm 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 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 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4.(2016·全国卷Ⅰ)298 K时,在2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L-1的盐酸,
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 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10-3 mol·L-1<0.01 mol·L-1,故其溶液的 pH<12,D 项正确。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5.室温下,将1.000 mol·L-1盐酸逐滴滴入
20.00 mL 1.000 mol·L-1氨水中。溶液的
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曲线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步骤
操作
V(标准) c(待测)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 点时气泡消失
_变__大__
_偏__高__
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滴定
部分酸液滴在锥形瓶外
_变__小__ _变__大__
_偏__低__ _偏__高__
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 止滴定后反加一滴碱液颜色无变化
_变__大__
_偏__高__
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 mol·L-1 B.b点时存在c(NH+ 4 )+c(NH3·H2O)=c(Cl-) C.c点以后溶液温度下降的原因是盐酸的持续加入 D.在整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离子浓度关系:
c(NH+ 4 )=c(Cl-)>c(H+)=c(OH-)
解析:a 点 V[HCl(aq)]=0,氨水的 pH<14,该溶液中 H+全部来源于水 的电离,则 a 点由水电离出的 c(H+)>1.0×10-14 mol·L-1,A 错误;b 点 的 V[HCl(aq)]=20 mL,盐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H4Cl,据物料守 恒可得:c(NH+ 4 )+c(NH3·H2O)=c(Cl-),B 正确;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 NH3·H2O 电离为吸热过程,c 点盐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热量最 多,再加入盐酸后温度降低,主要是加入盐酸的温度低于溶液的温度,C 正确;据电荷守恒可得:c(NH+ 4 )+c(H+)=c(Cl-)+c(OH-);溶液的 pH =7 时,c(H+)=c(OH-),则有 c(NH+ 4 )=c(Cl-),D 正确。
气泡 D.达到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
答案:(1)E A B C G (2)乙 (3)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 变化 锥形瓶内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0.120 0 mol·L-1 (5)AD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备考方略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1.图解量器的读数方法 (1)平视读数 实验室中用量筒、移液管或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视线与刻 度的交点即为读数(即凹液面定视线,视线定读数)。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 原理和操作步骤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1.实验原理 (1)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根据中
和反应的等量关系来测定酸(或碱)的浓度。 (2)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开始时由于被滴定的酸(或碱)浓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滴定关键 (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2)选取适当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实验用品 (1)仪器:酸式 滴定管(如图A)、 碱式 滴定管(如图B)、滴定管
夹、铁架台、 锥形瓶 。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 )=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解析:当恰好完全中和时,生成 NH4Cl,而 NH4Cl 溶液呈酸性,酚酞的 变色范围 pH 为 8.2~10.0,甲基橙的变色范围 pH 为 3.1~4.4,故应选甲
步骤
操作
V(标准) c(待测)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酸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 变小 偏低
洗涤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_变__大__ _偏__高__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不变 无影响
取液 放放出出碱碱液液后的气滴泡定消管失开始时有气泡,_变__小__ _偏__低__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度较大,滴入少量的碱(或酸)对其pH的影响不大。当滴定 接近终点(pH=7)时,很少量(一滴,约0.04 mL)的碱(或酸) 就会引起溶液pH突变(如图所示)。
提醒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酸碱恰好中和(即滴定终点)时溶液不一定呈中性,最终溶 液的酸碱性取决于生成盐的性质,强酸强碱盐的溶液呈中性, 强碱弱酸盐的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溶液呈酸性。
①酸碱中和滴定中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因其颜色变化
不明显。 ②滴定终点为碱性时,用酚酞作指示剂,例如用NaOH溶 液滴定醋酸。 ③滴定终点为酸性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例如用盐酸滴
定氨水。 ④强酸滴定强碱一般用甲基橙,但用酚酞也可以。 ⑤并不是所有的滴定都须使用指示剂,如用标准的 Na2SO3 溶液滴定 KMnO4 溶液时,KMnO4 颜色恰好褪去时即为滴 定终点。
(4)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二至三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 值,根据 c(N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6.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的原理:依据c(标准)·V(标准)=c(待测)·V(待测),所以 c(待测)=c标V准待·V测标 准,因为c(标准)与V(待测)已确定,所以 只要分析出不正确操作引起V(标准)的变化,即可分析出结果。 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
原来的颜色”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考法 二 滴定曲线分析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3.如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NaOH的相互滴定 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1 B.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 C.曲线a是盐酸滴定NaOH的滴定曲线 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解析:根据曲线 a 知,滴定前盐酸的 pH=1,c(HCl)= 0.1 mol·L-1,A 错误;P 点表示盐酸与 NaOH 恰好完全中和, 溶液呈中性,B 正确;曲线 a 是 NaOH 溶液滴定盐酸的曲线, 曲线 b 是盐酸滴定 NaOH 溶液的曲线,C 错误;强酸与强碱 相互滴定,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