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选择题1、唐代官员都不喜外任(2.0分)是否2、国人阶层的消失意味着军民同体概念的消失(2.0分)是否3、儒家最高的治国理想就是达到小国寡民的状态(2.0分)是否4、礼乐文明是最讲究人情的,与佛教的四大皆空不同(2.0分)是否5、墨家学派反对音乐的原因是认为不美(2.0分)是否1. 是2. 否3. 否,儒家最高的治国理想是努力实现一个“大同社会”。

以下是大同的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 是,因为礼乐文明是通过制礼作乐,利用“礼”教与“乐”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而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5. 否,重乐与"非乐"的对立。

儒家不仅重礼,而且重乐,孔子教授弟子的"六艺"之中就包括了"乐"。

"乐"与"礼"是相辅相成的,对于维护等级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音乐也是一种在精神上抒发感情的活动与享受,但也应该有所节制。

不仅贵族享受,还要像孟子主张的那样"与民同乐";①而墨家主张"非乐",反对音乐享受。

他认为享受音乐要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影响从事国家的管理和参与生产劳动。

因此他得出结论:要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就必须要禁止音乐6. 否7. 否8. 是,6、夏王朝是当时天下黄河流域的共主(2.0分)是否7、大蒐礼被成文法取代是一种社会的退步(2.0分)是否8、周王朝同姓不婚的原则是为了团结其他力量,巩固统治(2.0分)是否9、《诗经》里的《关雎》篇是一首表达爱情的诗歌(2.0分)是否10、中华民族基本形成之后,封建只会加大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离心力,从而导致动乱(2.0分)是否11、殷商文化代表的装饰花纹是饕餮纹(2.0分)是否12、中国明清时期的八股文考试内容选拔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2.0分)是否10. 否11. 是,百度百科中对于饕餮的解释,饕餮成为商周鼎的主要纹饰。

12. 否13. 是,因为当时周朝占领了地域辽阔的商代,显然商代的人多余周代的人。

所以如果周代人与商代人住在一起,那么就很容易被商代人围攻,因此在当时为了稳固自己国家的政治,周代采取分封制是正确的。

14. 否。

这个观念是孔子提出来的。

孔夫子因为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结果被认为是等级制度的鼓吹者,至今仍被很多人厌弃。

15. 是16. 是17. 是,阅读资料:儒家教化论的几项基本内涵(主要看第二点就知道答案)(1)首先,教化论是君民“同体主义”的观念。

《礼记》以“心”与“体”的密切关联喻示君民关系。

要求君要像看待自己一样对待民众,这是教化得以实现的基础。

同时,“心—体”关系,也明确地显示着“君”对“民”的决定作用。

“同体”之喻,以西周至春秋列国邦家政治格局为背景,君主与臣民同在一个城邦中生存,君主在德行礼仪上的表率,可以直接对民众产生影响。

(2)其次,教化论是行动主义的,要求“君”在德行上给万民作表率。

《礼记》认为君主应该“仁以表民”,也就是君主应为民在道德仁义上作表率,这是儒家教化论的关键,是儒家教化论要求于君主的最重要一义。

真能起教化作用的是君主的行为。

君主以礼自束了,百姓自然也会以礼自束。

不难看出,教化论对君主要求极高。

按照教化论的观点,君主首先应该是道德王。

在教化论的观念中,“风化”问题,是干系极大的事情,君主就是要管到社会每一个人的伦理生活,因此君主必须在家庭生活等方面做出表率,并教育民众,以摆正社会风俗。

18. 是(你看2008的奥运会的开幕典礼,当中有一个表演呈现出来的字也是“和” 19. 是20. 是13、周代实行分封制是对当时政治局面所作出的正确的选择(2.0分)是否14、后世的君臣父子观念是董仲舒的发挥,不是孔子提出的(2.0分)是否15、中国古代的太阳崇拜实际是光明崇拜(2.0分)是否16、性善、性恶的讨论是基于教化论产生的(2.0分)是否17、教化论要求君主行动在先,才能对民众起到教化的作用(2.0分)是否18、中国古代精神追求的是一种和(2.0分)是否19、中国古代的政治也可以称为是一种文化(2.0分)是否20、中国的天人合一概念是一个涵盖非常广的范围(2.0分)是否回答政治原因说.这一观点认为, 周王朝同姓不婚之制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异姓部族的统治而制定的.他们认为, 周人原来只是一个小国, 代商而有天下后, 苦於兵力单薄, 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 於是一方面大封同姓, 以作为周王室的`藩屏'.另一方面, 对异姓之邦则联以婚姻, 以此来维系与异姓之间的政治、军事联盟, 加强对异姓的统治.《礼记集说》: `夏商以前, 容取同姓, 周公佐武王得天下, 取神农、黄帝、尧、舜、禹、汤之子孙, 列土封之, 以为公侯, 而使姬姓子孙与之婚姻, 欲先代圣王子孙共飨天下之禄也, 乃立不取同姓之礼焉.'今人邓伟志在《中国家庭的演变》一书中也讲到, 周人规定同姓不婚, `在统治者那里, 还有扩大异姓联姻的用意.天子与诸侯, 诸侯与大夫, 以及士大夫之间盘根错节、密如蛛网的联姻关系, 构成了天子的家天下'.即通过联姻达到了统治全国的政治目的.9. 是,(对于诗歌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解释,所以除了认为是一首爱情是之外,也有人认为关雎包含夫妇之德和讽刺,但公认还是爱情是)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中国古代皇帝下江南的目的是 (3.00分)∙ A.游览风景∙ B.考察民情∙ C.祭祀祖先∙ D.掠夺商人的钱财2、什么时期有了12个贤臣? (3.00分)∙ A.黄帝∙ B.帝喾∙ C.尧∙ D.舜3、西方学者安乐哲认为周代的乡饮酒礼体现的是 (3.00分)∙ A.集体主义∙ B.个人主义∙ C.个人与集体的有机结合∙ D.平等关系4、关于墨家学派说法错误是 (3.00分)∙ A.反对战争∙ B.反对音乐∙ C.是一个松散的联合∙ D.走下层路线5、古代招待客人主人一定是 (3.00分)∙ A.坐西向东∙ B.做东向西∙ C.坐南向北∙ D.坐北向南6、中国古代的三公不包括 (3.00分)∙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太守7、封建制在精神上造就了一个结果就是什么? (3.00分)∙ A.战∙ B.分∙ C.忠∙………………………………………………………………………………………………………………..,,,,,,,,,,,,,,, .,,,,,,,,,,,,,,,,,,,,,,,,,,,,,,,,,,,,,,,,,,,,,,,,,,,,,,, D.强8、记叙五帝事迹的文献是 (3.00分)∙ A.《诗经》∙ B.《春秋》∙ C.《尚书》∙ D.《尧典》9、帝喾的四个儿子不包括 (3.00分)∙ A.尧∙ B.挚∙ C.禹∙ D.偰10、民众容易被收买,下面哪个不是原因? (3.00分)∙ A.经济太穷困∙ B.平时利益少∙ C.政治立场不坚定∙ D.民众想追求自由平等11、关于文治政府的特征下面不正确的是? (3.00分)∙ 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 C.地方进献∙ D.文人治国12、儒家的伦理讲究爱是由近及远向外推的,这叫什么? (3.00分)∙ A.爱有等差∙ B.兼爱∙ C.大同∙ D.最终极理想13、中国历史上废除宰相是在什么时候 (3.00分)∙ A.清∙ B.明∙ C.唐∙ D.宋14、“同姓不婚”遵循的是哪个族群的习俗? (3.00分)∙ A.夏人∙ B.周人∙ C.殷商∙ D.楚人15、中华文化的什么对于中国民族大融合很有利? (3.00分)∙ A.开明性∙ B.融合性∙ C.开阔性∙ D.解放性16、教化论的内容不包括 (3.00分)∙ A.君民同体∙ B.君为臣纲∙ C.君主要成为万民表率∙ D.属于行动主义17、魏晋风骨有什么发展而来 (3.00分)∙ A.儒家思想∙ B.老子思想∙ C.周礼∙ D.法家思想18、中国古代政治治理最明显的特征是 (3.00分)∙ A.以礼治国∙ B.以刑治国∙ C.以文治国∙ D.以军治国19、中国古代最重视的是什么 (3.00分)∙ A.经济∙ B.技术∙ C.农业∙ D.文化20、大同社会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3.00分)∙ A.制定礼仪∙ B.夜不闭户∙ C.幼有所依∙ D.老有所养1、孔子认为仅仅要具备道德的人还不足以成为仁者 (2.00分)是否2、射箭技术在军事活动当中守规矩的这种情形就是大蒐礼。

(2.00分)是否3、礼乐文明形态不独属于中国。

(2.00分)是否4、大蒐礼被成文法取代是一种社会的退步 (2.00分)是否5、大同这个概念主要是出自道家。

(2.00分)是否6、黄老非常讲究寡欲。

(2.00分)是否7、儒家推崇家天下。

(2.00分)是否8、周文王想到了天地精神,之前殷商关注的祖宗概念。

(2.00分)是否9、教化论要求君主行动在先,才能对民众起到教化的作用 (2.00分)是否10、红山文化区域位于长江流域。

(2.00分)是否11、表情是个自然现象,长相是个文化现象。

(2.00分)是否12、国人阶层的消失意味着军民同体概念的消失 (2.00分)是否13、性善、性恶的讨论是基于教化论产生的 (2.00分)是否14、中华民族基本形成之后,封建只会加大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离心力,从而导致动乱 (2.00分)是否15、中国古代的政治也可以称为是一种文化 (2.00分)是否16、“大蒐礼”中有个“三杀”,“杀”念“sha” (2.00分)是否17、春秋战国时期上层贵族收买民众的行为并没有为民众带来长久的利益 (2.00分)是否18、封建社会一定比奴隶制好。

(2.00分)是否19、明万历以后,世界上有一个经济大循环,曾经有大量的白银流入外国。

(2.00分)是否20、唐太宗时设置的尚书省中最大的长官是尚书令。

(2.00分)是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