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申奥北京申奥,是中国运动历史上的一个梦想,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就被接纳为国际奥委会成员,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为中国全国性的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
1991年12月4日,中国在洛桑向国际奥委会正式递交了承办2000年奥运会申请书,后以2票之差落败于澳大利亚的悉尼,与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擦肩而过;1998年11月25日北京市市长贾庆林正式向中国奥委会主席伍绍祖递交了举办2008年奥运会申请书。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申奥背景1990年7月,邓小平参观为迎接第11届亚运会而新建的国家奥林匹克中心时,向北京市和国家体委负责人说:“你们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是个浪费。
”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1991年2月,北京市向中国奥委会正式提出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随后在中国奥委会举行的全体会议上,一致同意了北京市的申请,并向国际奥委会和有关的国际体育组织通报了北京的申请。
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成立。
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有关规定,于1991年12月,派出北京奥申委代表团赴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主席递交了申请书。
之后,北京乃至全国各地形成争办奥运会的热潮。
申奥历程1990年,中国北京第一次提出申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
1993年9月23日,蒙特卡洛。
北京以2票之差落败于澳大利亚的悉尼,与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擦肩而过;1998年,北京第二次提出申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2000年6月19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在洛桑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申请报告。
2000年8月28日19时39分,中国北京成为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候选城市之一。
一同进入候选城市的还有: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日本大阪、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
2000年9月6日晚,由北京奥申委、中央电视台、新世纪成功集团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戏曲音乐部承办的“为奥运加油”———《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在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推出。
2000年9月8日,由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秘书长王伟带队的奥申委考察团先遣团一行10人,从北京出发,前往悉尼,借悉尼奥运会这个大舞台宣传“新北京、新奥运”。
2000年9月9日,国家主席江泽民致信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完全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
2000年9月9日,北京奥申委收到国际奥委会总干事卡拉德的文传通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上报的带有英文候选城市字样和国际奥委会五环标志的会徽已经获得国际奥委会批准。
2000年9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1次会议在悉尼摄政王饭店进行了新委员的选举,包括中国的于再清在内的14人成为新一届国际奥委会委员。
2001年7月13日晚,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40万群众涌向天安门狂欢。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申奥口号北京申奥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
英文口号是“new beijing great olympics”。
注意:北京举办奥运会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这个不是申奥的,是北京举办奥运会主题口号。
它的涵意是:有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北京,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将以崭新的、多姿多彩的面貌进入新世纪,它将以饱满的热情欢迎全世界的体育健儿和各界朋友,共同参与奥运盛会。
申奥标志北京申奥标志是一幅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图案,即“同心结”或“中国结”,它采用的是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典型颜色。
图案表现了一个人打太极拳的动感姿态,其简洁的动作线条蕴涵着优美、和谐及力量,寓意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交流。
北京29届奥运会的标志也是北京奥申委的正式标志,它是北京奥林匹克形象的核心部分,将成为奥运史上最有活力的形象标识之一。
奥运标志“舞动的北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题。
该标志以独特的、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印章篆刻和书法为手段,把中国传统艺术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结合起来。
简洁的动作线条勾勒出的动态人物寓意一位跑步运动员冲向终点拥抱胜利的姿态,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
构成人物的笔画与汉字“京”十分相象,用优美的中国传统书法的独特字体完成,它代表主办城市——中国的首都北京。
极具动感的线条也可以诠释为一名“舞者”,表现了13亿中国人民办好奥运的心愿和欢迎世界各地来宾的一片热忱。
选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程序申奥歌曲1、解小东——《为我加油》这首由孙川作曲,带有摇滚风格的《为我加油》。
这首歌的首演就是在“奥林匹克风”为中国奥运健儿赛前壮行的大型文艺晚会上,解小东把一辆650cc排气量的摩托车开上舞台,算是个大胆创新,灯光、音响、舞美及解晓东的演绎,一气呵成,完美震撼,气壮山河。
解晓东的音乐风格一直就是大气、动感、活力。
在今天听来,这首歌依旧很前卫。
2、郭峰——《实现梦想》郭峰的音乐作品向来都是气势不凡,从《让世界充满爱》到《怀抱》,无不透着理想主义的印迹。
针对全球华人“奥运到我家”的期盼,他干脆来了一个《实现梦想》。
与以前众星捧月不同的是,这首歌将全部由业余歌手演唱,而他们又是来自于各行各业。
郭峰说,申奥是全国人民的大事,每个人都应该为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那英——《奥林匹克风》这是一首老牌“运动”歌,在10年前宣传北京亚运和为奥运健儿壮行的大型歌会上,由那英唱响过。
只是当时那英刚出道,与她一起演绎这首歌的还有成方圆、解晓东等其他歌星。
现在那英已为歌坛重量级人物,但她为申奥加油的劲头依然不减。
就在不久前的《新北京新奥运》大型演唱会上,那英又一人高歌了这首气势磅礴的《奥林匹克风》。
4、毛阿敏——《好运北京》毛阿敏亦是情牵奥林匹克的一名“健将”。
8年前北京申奥的主题歌《好运北京》就是毛阿敏演唱的。
其实毛阿敏还唱过另一首宣传体育精神的歌曲《光荣与梦想》。
在去年为奥运健儿壮行和今年的北京申奥歌会上,毛阿敏都是以这首歌来鼓舞斗志的。
5、田蓓——《奥运北京》“申奥有我一个”,这对歌手田蓓和演员李彬来说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前不久,由两人倾情演绎的最新单曲《奥运北京》在歌坛推出。
田蓓是位很“怪”的歌手,在国外研修几年,拥有法律和理工两方面的学位,而李彬除主持一些电视节目外,还在多部电视剧中担任过角色,此番两人合作,是缘于为申奥做点什么的梦想。
6、武丹宁——《one world one home》这是一首英文申奥歌,中文名字是《一个世界,一个家园》。
曲作者是一位23岁的年轻女孩——中央音乐学院四年级学生武丹宁。
据报道,如果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这首英文歌曲将被确定为奥运会的主题歌;就是申办不成功,此歌也将作为中国申奥的主打歌被隆重推广。
7、徐沛东——《出发》曾创作过《篱笆墙的影子》等乡村歌曲的徐沛东,面对一日胜似一日的申奥浪潮,也有些坐不住。
终于,一首以北京申奥为主题的新歌《出发》面世了。
他说,本来想弄成群星联唱的形式,唱得“气壮山河”一些,但又觉得这样总有些流于形式,还是实在点好。
如同歌名《出发》一样,看似平和,其实注入了许多内涵。
8火风——《我爱你,中国》从“大花轿”上下来的歌手火风,现在也走进了“申奥”的行列。
他推出的歌曲是《我爱你,中国》,由歌坛老将侯牧人作词作曲。
火风说,这首歌虽然与以前的《我爱你,中国》歌名一样,但旋律和内容将更加“中国”。
同时,《我爱你,中国》的mtv在6月初向外推出。
申奥团队1 李岚清在申奥陈述中,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代表中国政府做出了最庄严的承诺:2008年奥运会需要的任何帮助,中国政府都会提供;如果此次奥运会发生盈余,中国政府将中它来建立一个奥林匹克友谊合作基金,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体育事业,如果发生赤字将由中国政府承担。
8年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2000年奥运会的申办活动,当时,北京以两票之差与奥运失之交臂。
今日梦圆,副总理难抑激动之情,在庆祝大会上,他说,今天的成功表明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没有祖国做后盾,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北京成功,亦是中国成功。
2 何振梁与其说“何振梁在奥委会没有敌人”,莫如说何老以其正直、友善、廉洁以及出色的体育事务经验和娴熟的语言交流及外交能力赢得了国际奥委会各委员的尊重和友谊。
两次参加北京申奥,两次担任陈述人,何振梁的陈述集自己毕生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追求和中国人民对奥运会的期盼,他的真诚令荧屏前的无数观众感动不已,是真正的“令人倾倒”。
北京二次申办奥运会,何振梁是无可替代的人物,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他的经验和语言能力对北京申奥极其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何老当之无愧地成为“申奥英雄”。
据悉,申奥进行中,从送交重要文件到审定《申奥报告》,从对外宣传到宣介研究,何振梁可谓鞠躬尽瘁,殚精单竭虑。
毕生为中国体育事业疾呼奔走的何振梁在7月13日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可以“此生无憾”,梦想成真。
3 刘淇7月13日莫斯科,刘淇代表第29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签字,中国北京将在8年后成为全球万众瞩目的焦点。
作为泱泱大国首都的一市之长,刘淇身上的担子可谓不轻。
然而申奥成功,将给北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1800亿人民币的投入更将打造一个新北京。
刘淇市长的三个保证是:保证提供最好的体育场馆,保证提供最优美的环境,保证提供最方便的服务。
4 袁伟民1976年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率领中国女排拿下五连冠,运动员出身的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称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是一个民族的奥运情结,也是一个民族的百年期盼。
袁伟民把北京两次申奥比做考试,经历了小考、中考、大考,成功的喜悦令举国沸腾。
而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全民体育运动的领头羊,袁伟民和中国申奥代表团代表全国人民交了一张令世界满意的答卷。
5 刘岩北京两次申奥,刘岩留守北京。
作为幕后英雄,刘岩的故事亦鲜为人知。
从最初绘制对整个申办工作起到总策划和明确指导作用的《申办计划网络流程图》,到参与编写申奥的核心文件《申办报告》,刘岩付出了全部心血。
596页的《申办报告》被称为“具有体育特色的北京百科全书”和“具有体育特色的北京8年发展计划”,参与编写的各行务业的专家超过200人,作为总编室的副主任,刘岩的任务之重可想而知。
莫斯科的喜迅传来之际,刘岩还在医院里打吊针。
6 张艺谋北京申奥成功,名导张艺谋制作的申奥片《新奥运新北京》功不可没。
在最短时间内充分展现北京的都市风貌和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悠悠情韵,把北京人对奥运的迫切渴望展现屏幕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