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市人民医院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汇编

最新市人民医院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汇编

**市人民医院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
一、成立组织,分工协作。

确保慢性病管理报告工作顺利
有序开展。

慢性病管理报告领导小组
组长:(主管副院长)
成员:(防保科,医务科及各临床科室科主任)。

职责:负责全院慢性病人的管理,救治,报告,及健康教育、不良生活方式干预等工作。

二、严格实行门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

门诊
各医师对于首诊35岁以上的病人,必须测量血压,并登记于电子病历。

门诊部每月及时将《35岁以上门诊患者测量血压统计表》及时填写,上报防保科。

门诊部负责每天对门诊病历进行及时检查,35岁以上首诊病人没有血压记录的,要及时补充登记。

三、建立《**市人民医院肿瘤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市人
民医院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登记报告管理制度》(附后),并切实执行。

四、各科室医师对收治的新发慢性病人,诊断明确后的七
日内完成慢性病报告工作。

各科主任为本科慢性病报告的责任人,全面负责本科的慢性病报告管理工作,同时固定专人(疫情管理员)负责《**市肿瘤发病登记卡》、《**市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病登记卡》的收集、整理和核查,
在科内登记《**市慢性病报告登记册》,并负责将卡片及时交院防保科,或能过电子文档报告,电子报告时,要确认防保科接收。

五、奖惩:院领导小组,组织医务科防保科门诊部等相关
人员,每月至少一次进行全院慢性病报告管理的自查工作。

对于及时、圆满完成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

报告例数最多且及时的前三名,每人奖励考核分一分。

对于查到的迟、漏报的慢性病人,每例扣考核分0.5分。

门诊电子病历,35岁以上病人没有测量血压记录的,每5%(当月门诊35岁以上病人量)扣考核分一分。

本制度自2015年1月1日起实行。

附1:***人民医院心肌梗死与脑卒中登记报告制度
附2:***人民医院肿瘤登记报告制度
附1
*
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报告制度
一、填报病种:
1、急性心肌梗死(ICD-10编码I21-I22)、心脏性猝死
(ICD-10编码I46.1)、
2、脑卒中(ICD-10编码I60-I64)(指:性脑出血ICD-10
编码I61、脑梗死ICD-10编码163、蛛网膜下腔出血ICD-10编码I60,末定型卒中ICD-10编码I64)等心脑血管病作为报告病种
3、同一病人的同一疾病,反复发作,如果间隔超过4周的,
视为二次发病事件,分别报告,间隔在28天以内的,视为一次发病事件,只报告一次。

二、填报范围:
1、门急诊、住院病人确诊为上述规定的病种,均须报告。

凡居住本市的心脑血管事件,均须填报。

2、确诊为新发病例报告一次即可,以后不必再报,若经过
治疗后,又有复发不必再报,但已在外院确诊而来我院治疗,仍须填写《**市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病登记报告卡》,同时要填写外院首次诊断的日期。

三、填报方法:
1、门急诊、住院病人,确诊的病例,在门急诊明确诊断的
应由门急诊诊治医师负责填写《**市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病登记报告卡》;在住院部明确诊断的应由管床医师负责填写《**市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病登记报告卡》;并在科内《**市居民慢性病报告登记册》内登记。

2、填写《**市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病登记报告卡》,在应
该填写的各项内均须完整、正确、清楚地填写,不能遗漏填写项目
3、影像、化验、心电图等医技科室发现患者也应及时登记,
并填卡。

四、填卡说明:
1、填写病人的姓名地址等,必须正确详细清楚,如有住院
号码也要填写,一律不能用圆珠笔填写。

2、“年龄”应填写实足年龄,不能填写“成”字来代表成
人的年龄。

3、填写工作单位,须注明单位性质及工种类别。

4、“诊断日期”指患者首次被确诊为日期。

5、诊断根据小方格内用“√”号代表。

五、报告时限和方法,新发病例24小时内完成填卡上报(防
保科),科内《**市居民慢性病报告登记册》电子版每月2日前报防保科。

六、其它相关内容比照《**市人民医院肿瘤登记报告管理
制度》执行。

附2
*
肿瘤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一、填报病种:包括按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规定的全部恶性肿瘤(ICD-10:C00-C97)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D32.0-D33.9)。

二、填报范围:凡**市户籍、并经医疗机构诊治属于所列填报病种的肿瘤病例均需填报(半年内新发病例):
1、经病理组织学、细胞学、手术及其他专门检查(CT/MRI、B超/彩超、内窥镜)诊断,或临床诊断(排除其他疾病)确诊的肿瘤病例;
2、原发肿瘤漏报的复发、转移病例;
3、因肿瘤死亡的病例。

登记报告时,复发和转移病例应注明原发部位及首次诊断日期;对同一患者先后出现的原发肿瘤,应分别填报。

已在外院确诊为肿瘤(包括已经治疗)而来我院治疗,不论原发或继发,仍须填写《**市肿瘤发病登记卡》,并在诊断一项内要求填写清楚(如××癌手术后或放疗后,××癌术后复发或转移,须注明何时手术或何时放疗),并需填写外院首次诊断的日期及原发部位。

三、填报方法及管理:
1、门诊各科室在发现新诊断的肿瘤病例时,负责诊治的医师应立即填写《**市肿瘤发病登记卡》和《**市慢性病报告登记册》,并在24小时内将《**市肿瘤发病登记卡》填写完整上报医院防保科,在其门诊病历首页注明“新病例已报”或“更正诊断已报”。

2、病房是肿瘤新病例资料的重要来源。

科室诊治医师在
检查入院患者病史时应注意在门诊已确诊的肿瘤患者是否已经报告,对未报告者应立即补报。

对住院后才确诊的肿瘤病例及时填写完整《**市肿瘤发病登记卡》和《**市慢性病报告登记册》,并在其住院病历首页注明“新病例已报”或“更正诊断已报”。

《**市肿瘤发病登记卡》填写完整后24小时内上报医院防保科。

3、若发现过去报告有误,需要更正时,应按新的诊断另行报告。

4、病案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肿瘤病例资料保存和防止或减少肿瘤病例漏报的部门。

病案室工作人员应设立《**市慢性病报告登记册》,及时记录恶性肿瘤病例的诊疗相关信息,通过定期查阅病史和病例索引以发现在门诊和病室漏报的病例,并及时补报。

5、医院内的病理、放射、B超/彩超、检验等医技科室的检查记录是提供肿瘤新病例线索的重要依据。

相关医技科室(包括病理、放射、B超/彩超、检验)应设立《**市慢性病报告登记册》,及时记录恶性肿瘤病例的诊疗相关信息,每月2日前(国家法定假日顺延)将《**市慢性病报告登记册》电子版上报医院防保科。

医院防保科要和上述各部门定期联系,核对记录,防止肿瘤病例特别是门诊病例的漏报。

6、各科病房和门诊部应设专人负责《**市肿瘤发病登记卡》的收集、整理和核查,在科内登记在《**市慢性病报告登记册》后,将卡片及时交医院防保科。

7、医院防保科负责及时收集本院门诊和住院医生填报的
《**市肿瘤发病登记卡》以及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和病案室填报的《**市慢性病报告登记册》,对本院上报的肿瘤卡进行补充、完善、整理和剔重,并在收到卡片7日内通过**市慢性病信息监测网络版系统上报,肿瘤登记卡右上角的卡片编号由网络版系统自动生成后抄写在卡片右上角编号位置。

在每月5日前(国家法定假日顺延)将上月纸质《**市肿瘤发病登记卡》送交市卫生局疾控科及市疾控中心慢病科。

四、填卡说明:
1、如同时有门诊号及住院号时两栏都要填写。

2、如发现过去已发出的报告卡需要更正时(如部位或诊断错误,或原报告为恶性肿瘤而实际并非恶性肿瘤时),请按目前诊断另行报出,并填写更正诊断报告栏。

3、“实足年龄”在诊断时未过生日者为虚年龄减两岁,已过生日者为虚岁减一岁;未满一岁者为0岁。

4、填写地址,请协助填明某区某街道某乡等;城区人口详细填写至门牌号;寄居亲友处或旅社等外埠病人须填写病人的居住户口地址。

5、填写职业时须注明工种类别,不能只填写工人或干部等。

6、病理学类型:做过病理检查者应详细填写病理学类型,包括形态学、行为学、组织学等级和分化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