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2 地质环境特征
2 .1 地形地貌特征 福州地铁规划区主要涉及福州盆地和长乐东部滨
海平原两个区域 。 福州盆地是一山间断陷盆地 ,盆地四 周山岭环抱 ,城区在盆心 ,盆地边缘为山地和丘陵 ,海拔 高程均在 500m 以上 ,盆地内部是冲积海积平原 ,高程 约 3 ~ 5m ,平原上分布着诸多岛状花岗岩残丘如高盖 山 、乌山 、于山 、屏山等 ,闽江 、乌龙江穿越盆地中心 ;长 乐东部滨海平原高程约 2 ~ 5m ,地形平坦开阔 ,其西部 以中低山 、丘陵为主 ,海拔高程约 177 ~ 611m 。
主要分布于沿江 、沿海一带的砂层及砂砾卵石层中 ,大 部分路段的地铁隧道需穿越该层 。 由于富水含水层中 地下水的水量较大 ,水头压力大 ,含水层渗透性强 ,隧道 施工 、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突涌问题无可避免 。 局 部路段(尤其是越江段 )进行盾构施工时易发生突水事 故 ,导致地下水与隧道贯通 ,对地铁施工造成危险 ,施工 时需采取相应的隔水措施 ;当采用明挖法进行基坑开挖 时 ,在一定水头压力下易产生流砂 、管涌 、流土等现象 , 造成基坑壁倒塌或围岩失稳 ,需及时采取降水 、排水措 施。
3 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3 .1 隧道 、基坑突涌 福州地区水位埋深浅(1 ~ 4m ) ,地铁隧道一般埋深
于地表以下 15 ~ 21m 的深度范围 ,越江段埋深为 20 ~ 26m ,隧道结构体处于地下水位以下 。 区内富水含水层
2013 年 11 月 绿 色 科 技 第 11 期
(3 )第四系中下部土体一般为晚更新世龙海组冲洪 积(Qp3 lapl ) 、冲积(Qp3 lal )地层 (极个别处发育全新统东 山组冲积 、冲海积粘性土及砂土 ,厚度 1 ~ 3m ) ,岩性主 要以含 泥 中 细 砂 、砂 砾 卵 石 为 主 ,局 部 发 育 冲 海 积 (Qp3 lal - m )粉质粘土或淤泥质土 。 该层砂土一般埋深于 25m 之下 ,厚度变化于 15 ~ 25m 之间 ,承载力为 180 ~ 250kPa ;砾卵石层顶面埋深一般在 27 ~ 35m 之间 ,厚度
3 .2 地下热水 福州地热田区北起思儿亭 、南到象园 、西自五四路 、
五一路 、东至六一路 ,长约 5km ,宽约 2km ,呈北北西向 条带展布 。 福州多条地铁规划路线经过地热田区 。 福 州地热田主要发育两种性质不同的热储层 :一为花岗岩 类岩石构造裂隙脉状承压热水 ,二为第四系孔隙层状承 压热水 。 基岩裂隙脉状承压热水主要富水带沿断裂构 造带分布 ,储存深度一般在 70m 以下 ,上部覆盖有 40 ~ 65m 厚度的第四系地层 ,孔口最高水温 97畅 5 ℃ ,孔底最 高水温 108 ℃ ,深部热储温度可达 130 ~ 155 ℃ ;第四系 孔隙层状热水含水层由泥质砂砾卵石组成 ,热储层厚度 为 10 ~ 25m ,埋深一般在 15m 以下 ,该层地热水温度一 般可达 45 ~ 65 ℃ [4] 。
区内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山地地貌 (构造侵蚀中低 山 、低山) 、丘陵地貌(侵蚀高丘 、侵蚀低丘 、剥蚀残丘 ) 、 堆积平原地貌(冲积平原 、冲洪积平原 、冲海积平原 、风 积平原)以及河谷地貌 。 福州地铁 7 条路线主要穿越冲 积 、冲海积平原 ,局部穿越低丘 、残丘地貌 。 2 .2 地层发育与岩土体特征
残积层
Qpel
侏罗系 上统
南园组 J3 n
主要岩性特征 黄色 、棕色或杂色素填土 、杂填土等 ,
常含瓦砾 、砖块等杂物 灰黄色松散细砂 主要为粘土 、含泥中细砂 泥质砂砾卵石 淤泥 、粉(砂)质粘土 、粘土 、含泥砂砾
石 黄色 、灰绿色粘性土 泥质细砂 、含泥砂砾 泥质砂砾卵石 灰色细砂等 灰色 、灰绿色粘性土 、淤泥 、淤泥质土
福州地区软土发育广泛 ,共发育三层[1] 。 第一层软 土为全新世长乐组上部的淤泥 ,为河口海湾相沉积 ,厚 2畅2 ~ 21畅2m ,顶板埋深 1畅5 ~ 22m ,呈深灰色 ,饱和 ,流 塑 ,高压缩性 ,天然含水量 50% ~ 60% 左右 ,剪切波速 为 100 ~ 200m /s ,承载力约 45 ~ 50kPa ;第二层软土为 全新世长乐组中下部的淤泥或淤泥夹砂 ,层厚 4畅 5 ~ 14m ,顶面埋深 15 ~ 35m ,呈深灰色 ,饱和 ,流塑或软塑 , 中 - 高压缩性 ,天然含水量约 42% ~ 47% ,剪切波速为 160 ~ 220m /s ,承载力约 45 ~ 65kPa ;第三层软土为晚更
为基岩风化带 。 区内残积土发育厚度一般为 1 ~ 8m ,局 部缺失 ,岩 性 以 含 砂 粘 性 土 为 主 ,承 载 力 为 200 ~ 330kPa 。 基岩风化带包括全风化 、强风化 、中风化和微 风化基岩 ,其中全 - 强风化基岩顶面埋深一般在 55 ~ 65m 之间 ,岩性以灰白色 、灰黄色 、青灰色粉质粘土或砂 质粘土 ,局部含角砾 ,承载力为 200 ~ 500kPa ;中风化基 岩顶面埋深一般变化于 60 ~ 70m ,岩心呈碎裂状或短柱 状 ,工程地质性能较好 ,承载力为 700 ~ 1200kPa ;微风 化基岩顶面埋深一般大于 70m ,岩性较完整 ,裂隙不发 育 ,承载力一般在 1500kPa 以上 。 2 .3 软土的基本特征
(2 )第四系上部土体主要发育厚度为 20 ~ 30m 的 全新世长乐组冲积 (Qh2 - 3 cal ) 、冲 海 积 (Qh2 - 3 cal - m )砂 土 、淤泥类软土 ,或砂与淤泥的混合土体(局部夹薄层粉 质粘土) ,埋深 5 ~ 25m ,其中砂土承载力 120 ~ 160kPa , 淤泥类软土承载力 45 ~ 65kPa 。
另外 ,福州地铁 1 、3 号线在穿越闽江河道砂性土层 到达闽江南岸时即遇上花岗岩岩体 (图 2) ,该处岩体裂 隙发育 ,在两种地层交界处易同砂层中的地下水发生水 利联系 ,从而发生透水 、突水事故 。 由于地下水的存在 , 在两种地层交界处改变施工方法 、更换施工器械也存在 较大困难 。
图 2 越江地铁隧道剖面示意
等 黄褐色 、砖红色含砂 、砾粘性土 、粉质
粘土等 灰色 - 浅灰色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
(局部含角砾 )夹晶屑熔结凝灰岩 、晶
屑玻屑凝灰岩
(1)人工填土 在区内地表广泛分布 ,厚度 一般为 0畅5 ~ 3m ,局部较厚可达 6 ~ 7m ,工程地质性能较差 ,承 载力约 60 ~ 80kPa ;地表表层粘性土(俗称“硬壳层”)厚 度一般为 2 ~ 5m ,承载力约 130 ~ 160kPa 。
区内岩土体总体上呈现以下发育规律 :地表表层主
要以人工填土 、粘性土 (硬壳层 )或河道冲积砂土为主
(长乐东部沿海局部地区地表表层发育风积砂土) ,第四
系上部土体以砂土 、淤泥及其混合物为主 ,中下部主要
发育砂砾卵石及薄层粉质粘土 ,底部为残积土和基岩风
化物 。 各层岩土体的基本特征如下 。
表 1 福州地铁规划区综合地层
2013 年 11 月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 11 期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郑志强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福建 福州 350013)
新世龙海组上部的淤泥质土层 ,层厚 2 ~ 20m ,顶面埋深 25 ~ 37mm ,呈深灰色 ,饱和 ,软塑 ,中 - 高压缩性 ,天然 含水量约 38% ~ 43% ,剪切波速一般在 200 ~ 250m /s 范围 ,承载力约 50 ~ 70kPa 。 2畅 4 地下水特征
福州地铁规划场区主要位于平原区 ,场区内地下水 类型主要以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和承压水为主 ,少量 涉及风化残积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图 1[2] ) 。 2畅 4畅 1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
震陷 、残积土及花岗岩风化孤石 、地层软硬突变等对地铁施工的影响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
关键词 :地质环境问题 ;地铁隧道 ;福州
中图分类号 :X7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3)10‐0153‐05
1 引言
福州地铁目前规划了 7 条路线 ,贯穿整个福州盆 地 ,个别线路(如 6 、7 号线 )延伸至长乐滨海一带 ,线路 总长度为 179 .79km 。 其中地铁 1 号线已完成了勘察 、 施工工作 ,地铁 2 号线正在进行勘察工作 ,其他 3 ~ 7 号 线目前处于规划阶段 。 福州地铁规划区内低丘 、残丘广 泛分布 ,内河众多 ,闽江和乌龙江穿城而过 。 多条地铁 规划路线需跨越丘体或江河 ,地貌类型复杂 ,地层变化 快 ,加之地铁隧道工程的特殊性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过 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不可避免 ,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尤为 必要 。
按照埋藏条件的不同 ,区内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分 为潜水和承压水 。 潜水含水层一般为在闽江 、乌龙江沿 岸一带的沙洲或长乐滨海的浅部砂层 ,与地表水力联系 大 ,水位较浅 ,一般为 0畅5 ~ 1畅 2m 之间 ,含水量丰富 ,单 孔涌水量可达 1885畅 19m3 /d ,渗透系数为 25畅 01m /d ;承 压水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承压水赋存于第四系上部发育 的全新世长乐组河流相冲积砂层 ,最大单孔涌水量可达 1778m3 /d ,渗透系数为 9畅 48 ~ 19畅 09m /d ;下层承压水 赋存于第四系中下部发育的晚更新世龙海组泥质砂砾 卵石和 泥 质 中 细 砂 中 ,水 量 丰 富 ,最 大 单 孔 涌 水 量 1427m3 /d ,水位埋深 2畅 07 ~ 4畅 87m ,渗透系 数 2畅 44 ~ 5畅 68m /s[3] 。
收稿日期 :2013‐10‐22 作者简介 :郑志强(1969 — ) ,男 ,福建甫田人 ,硕士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水工环地质调查与评价工作 。
153
郑志强 :福州地铁规划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环境与安全
变化于 2畅 5 ~ 17m ,承载力为 400 ~ 500kPa 。 (4)第四系底部局部发育残积粘性土 (Qpel ) ,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