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姓名姚晓莉学号1341001208475学校孟州电大指导教师张秀红目录内容摘要 (3)关键词..........................................................................................3一、具有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 (3)二、具有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和乐观精神,且有着为民除害的英雄本色 (5)三、孙悟空形象是动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完美结合 (8)小结 (10)参考文献 (11)浅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内容摘要:《西游记》从小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也是我国写“神话”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期中孙悟空的形象更是家喻户晓,塑造的最为成功,就像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一样,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并且也具有十分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在其中赋予的作者一些对社会的一些抨击和对未来社会的憧憬。
本文就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他的这一个形象。
具有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具有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和乐观精神,且有着为民除害的英雄本色,关键词:《西游记》孙悟空反抗政权斗争意识属性结合《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它的很多情节都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其中的孙悟空形象更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对于这一形象,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认识,即认为“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了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品格。
天宫众神和如来佛祖被看做是统治阶级的代表,吴承恩生活的明代,统治阶级政治腐败,生活糜烂,百姓也是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整个社会处于混乱的状态,孙悟空是这部小说的一号主人公,它的形象至关重要。
在它身上,通过大闹天空,陪着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然后历经种种的艰难险阻,最终修成正果,正式通过这样的一个形象,寄托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在《西游记》中有着充分的展现。
从我国文学史上创作上来看,孙悟空是一个被塑造完美的神话英雄的形象,他的艺术形象总的来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具有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
孙悟空本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的“天产石猴”,他出世后,就在这仙山福地里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府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自然的本性使悟空在传统束缚面前显得桀骜不训。
他闹了龙宫,向海龙王强索兵器来武装自己。
又闹冥司,把生死簿上猴类的名字一笔全勾。
他不承认神的王国的任何权威,见了玉皇大帝只是唱个大喏,自称为“老孙”。
他第一次闹天宫起因在于发现弼马温是最低级的官吏,感到自己受了玉帝的愚弄,便心头火起,打出南天门,并且干脆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
当玉帝第二次骗他上天庭,给他盖了“齐天大圣府”,他却每日云游四海,到处交朋结义。
蟠桃盛会没有请他,使他睁开眼睛看到了神的谲诈,索性把天宫闹得一塌糊涂,反了出去。
即使天庭的大兵压境,他仍不屈服,甚至在如来面前宣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后来,众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他投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来烧炼。
七七四十九天,只炼得他火眼金睛,趁老君开炉取丹,纵身而出,蹬倒了八卦炉,把老君摔了个倒栽葱,打得他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
他更进一步叫玉帝让出天宫,宜称“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最终孙悟空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祖的五指山,被压在五行山下,但他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一泡猴尿,亵渎了威严的神佛。
参加取经时,他是先讲条件,观音菩萨才答应他“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因此,在取经途中,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值日功曹前来效劳,若稍有佛逆就嚷着“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
”有时仅为欺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
“若有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
”所以,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地“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终于默认他“犯上”的要挟。
有时对佛祖、观音也常常出言不逊,对慈悲的观音菩萨,孙悟空敢骂他“惫懒”,咒骂她“该她一世无夫!”在众佛祖中,他与太上老君的关系最糟。
大闹天宫时,他将老君的金丹偷吃得精光,恨得老君要亲自将他放在丹炉内外死拼炼为丹药。
而在取经期间,悟空与太上老君虽不再有矛盾,但两人显然还心有余悸。
如第三十五回金角大王作怪,悟空降了他们,拿到了妖怪的几件宝物------葫芦、净瓶、扇子、绳子。
刚行不多远,太上老君就忽忽地追赶来,:“孙行者还我宝物。
”悟空得知两个妖怪是太上老君的青牛,当面责问老君:“你这老官儿,纵放怪物,抢夺伤人,该当何罪?”在狮陀岭,悟空请如来帮忙对付妖怪万里鹏时,如来说出那妖怪与自己“有些亲处”,悟空便直言不讳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在杨家村,当悟空错杀了两外强盗后,唐僧在荒坟前念祝“…...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
”孙悟空攥着铁棒往那坟上捣了三下,祝道:“遭瘟的强盗,你听着!我被你前七八棍,后七八棍,打得我不疼不痒的,触恼了性子,一差二误,将你打死了?尽你告到那里去,我老孙实是不怕: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府县城隍跪我,东岳齐天怖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随你那里去告!”对人间之王,他更加蔑视。
他对乌鸡国的国王说:“我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九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
”朱紫国国王生病,他就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
等等这些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等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桀骜不训的性格,强烈的自我意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二、具有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和乐观精神,且有着为民除害的英雄本色。
在《西游记》的后期作品中更体现了孙悟空坚定的意志和见义勇为的果敢行动以及矢忠于事业的诚挚坦荡的胸怀。
作者为了体现了孙悟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热情。
一路上师徒四人受尽了各种磨难,孙悟空不仅要冒着生死艰难降伏妖怪,保护唐僧,而且头上还带着受治的紧箍咒儿,在降妖除魔时,由于唐僧肉眼凡胎分不清是人还是妖,孙悟空偶尔一不小心还要被唐僧念紧箍儿咒,疼痛难忍.可是就这样, 孙悟空却从没想过要退缩,一直忠心耿耿.自从接受了这取经事业的重任以后,就全力以赴的为完成取经事业而奋斗。
如: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憎恨逐美猴王”中白骨精先变做一个月貌花容的女子,诱骗唐僧,正当要对唐僧动手时, 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后,劈头一铁棒,不料,狡猾的妖精丢下变身,使了个”解尸法”,把假尸首打死在地上.唐僧误认为孙悟空打死的是人,不是妖精,一气之下念起了紧箍儿咒, 悟空就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无辜的人,取经来何用你回去罢!悟空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甚恩悟空听到这话后,连忙跪下磕头道: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 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做骂名."就这一席话果真管用,说服了唐僧.唐僧饶了他一次,这表明孙悟空是一只非常机灵的猴子,有情有意的猴子,虽然唐僧错怪他,可他并不记恨,相反,脚踏实地的保唐僧去取经。
再说那妖精第二次又变作个老妇人来欺骗唐僧,当妖精问起唐僧:可曾见过她的女儿时,唐僧还理亏不感回答,可见他此时并不相信之前孙悟空打死的是妖精。
悟空却认得那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不想又让那妖精跑了,把个假尸首又撇在路旁.唐僧一见,二话没说念起紧箍儿咒;足足念了二十遍.后说:”你是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悟空道:”师父又叫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应."唐僧道:"你有甚么不相应处"悟空道:"实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居花果山水帘洞,大展英雄之际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四万七千群妖, 头带的是紫金冠,身穿赭黄袍,腰系的是蓝田带,足踏的是步云履,手执的是如意金箍棒,着实也曾人.自从涅盘罪度,削发秉正沙门,跟你做了徒弟,把这个金箍儿勒在我头上,若回去,却也难见故乡人.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 退下这箍子."这愁坏了唐僧,没办法只得再饶了孙悟空一次.这一段对话在显得孙悟空那么可爱,顽皮,象个聪明,机灵的小孩儿的同时也有一点表现了他的忠心, 想尽一切办法去难为唐僧,也是为了保护唐僧,完成取经大业.狡猾的妖精又变作一个老公公,在这第三次的较量中,孙悟空所承受的痛苦就更大了.妖精在"得知" 所谓的妻,儿都被孙悟空打死后,便大骂唐僧等人,激孙悟空动手,迫使唐僧再次念紧箍咒.孙悟空在忍着剧烈疼痛的情况下,仍然要与妖精作战,并将妖精打死在地,表现出孙悟空善于分辨真假善恶,勇往直前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他卫护唐僧的赤胆忠心.白骨精现了原形化做一堆骷髅. 孙悟空总算松了一口气,唐僧也信了孙悟空,不成想那猪八戒从中唆嘴道:"师父, 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杀,怕你再念那紧箍咒,他使用了障眼法,故意化做这个模样,掩你眼目哩.这时,唐僧不分清红皂白,逐悟空走.悟空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妖魔, 你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下流无耻之徒.我去!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你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悟空一听此言,止不住伤情凄惨.唐僧执意要驱赶孙悟空,悟空一片忠心不被理解,悟空拔了三跟毫毛,吹口仙气变了三个行者四面围住师父下拜.唐僧不受,在无可挽回时,他坚持向唐僧行礼拜别.还特意叮嘱师弟要小心,”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当他忍气吞声回花果山时,小说写道:大圣在那半空里看,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可见,悟空是个有情有意之人,即使身在花果山,心却随唐僧去完成事业.孙悟空在这个事业里肩负了一切重担.保护唐僧需要他,坚定"信心"需要他.连唐僧都发出过"西天这等难行"的低调,猪八戒更是经常要分行李跑回高老庄,只有孙悟空一往直前,永不退缩.就是在被红孩儿火烧,险些弄得火气攻心的生死关头,也不灰心,就是被金大王几次套去了金箍棒,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救出唐僧,甚至被唐僧两次逐出,受尽闲气,他也依然忘不了保唐僧去西天取经,终于还是满腔热情地自动回来克服重重困难,继续前进.体现了孙悟空旺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