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学概论_第五章_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新闻学概论_第五章_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新闻述评(新闻透视)——如中央电视台的 《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它不但客观 地描绘新闻事件,也追索此类新闻产生的原 因,阐述其影响,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新闻特写——抓住新闻事件典型的瞬间,调 动电视表现的各种技法,从各种角度、侧面 把细节呈现在观众面前,并对此进行描绘、 分析、评论
第六节 新闻教育的产生、发展
传播工具的的特点



通讯社:通讯社并不直接向大众发布新闻, 它仅仅向各新闻单位提供新闻稿或称新闻原 坯,经各新闻单位采用才公诸于世 世界上创办最早的通讯社是法国人哈瓦斯 1835年创办的哈瓦斯社 世界五大通讯社: 美联社、合众国际社、 路透社、法新社、塔斯社 我国有两大通讯社:新华社、中新社
国营媒介



完全依托政府 政府的宣传机构 节目
社会主义国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国家所有,不准私人创办 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最高 接受共产党领导 党和国家的支持、扶持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 点


执政党和政府基本上没有直接控制的新 闻媒介 新闻媒介私营化趋势日益增强 可以自由创办报纸杂志甚至广播电视
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新闻从业人员逐步实现职业化、 专业化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新闻事业已进入高度 职业化的阶段。报纸等新闻媒介以制度化的 程式雇用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新闻媒介内部 的分工专业化。过去那种集采、编、评、经 营管理为一身的报人早已不复存在。新闻采 编人员、经营管理人员、高级行政主管界限 分明,各司其职

新闻媒介产业化也是资本主义新闻 事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上世纪70 年代的美国,报业已成为第10大产 业,第5个从业人员(38万)最多 的产业,大型报纸如《纽约时报》 的雇员达6000人之多
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二 种新闻事业 在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风暴中,第一份马 克思主义日报《新莱茵报》在科隆问世,由 马克思、恩格斯主编。此后,德国社会主义 报刊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1894—— 1895年,德国共出版社会民主党报纸65种, 工会报纸50种,总发行量达100万份。这一 时期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繁荣期
◎新闻事业体制呈现多样化 新闻事业产生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年代, 因此世界上第一种新闻事业是资本主义新闻 事业 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经过多年的自由竞争,在 19世纪末转入垄断阶段。随着垄断报业的出 现和发展,日报总数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 报纸掌握在越来越少的人手中,“一城一报” 现象日趋严重
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我国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诞生于1920 年9月,是以《新青年》由民主主义刊 物改组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社会主义 刊物作为标志的 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成长及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政治氛围与社会环境
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中国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 在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新闻媒介的 所有制形式不变的前提下,正在探索 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运作方式,报业 形成了以党的机关报为主体,多种类、 多层次报刊共同发展的新局面,1996 年又出现了报业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各国新闻教育很晚才开始,因为初创时 期从业人员少,不需要成批生产,同时,新 闻事业是一门新兴事业,凡事先有术后又学。 187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在英文系开办新闻 专业课 1908年开办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标志着中国 新闻教育开端。
◎报纸的本质: 可以写外表,可以写内心
传播工具的的特点
◎报纸的缺点 报纸工作程序多而繁杂,故而新闻时 效性差 阅读报纸受文化水平限制,群众基础 不如电视、广播广泛 文字不及声音、图象那样真切、逼真、 有感染力
传播工具的的特点
◎广播的特点 传播迅速,时效性强,使广播可以对 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作同步报道 渗透性好。电波不受空间和交通条件 的限制,可以无限发行 对象广泛,群众性强 感染力强。广播的语言和音响生动活 泼,具有文字无法代替的感染力

传播工具的的特点
◎电视的不足 除了广播所具有的缺陷外,电视还有 突出的不足 长于报道外在的看得见的动态新闻, 而对复杂的题材作深度报道比较困难 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有较高的物质 技术要求,还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 的限制
如何扬长避短?



报纸应该发掘新闻事件的内在本 质,加强分析报道、深度报道、 评论和专栏。 广播应该力争新闻的短快新、加 强现场录音报道。 电视应该加强现场新闻报道,节 目主持人栏目。
总理为农民追工钱
西方的新闻文体


纯新闻——又称客观报道,迅速地报道在一 个短时间发生了什么向读者提供一个有价值 的纯粹事实。一般用倒金字塔结构来写 解释性新闻——又称新闻分析。它集中回答 新闻事件中的“为什么”,即围绕一个读者 有疑问、社会有争论的事件或社会问题,提 供大量的背景材料,来揭示事件或问题发生 的原因,比较隐蔽地表达记者的观点或倾向
第二节 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 业的发展水平

经济比较发达的 地区,新闻事业 通常也随之发达 起来。
发展轨迹

新闻事业是从16世纪开始的,以威 尼斯的手抄新闻为发端,经历了手 抄新闻——新闻书——新闻周报、 日报这三个阶段。进入19世纪,新 闻事业日趋繁荣,多种新闻媒介以 惊人的规模发展
一、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新闻体制:指的是新闻事业所有制性质、 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 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 不同的新闻体制是由不同的政治、经济体 制决定的 。

1 从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来看
2 从国家制度上看
一、从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来看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是新闻体制中的核心, 决定了媒介的管理方式、与政府关系以及媒 介的运作方式。 私营媒介 公营媒介 国营媒介
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目录






第一节 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第二节 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发展水平 第三节 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 的特点 第四节 读者的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第五节 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 的多样化 第六节 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 展
第一节 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新闻教育趋于普及


新闻事业职业化的发展,对新闻专业人才的 需求量越来越大。新闻报道手段的多样化, 新闻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向新闻从业人员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新闻从业人员量与质的 新需要产生了新闻教育事业 新闻教育事业最早出现在美国:1878年,密 苏里大学英语系开设新闻专业课;1908年和 1912年,密苏里大学和 哥伦比亚大学分别成 立新闻学院
第三节 传播工具的的特点
◎报纸的特点 记录性好,便于读者反复阅读,深入研究, 并作为资料长期保存 选择性强,便于读者自由安排时间、反复挑 选内容来读 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纵 横数万里,上下数千年,从宏观到微观,从 现象的描绘到本质的揭示,从人的外表到人 的内心的活动,都可以跃然纸上



报纸上新闻和言论不分,消息和通讯不分。 这也是中外报纸在初创时期文体的共同特点。 新闻文体大致的比较独立、自成体系的写作 要求: 新闻——准确、具体、简洁、直截了当 评论——从人们关心的社会现象或重大新闻 出发,简洁、鲜明的阐明观点。
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报纸的新闻文体 世界各国的报纸由四大块构成:新闻、 言论、副刊(专版)、广告 我国报纸的文字体裁主要有:新闻、 评论、以及包括新闻特写、新闻述评、 调查报告、报告文学、杂文等新体裁 的所谓杂交品种

电视新闻文体
世界各国的电视节目由五大块组成:新闻报 道、综艺节目、社教节目、电视剧和广告 ◎电视新闻的主要样式有 消息报道——由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播报, 同时出现画面 现场新闻直播——与重大新闻、重要比赛同 步播出 纪录片——类似报道上的通讯,对某一新闻 事件、人物作全景报道

电视新闻文体
第四节 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 样化
◎报纸的类型 以办报方针分:政治性报纸、商业性 报纸、政治性的企业报(政企合一型) 以报纸内容分:综合性报纸、专业性 报纸(西方分为严肃的高级报纸、大 众化的通俗报纸)
报纸的类型



以阶级属性分:无产阶级报纸、资产 阶级报纸 以发行范围分: 全球性报纸、全国性 报纸、地方性报纸 以出版时间分:日报、晚报、周报
私营媒介


董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 依托财团 以赢利为目的 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 迎合受众 监督政府有一定力度
公营媒介




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既不属于私人,也 不属于政府,而属于全体公民,公营的管 理机构由政府或原先的管理机构提名,议 会批准。 半官方性质,偏向政府立场。 以视听费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强调对公众负责。 不播广告
中国外其他发展中国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 点



新闻媒介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格局 新闻媒介一般有政府或政党背景 国家发展为新闻媒介优先考虑的目标
结语 :


即使在同一社会制度、同一类型 内、新闻体制也有许多差异。 世界各国新闻体制都是从各国的 具体国情出发,由他们的政治、 经济体制所决定,同时也受到他 们的文化传统的影响。
传播工具的的特点
◎广播的不足 一瞬即过,受众难以进行仔细地研究 和推敲,难以一边收听一边思考,受 众的注意力只能被迫跟随广播 受众必须按电台安排的节目顺序收听, 不能自由选择
传播工具的的特点 电视的特点 除具备广播所具有的一切优点电视 之外,还有独特的长处: 强烈的现场感 亲切感 简洁明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