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上12《桂花雨》市中

四上12《桂花雨》市中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12.《桂花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4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目标: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三、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检查预习来了解学生在生字认读、字词理解、课文朗读的情况,并给予及时的指导、鼓励。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给与及时的鼓励、指导。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教师:1、桂花的资料。

2、PPT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粗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课1、板书:桂花。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桂花吗?谁来讲讲桂花。

品种繁多,清香扑鼻,再板书:雨2、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疑问呢?(什么是桂花雨?桂花雨是怎样的?)3、同学们提得真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桂花雨》这篇课文,作者是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

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

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4.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

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

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

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

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

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

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

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

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5、接下来请同学把书翻到61页,认真读课文,把字词句读准、读通顺,划出点明“什么是桂花雨?”的语句,然后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情,明白吗?(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2、了解生字词认读情况:出示生字词语,学生练读,把字音读准确。

笨拙檀香卤水一撮左右新鲜谢落尤其吩咐拣起糕饼都沉浸仔细即时姿态口占一绝袅袅(niǎo )形容烟气缭绕升腾指名读,纠正读音,男女生读,一起字正腔圆地读。

3、理解关键性的词语“尤其、吩咐、挑拣”(1)理解“尤其”师:“尤其”相当于哪一个词的意思,看谁聪明。

(非常)师:不是很准确。

(生1:特别生2:格外)师:对了,有“特别”、“格外”的意思。

(2)理解“吩咐”师指名生问:“吩咐”,我们两人谁可以吩咐谁?(生:老师,您可以吩咐我。

)师:那在家里,谁可以吩咐谁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师:那你可以吩咐谁啊?(可以吩咐我的弟弟和妹妹。

)(“吩咐”一词适用于长辈对晚辈,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解决这一问题。

)(2)理解“挑拣”挑拣的意思是挑选,拣取。

【示例】许多人正在商场里挑拣新鲜的水果。

强调“拣”右边别写成了“东”,师范写生字“拣”,学生正确书写两个。

区分“捡”为“拣”两字的不同含义,随机进行选取字填空的训练。

(字词教学不一定每个都教,学生会的就不用再教,对关键性的词语“尤其、吩咐、挑拣”作重点教学。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品读感悟、想象创造。

1、这一场又一场的桂花雨给人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用一个字来回答。

(美!香!乐!)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生读)师:有一个字要读重音,你知道是哪个字吗?(“最”)师:满树的叶子好看吗?(不好看!)师:那满树光秃秃的好看?师:那作者为什么说满树的叶子不太好看?(太平淡了,全是叶子,要花搭配的才好看。

)师:那你认为桂树的花好看吗?(不太好看,太小了!)师:那桂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就是什么好?(香气迷人!)师让学生再读这一自然段,细细体会。

师:同学们,作者不直接写它好的地方,而是先写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最后写就是这一点“香”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师:对,这就是反衬。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其中写法。

2、接下来请同学们自读二、三、四自然段,请读到表现“香”的句子用线画下来。

(生自读自悟)全班交流,出示表现“香”的句子,让学生细细品读,下节课交流。

★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于是父亲诗兴大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节的要化了,花雨缤纷入梦想。

”★ 可是母亲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子里的金桂。

”(设计意图:在宽松的自读自悟、生生交流的氛围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教师只是一个桥梁作用;在采用多种方式的读、背的过程中完成对语言的积累。

)第二课时(三)复习回顾1、师:听写词语:新鲜尤其糕饼沉浸(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下面增加难度:即时(写字时要身正)拣2、请打开课本对照生字表,有错的纠正。

3、交流检查的情况,师:说说你的检查。

4、纠正错别字。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品悟桂花的香和摇花乐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一阵阵桂花雨是香的,孩子摇花是乐的,这种情景是美的,还有就是“花语缤纷入梦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通过读书来感受桂花的香,体会其中摇花的乐趣,读出课文中隐藏的感情来。

交流: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怎么写出桂花香里的?哪个词?“没有不”是个双重否定师:哪个同学对这里的一个字有特别感觉。

(浸,板书)师:为什么这个字让人感觉桂花的香特别浓?师:我们一般用什么字来形容花香?(飘)师:一般我们说香是飘的,那么这里为什么说浸?(浸是指盖灭了,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里)师:浸字是什么旁(三点水)原来是什么意思?(把东西放到水底)也就是淹没在水里,用的是三点水。

师:你淹没在水里,看得见吗?摸得着吗?感觉得到吗?(能)师:香气看得见吗?摸得着吗?(不能)师:用了浸字,让我们感觉香气看得见吗?摸得着吗?感觉得到吗?(能)师:浸字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更真切了,这个字就用得好。

师:比一比,看谁能通过朗读,传递出这浓浓的香。

学生练读,指读这句话,评议。

2、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

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

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及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师:这里怎么写桂花的香?(用两种香混合在一起散发出的香味)师:这是指两种香,这还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是怎么写香的?(细细香风淡淡烟)师:用诗句的形式写出了桂花香啊,要这么说。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师:单单读这个句子不行,这个句子一定要整段话理解。

文中说,一年四季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板书“沉浸”)师:桂花八月开,开完就谢了。

它怎么可能一年四季都有桂花香呢?(因为这桂花是摇下来的)师:摇下来就一年四季都香吗?再看看。

(村庄里的学生把它做成了桂花卤和糕饼)师: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用桂花做的食品,香不香?(香)。

师:所以这里的沉浸还有一层含义,桂花不仅可以闻还可以吃,所以人们感觉到(因为人们有了桂花,生活更便利)能够享受桂花带给他们生活的乐趣。

师:原文当中说,桂花摇下来,我的母亲会送给邻居。

邻居做了桂花的食品也相互赠送,一家人做了糕饼,全村都可以分享所以全村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所以说全年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4、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

我高兴地喊起来:“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桂花雨,桂花雨,好香的雨啊!这段话我们要好好地读。

自己练,指名读。

“这下我可乐了……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引导学生读好:要发自内心地感受这阵阵桂花雨。

师:从“好香的雨啊”不仅写出了桂花的香,还写出了什么感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和其中的“乐”)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1)小作者怎样“缠”?谁能表演一下吗?(2)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3)交流体会:a从“老是”、“缠”这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盼望早点摇桂花)b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句话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c对呀!作者是不是用错了?感叹号一般用来抒发比较强烈的感情,作者这里用感叹号是为了?(说明作者自己非常急切盼望早点摇桂花)(说明作者恨不得马上就摇桂花。

)d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2——3人)(4)读得真好!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是件大事,她迫不及待想摇桂花,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有点烦,但又很耐心地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5)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情更加——急切了,心想这桂花怎么还开——不足呀!师:所以当母亲吩咐提前摇桂花的时候,作者说这下我——可乐了。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作者为什么乐了?A.终于可以摇桂花了。

师:母亲为什么提前摇桂花呢?(因为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赶紧吩咐提前“摇桂花”。

)B.提前“摇桂花”,那是因为桂花如果被风雨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就——差多了。

如果赶在下雨之前把桂花摇落下来,那桂花就——朵朵新鲜、完整。

哎,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这是作者期盼已久的大事,她自然高兴,当然“——乐”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