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设计通用说明一、电气负荷:用电部位用电负荷种类住宅部分工业部分合计A厂B厂设备安装容量(KW)540电气计算负荷(KW)355二、电源设置:1.高压电源由当地10KV电网引至本工程变电所。
2.低压电源由本工程变电所供给。
3.低压电源由本小区变电所供给。
4.住宅电源由公用变压器供给。
5.设自备柴油发电机组,以确保本工程内一、二级电气负荷用电。
三、变配电设备1.按照配电室的设备布置平面图,参照国标“D263”图集中第108页及111页配合土建工程的施工,预埋底座的型钢,高压开关柜与低压电屏,在安装前,应检察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并按产品所附的安装要求,固定设备,在通电前,应检查操作机构是否灵活,通断是否可靠准确,母线连接是否良好,空气开关等保护电气的整定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按国家电气安装工程验收规定,测试绝缘电阻。
2.电力变压器基础按电气设计的设备平面图的要求,由建筑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由电气安装单位配合施工。
3.本工程采用干式电力变压器的安装大样,采用国标“D263”图集的有关内容。
四、线路的敷设1.220/380V低压配电回路中,使用的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电力电缆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1000V。
a)采用普通塑料绝缘铜芯导线、电缆。
b)采用阻燃ZR(难燃NR)塑料绝缘铜芯导线、电缆。
c)消防水泵、消防电梯、排烟及正压风机的确保供电干线,采用耐火(NH)电力电缆。
2.电力电缆线路,按国标“D164”图集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施工。
a)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沟敷设时,详图集中的第4-13,15-20页。
b)电缆在室内沿电缆沟敷设时,详图集中的第21-23页。
c)电缆在室内沿墙壁或在电缆井内竖向敷设时,详图集中的第41,42,47页。
d)电缆入户及穿过楼板,伸缩缝的做法,详图集中的34,38页。
e)电缆在室内水平敷设时,采用电缆桥架。
f)电缆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其外径的15倍。
3.凡穿管和在线槽内敷设的导线,在管内和槽板的内导线不得有接头,电线管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其外径的6倍,管路的弯曲段,不得使用水管弯头;管路的分支处,不得使用水管的三通;金属管的连接处,应加接地跨接线,管内导线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5MΏ。
a)管敷线采用难燃PVC塑料管明敷。
b)管敷线采用难燃PVC厚塑料管暗敷。
c)管敷线采用镀锌钢管(电线管)暗敷。
d)槽板线采用PVC或金属槽板明敷。
应配套使用弯件,三通,大小接头等专用配件。
e)防爆线路采用镀锌厚壁钢管配线。
f)防干扰弱电线路采用镀锌钢管(电线管)或镀锌铁板槽配线。
g)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回路的导线不宜共管、共槽敷设。
4.室内明敷线路,穿过墙壁处,应加套管(瓷管、铁管或硬塑料管);穿过楼板处,应加套管,且在楼板以上1.6m穿管或金属槽板保护,在车间内,从水平明敷架空线上分支引下到开关箱,控制箱的一段线路,应穿电线管或金属槽板,沿墙(柱)明敷。
5.在电缆井(配电竖井)内敷设线路,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非燃体作防火分隔,电缆井壁上的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五、电器安装1.落地式安装的配电箱,控制台,应有不小于5cm高的混凝土或金属底座,以防地面水的浸蚀。
2.装在电缆井内,各种机房内,车间内的配电箱,采用明装挂墙式,其底边距本层地板的高度为1.6-1.8m,当箱体高度大于80cm时,箱体的水平中线,距地为1.6m。
3.装在走廊、梯间、客房、办公室、实验室、教室、病房内的配电箱,嵌入墙内安装,其底边距本层地板的高度为1.6-1.8m,电度表箱装在配电箱上部,当为单独安装时,其安装高度为1.7-1.9m。
4.灯具的平开关,吊扇的调速开关,风机盘管的控制器,门铃的按钮,安装高度为1.5m,拉线开关的安装高度,当层高为3m以下时,与顶棚的间距为20cm,当层高大于3m时,安装高度为3m。
5.单相插座的计算容量及安装高度,除平面图上标注外,均按每个插座100W,安装高度为 1.5m。
6.实验室与开水间的插座箱,安装高度如下:a) 1.5mb) 1.0m7.挂墙式安装的星三角启动器自耦减压启动器,电阻减压启动器及其它带杠杆传动的操作机构,其手柄的握持部位,距地为1.2m。
8.单独安装的组合开关,转换开关,控制按钮,安装高度为1.3m。
9.带短路保护装置的单极开关和熔断器,应装在相线上。
接零保护系统的中性线上不得装设短路保护装置(空气开关或熔断器)。
10.配电设备、控制设备、用电设备,均应柱注与设计图上相同的编号,符号或用途,方便操作和维修。
11.漏电开关的安装:漏电开关后的N线不准重复接地,不同支路不准共用(否则误动作),不准作保护线用(否则拒动),应另敷保护线(PE)或用漏电开关前的合用线(PEN);漏电开关保护的380/220V移动设备宜用五芯插头、插座。
12.本工程楼梯灯采用节能开关。
13.本工程走廊采用节能开关。
14.本工程日光灯采用电子镇流器(必须用经检验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15.本工程采用电子节能灯泡、灯管(采用经检验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六、建筑物防雷1.建筑物防雷等级划分:a)本工程采属一级防雷b)本工程采属二级防雷c)本工程采属三级防雷2.避雷带,采用Φ10镀锌圆钢,安装在女儿墙及梯屋顶,作法详见“DT501-1”图。
其支持卡子的间距,应不大于1.5m,可以利用女儿墙顶的钢管扶手作避雷带。
3.避雷带,采用Φ12镀锌圆钢,暗敷在女儿墙内,作法详“利用建筑物接地装置与防雷引下线的作法大样图”。
4.凡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体(如铁爬梯,水管、透气管等)。
均应与就近的避雷带相连,凡突出屋面的非金属物体(如烟囱等),应加装独立小针,并与就近的避雷带相连。
5.利用竖向结构主筋作防雷引下线,按平面图中指定的部位,将柱内或剪力墙内靠外墙侧的二条主筋,由基础至天面,凡接驳处均加电焊,并在天面外引Φ12圆钢(L=15m),与避雷带相连。
6.采用Φ12镀锌圆钢作引下线,暗敷在建筑外墙批荡层内,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2m,引下线的敷设途径越短越好,如必要弯曲时,弯曲部分开口处的间距,不得小于弯曲部分线段实际长度的1/10,引下线与落水管的间距不小于1m,否则,落水管的顶端与底端,应用Φ12圆钢与引下线相连。
7.建筑高度超过30m时,自30m高以上,每三层利用建筑物圈梁的主筋(二条),通长焊接,并与引下线相连,作为防雷电侧击的避雷带兼作均压环,建筑物外墙自30m高以上的金属门窗,金属栏杆等大型金属物体,与就近的均压环或引下线相连,以防雷电侧击。
8.二类防雷的高层建筑,建筑物外墙自45m高以上的金属门窗栏杆等大型金属物体,与防雷装置相连,以防雷电侧击。
9.为防止高电位引入,引入户内的低压架空线路,进户处的瓷瓶脚应接地或加装380V低压避雷器。
七、接地1.电气保安的方式a)本工程采用接地保护。
b)本工程采用接零保护。
c)数据处理,电子设备采用单独接地保护。
2.电气设备的接地:a)变电所内变压器的工作接地,变配电装置的保安接地,避雷器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Ώ,当变压器容量不超过100KV时,允许不超过10Ώ。
b)低压配电干线的中性线重复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Ώ。
c)开关柜、配电屏(箱),电力变压器,柴油发电机组及各种用电设备,因绝缘破损可能带电的金属外壳,电气用的独立安装的金属支架及传动机构,电缆的金属外皮,插座的接地孔,均应以专用接地(或接零)支线,可靠地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当采用单独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Ώ。
d)本工程接地(零)线,保护线(平面图中一般无示出),其截面选用应同时满足机械强度及热稳定的要求。
e)本工程接地(零)线,保护线按下表选用时,则不必对其进行热稳定校验,表中接地(零)线,保护线的材料与相线相同。
PE线最小截面相线芯线截面S(mm2)PE线最小截面(mm2)S≤16S16≤S≤3516S>35S/2f)采用TN-S制式时,N线只能在始端接地,不可再重复接地。
3.等电位连接措施:用电设备外壳与装置外可导电体进行等电位连接,可以减少它们之间可能出现的危险电位。
a)等电位连接:主水泵房的进出水总管,空调主机房的冷冻水管,总冷却水管,采暖热水总管,变配电房的金属门窗,沟盖板,平台,独立防雷系统的建筑物钢筋和金属构件采用BV-16mm2或Φ10镀锌圆钢与配供电系统最近处的保护干线(PE)或接地(零)干线(PEN)连通(可用螺栓或电焊连接)。
b)辅助等电位连接:主机房以外的其它冷热水交换器的配水干管,管道式空调系统的主风管及车间,辅助机房的金属物件采用BV-10mm2或Φ10镀锌圆钢与供电配电系统最近处的保护干线(PE)或接地(零)干线(PEN)连通(螺栓可电焊连接)。
4.防雷装置的接地:a)一二类防雷的建筑,防止直击雷,防止雷电感应及防止雷电波侵入措施的独立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
b)三类防雷的建筑,防止直击雷的独立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30Ω。
(重要的公共建筑,应不大于10Ω)。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专用接地线,由接地装置引至消防控制室,接地干线采用不小于25mm2的铜芯绝缘线,接地支线采用不小于4mm2的铜芯绝缘线。
6.本工程的电气保安,建筑物防雷,火灾报警与消防控制设备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其共用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单独设置时,共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
7.本工程利用建筑基础钢筋作接地装置,按平面图中指定的桩台,地梁及柱位,参照DSB-24图,将有关钢筋在连接处加电焊,外露的接地测试点应涂红色油漆,并加挂薄铁皮制成的标志牌,写明用途。
8.本工程利用人工接地装置,按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埋设接地体。
9.在防雷与接地工程中,所用的各类金属体,接驳处均应电焊,焊缝长度,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接驳处外露在空气时,焊接后应作防锈处理,接地装置应有测试记录,隐蔽工程应有施工记录,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
八、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设备的电气控制1.按平面图确定下来探测器的安装位置时,应按现场的实际情况,遵循下列原则,适当调整探测器的位置和数量。
当房间内被书架,文件柜,高大设备及建筑间隔等分隔时,其顶部与顶棚或梁的间距(h),小于房间的净高(H)的5%时,(即h<0.05H),在每个被隔开的部分,至少加装一只探测器,增加的探测器与该房原有的探测器,仍属同一探测区。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0.5m,探测器周围0.5m的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空调通风系统送风口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1.5m。
至多孔送风顶棚的孔口,水平间距不小于0.5m2.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0。
3.手动火灾按钮,安装在墙上,距地面的高度为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