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相对,以实证研究为特征的心理学。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丁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
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主编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
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
准实验研究:与真实验研究相对。
在实验研究中,凡不能严格遵守实验原则来选择被试和控制条件的实验被称为准实验。
课堂教学实验一般为这类实验。
个案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之一。
也称案例研究。
通过详细收集、分析典型的个案资料以发现其中暗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研究。
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
采用逻辑思考与理论推理所进行的理论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1、《学记》2、19世纪末,实验3、美,桑代克4、19035、学生与教师,学习理论及其运用,各种类型的学习6、学习,教学7、教学,教学8、单向道,死胡同,双通道9、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0、《灵魂论》,11、植物,动物,理性12、德、智、体13、比纳、西蒙14、潘菽15、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三、选择1、(1)学习心理学2、(3)知识分类学习论3、(4)二、填空1. 行为的2. 内在能力和倾向的3.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4. 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5轴突,树突,突触6. 潘菽,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智慧技能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学习7. 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8. 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9. 哲学与经验总结,心理与行为,生物学与神经生理三、选择1. (2) (4)2 . (4)3. (3)4. (2)5. (D6. (2)7. (4)8. (2)四、研究与设计1. 都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这是大多数学习分类系统所遵循的分类框架。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只涉及认知领域,我国学者的分类中的“社会规范”学习相当丁加涅的态度学习。
两者都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学习。
然而在这个大框架下,不同分类系统的差异出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上。
加涅划分了三种技能,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一种特殊的对内调控的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有知识的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和创造) ,但未对知识和技能加以划分。
我国学者的分类系统中的知识类似丁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的知识。
两者都涉及知识的简单与综合运用。
该分类中的心智技能相当丁加涅分类系统中的认知策略。
2. 略3. 学习现象非常复杂,二战期间心理学家将一种学习的规律用丁解释所有学习的规律,在实践中受到了挫折,由此使得心理学家用分类的观点来研究学习。
对四个分类系统的分析评论略。
4. 略。
此题可作为学习这两节的学习方式或教学方法。
第3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结果的性质,学习的分类、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的各种学说。
经验主义:哲学认识论之一学派,主张一切知识来源丁感觉经验;心理学的一种观点:主张心理学理论只能借由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才能获得。
理性主义:也称唯理论。
哲学认识论之一学派,主张经由先天理性作用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而且这类只是优丁和多丁经由感觉经验获得的知识。
13. 认知主义,行为主义14. 尝试错误,顿悟15. S-R , S-O-R,有机体内部(O)三、选择题1 . (D2. (1)3. (1) (3) (4)4. (1) (4)5 . (2)6. (4)7. (D8 . (2)9. (3)10. (4)11. (3)12. (1)四、研究与设计可列表比较如下评价:信息加工理论届丁科学心理学;情境认知理论届丁哲学心理学第四章 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知识: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丁个体内,即为个体 的知识,储存丁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用来回答“世 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指个人不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但可以通过其作业表现间接推测出 来的知识,是用来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
默会知识:波兰尼划分的一种知识类型,指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
知识的表征: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
命题:指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
一个命题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arguments 构成的。
关系一般由动词、副词和形容词表达,有时也用其他关 联词如介词表达;论题一般指概念,一般由名词和代词表达。
命题网络: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种形式,是由具有共同成分的两个命题彼此联系 起来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加工理论哲学认识论 经验主义学习结果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记忆与运用学习过程 有效学习条 件 参见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外部提供可以分辨的信息;学生自身有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情境认知理论 理性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 运用社会团体的工具和概念的 能力,为社会团体创造工具和实 践做出贡献 参与社会实践,理解与运用社会 的符号系统文化或社会团体材料和活动5. (3)。
新颖离奇的故事,往往与儿童头脑中的原有观念不一致而形成认知失调,为求得一致,儿童就要继续阅读下去,其动机可以用认知失调论(或观念冲突论) 解释。
6. (4)。
有效学习的内部因素包括IQ、原有知识、学习动机(参见第十三章)。
这里的原有知识是广义的知识,两名学生大学入学成绩同等优秀,由丁我国目前大学入学考试主要考查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加上他们的IQ相似,这样,导致学习成绩差异显著的因素就剩下学习动机与策略性知识了,后者相当丁我们平■常所讲的学习方法。
7. (1)。
迁移不仅有知识技能的迁移,也有态度情感的迁移。
这里学生将对老师的态度迁移到了对老师上课方面,是态度的迁移,即所谓的“爱屋及乌”。
8. (1) o四、研究与设计(略)第14章教师、班级与家庭一、解释下列术语人际关系: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相互联系。
领导方式:教育者了解情况使用法规的方式。
课堂气余:乂称班风,通常指伴随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而形成的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学生群体:指按教育管理的要求而组织起来的有明确规章制度、权利义务的正式群体,最典型的是班集体;也指自发产生的、无明确规章的、成员的角色地位和权利义务均不确定的非正式群体,即同伴群体。
遵从:指通过向社会压力让步以使自己的认知和行为符合群体的、社会的标准和规范。
教师的素质:常指习得的素质和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习得的素质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沟通技能、应对应激的策略以及职业态度。
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教师的智力水平■、人格特质。
压力:指各种物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力量和压力导致的生理或心理的紧张状态。
职业态度:指个体对自身职业所持的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涉及对职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
差别能力:与出色解决特定问题有关的能力,如言语流利、数字推理、视觉形象的记忆、空间定位等。
人格特质:通过心理测验揭示的个体的长期稳定、不易改变的一般倾向。
宽容:指认知参照系的灵活适应引发了个体对他人的体察和无偏见。
移情理解:指能够深入别人内心并同情他们的情绪反应。
二、填空1. 学与教,情感2. 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民主3. 独特性,相对稳定性,感染性,指向性4. 消极的,积极的,对抗的5. 自发,非正式6. 相似性,接近性,补偿性7. 权宜遵从5. 注意分散三、选择1. (1), (2), (3), (4), (5);2. (2), (3);3. (1), (2);4. (2)四、研究与设计1. 略。
2. 答案提示:结合多媒体设计的多媒体原则、通道原则、空间接近原则、时间接近原则、一致性原则、冗余原则、个体差异原则、静态媒体原则。
应该注意文本和图像的结合使用,有效利用多通道效应;同时,要注意通过任务分割减少认知负荷,防止注意分散效应,避免冗余效应,利用个性化原理。
第16章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教学论:以研究教学规律为对象的学科。
研究范围包括教学任务(目的) 、内容、过程、原则、方法、形式、评价等。
哲学取向教学论:指依据哲学思思辨和经验总结所形成的教学论。
科学取向教学论:指依据科学心理学,尤其是学习心理学并通过实证研究建立起来的教学论。
教学目标: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学生的素质:指加涅从学习的角度对学生素质的划分。
他将学生的素质分为先天的素质,后天习得的素质以及发展中自然形成的素质。
习得的性能:加涅的术语,泛指个体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与倾向的变化。
教学过程模式:概括地反映教学的一般过程或步骤的模型,多用流程图表示。
教学事件:加涅的术语,指一套外在丁学生的、设计用丁支持学习者内部过程的事件“六步三段”教学过程模型:本书第一作者所提出的反映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教学一般过程模型。
根据该模型两类知识的学习一般要经历六步三阶段。
教育目标分类学:指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教学目标分类系统。
据该分类系统,教学目标被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每一个领域乂分若干认知过程或内化水平。
“结构一一定向”教学论: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提出的一种教学论。
这里的结构指在学生身上形成的心理结构即教学的目标。
定向指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论:本书第一作者提出的教学论。
强调学习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学习产生不同结果,需要不同的条件。
教师必须根据学习类型分析进行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
二、填空1. 学有定律,教有优法2.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3. 哲学取向教学论,科学取向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