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习的动机
本章从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一般指学习的动力因素,或叫做学习的动力。
(P103)学习动机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各种不同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
作为学习动机的心理因素,首先是学习的需要,其次是诱因。
学生学习动机可以分为间接性动机(指向学习结果)和直接行动机(指向学习活动本身)。
其中间接性动机包括高尚的动机、低级的动机和不正确的动机。
与学习动机有关的两个概念是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学习积极性通常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紧张、主动与顽强状态。
”(P108)作为学习积极性的一系列心理现象,都是与学习需要直接相联,受制于学习动机。
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动机的性质、水平是统一的。
而学习积极性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影响学习动机。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都缺乏学习动机。
我们应该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的关系原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们应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克服庸俗低级的学习动机,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通过鼓励、表扬等激励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不能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培养
书中从学习需要的生物学起源角度揭示了学习动机的形成途径是:新的学习需要可以在原有需要获得满足的基础上直接发生,也可以由满足需要的活动或工具本身的转化而间接产生。
而学习动机的培养要注意的有:1、正确对待各种学习动机;2、明确学习的意义作用;3、创设各种条件,以满足或增强学习需要。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激发
动机的激发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为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使形成了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巩固与发展,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要注意的问题有: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所谓问题情境,简单说来,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
”(P123)作业难度是形成问题的情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及智能水平。
可以用教师提问、作业的方式提出;也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或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
2、变更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保持作业的新异性。
尽可能避免机械重复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妥善利用学习的反馈信息,搞好检查、评定与评价。
对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的改进有调节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激动作用。
在教学工作中要及时做好对教学的检验工作;对于学习结果不但要作一般的评定工作,而且要进一步作出评价,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以表扬为主。
4、关于学习竞赛问题。
开展竞赛是提高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
但是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竞赛问题。
鼓励进步与团结互助,但在学习中不应占主导地位。
以上的几个问题为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和方向。
但是教师应该吃透这些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灵活应变,而不能将它们当作教条运用。
智力落后儿童及其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五章读书笔记(2)
智力落后指的是一般智力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
它包括三个主要的部分:1、显著低于平均智力水平,2、适应能力较差,比如在交流、自我照顾、家庭生活自理、娱乐和工作等领域中有所欠缺都被称为适应能力差,3、这些困难发生在18岁之前。
有些儿童可能在学习技巧上表现出一定的缺陷,但是对日常生活却能够适应得很好,所以我们在使用智力落后这一标签时都要非常小心,因为它带有一定的侮辱性,一般只在有同时存在实践能力缺陷和学术或智力缺陷时才使用。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清楚在学校中表现好,只是生活能力的一个方面。
在评估那些你认为可能是智力落后的儿童时,一定要从各个方面考虑这个儿童的生活能力——而不仅仅是根据与班上其他儿童的不同。
比如牛顿和爱迪生就曾被老师定为智力落后而辍学,他们后来成为了伟大的发明家说明了他们只是在学习技巧上有所缺陷而已。
智力落后分成四种水平: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轻度智力落后的人数占所有智力落后人数的80%——85%,占了大多数。
如果提供了特殊的教育帮助,这些学生最终可能会掌握六年级或以下的学术技能。
如果有合适的、支持性的环境的话,这些学生还可能获得各种不同的职业技能。
比如有些轻度智力落后者经过一定的学习可以在面包房工作。
中度智力落后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教育援助,借助这些援助他们最终能够掌握四年级的学术技能。
重度智力落后者的个体通常不能接受任何职业训练,有极重度的智力落后的人一般只能够接受非常有限的培训,如学习走路或使用勺子。
有一些儿童既存在某种缺陷,同时又在某些方面有较高的表现,甚至在某些特殊的学业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现。
这类学生不是智力落后,而是存在一些学习障碍,也就是说个体不能够掌握学校学习所要求的一些重要的学习技巧,如阅读、拼音、数学、交流或者是社会技巧的现象。
分别有:理解阅读障碍、注意力缺损多动症、行为障碍、理解自闭症、健康障碍、感觉损伤和交流障碍等等。
其中行为障碍又分成内向型和外向型。
内向型行为障碍表现为害羞、退缩,或者抑郁。
外向型中又有一种类型称做品行障碍,有品行障碍的学生经常有攻击性,甚至有时候动手打教师或其他同学。
这样的学生应该寻求学校心理学家或专业人员的帮助以做出诊断。
要让那些容易出现这些行为的学生坐在让教师容易看到的地方,并且要避免他们伤害到其他同学或他们自己。
(有些家庭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孩子有这样的障碍,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积极与他们联系和磋商怎样来帮助这些孩子,而有些教师采取的是把他们放到角落里去,永远不搭理他们,这样他们反而更干扰我们和别的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