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基础》作业参考答案导论一、名词解释:1.法学:所谓法学,也称法律学,法律科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
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索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
2.法学的职业性:就是法学的专业性,即通过系统的法学专业学习培养职业素养,而所有从事法律专业的人员是在统一的法学语言中对话。
或者说,要把社会现实中的问题转化为法律专业问题进行思考。
3.法学体系:也叫法学的分科体系,是指法学各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问答题:1.如何理解法理学的地位?答: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是一致的,即,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第一、法理学是研究法学的一般理论的学科。
法理学以一般法——整体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不具体分析法律制度和部门法问题;将部门法的具体制度抽象为法律的一般问题;运用一般理论指导具体的法律活动,解释具体的法律现象。
第二、法理学研究法学的基础理论。
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法理学研究法的普遍问题,即适用于一切部门法的理论基础,其二,法理学要提出和构建系统的、统一的法学范畴——具有内在意义的概念系统,如法、权利、义务规范、法律原则,等。
第三、法理学研究法学方法论。
可以理解为法理学要培养学生理解和判断法律问题的基本方法,核心是法律推理方法和法律解释方法。
第一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比较法学:是指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及法律文化为研究对象、以比较为其基本研究方法的法学学科。
2.法系:是指由若干国家或特定地区的、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制度的总称。
法系不是一个国家法律的总称,而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总称。
3.英美法系:是以英国中世纪的法律、特别是以普通法(习惯法)为基础和传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因此又叫做普通法法系。
二、问答题:1.如何理解法是调整人们关系行为的规范?答:第一、法是一种规范。
所谓规范,就是标准,针对不同的人有效。
如果只针对特定的个人,则不是规范。
法律的规范性表现为三个方面,法律调整一般行为,具有概括性;法律表达一种规则,就是规则性;法律明确地表达抽象的意思,以此区别于宗教与道德,因而具有明确性。
第二、法调整关系行为。
行为关系是法律的调整对象单个的个人行为受意识支配,在社会中受道德支配。
法律是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之一。
(1)法只能针对人的行为,而不能是思想。
(2)法只针对关系行为,而非个人意义上的个体行为。
(3)法所针对的关系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即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2.为什么说法具有国家强制性?答:法的效力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这就是法的国家强制性。
法的国家强制性表现在:第一、法具有规范的强制力。
强制力就是约束力,这是任何行为规范都具备的要素。
强制力不是暴力。
法的国家强制性表现为特殊强制力。
第二、法的实施必须由国家强制力为保障。
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必要性。
如果缺乏国家强制力,法律的实施和执行就难以完成,因此,对法律的违反必然会引发国家强制力的运用。
3.大陆法是如何形成的?答:大陆法发展的历史长河是由五个支流汇合而成的:罗马法、教会法、商法、西方革命对大陆法系的影响、德国法。
最古老的渊源是罗马法。
罗马法给现代大陆法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典编纂和法律注释方法。
大陆法的第二个最古老的组成部分是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会法。
在意大利大学里,从十二世纪开始就遵循罗马法与教会法的互相研究和教学。
现代大陆法中的家庭法、继承法、刑法和程序法深受教会法的影响。
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大陆法系各国开始制定商法典,并不断与民法融合,形成了现代民法与商法关系的两个趋势:民法的商法化与商法的民法化。
大陆法的许多公法,尤其是宪法和行政法不在五个法典之列。
它们是革命的产物,从1776年开始的西方世界的革命使现代宪法和行政法得以产生。
并且使司法组织、司法行政、司法程序都发生了很大的革命。
德国法,它使大陆法变成“纯粹”的真正的法学,十九世纪以萨维尼为首的历史法学派,也称潘德克顿派学者(Pandektistik,也称学说汇编学派)的积极贡献。
4.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有什么不同?答:主要是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点:(1)法律渊源的不同。
主要是看判例是否是正式的法律渊源。
大陆法系里,一般情况下,制定法是正式的法律渊源,而判例则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
英美法系里,制定法、判例法都是法律的直接渊源。
(2)法典编纂的不同。
大陆法系里,一些基本的法律往往采取比较系统的法典形式,在它的主要发展阶段上,法典几乎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而在英美法系国家,尽管制定法也在不断增多,但其制定法一般采取单行法规的形式,不采取包罗万象的法典形式。
(3)法律分类的不同。
在法律的分类上,两大法系也有不同。
大陆法系一般按照公法与私法的分类作基础;而在英美法系,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分类是基础。
(4)诉讼程序上的不同。
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中心,积极参与法庭审理活动,影响案件的审理过程,具有纠问式诉讼特征,被称为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英美法系里,诉讼的进程以诉讼当事人,即原告和被告及其代理律师为中心,法官只是诉讼的消极仲裁人,不能积极参与案件证据的调查和争论,因此,其诉讼程序通常被称为对抗式诉讼,属于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
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法律权利:法律权利是指,在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依法享有的行为自由和行为控制,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是由他人的法律义务和国家的强制力加以保障的权利2.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是自然人或法人因违反法律、违约或者因法律规定的其它事由而依法承担的不利后果。
从性质上说,民事责任是补偿性的财产责任。
责任的承担者是具有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
3.归责:归责即法律责任的归结,是指国家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根据法律规定,依照法定程序判断、认定、归结和执行法律责任的活动。
二、问答题:1.答:权利和义务分类第一、根据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或者说权利和义务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社会关系)的重要程度,或者说在权利和义务体系中的地位、功能及社会价值,可划分为基本权利义务与普通权利义务。
第二、根据权利义务相对应的主体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权利和义务与相对权利和义务。
绝对权利又叫对世权利;绝对义务又叫对世义务;相对权利又叫对人权利或特定权利;相对义务又叫对人义务或特定义务。
第三、根据权利之间、义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可划分为第一性权利义务与第二性权利义务。
第一性权利又叫原有权利;第二性权利又叫补救权利或救济权利。
第四、根据权利主体的不同划分为个体权利和义务,集体权利和义务,国家权利和义务,人类权利和义务。
2.答:简述法律责任的构成要素。
根据构成违约行为和违法行为的要素,可以将法律责任要素分为下列五个方面。
第一,责任主体。
责任主体是指因违反法律、违约或法律规定的事由而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二,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
该要素是法律责任构成的核心要素。
包括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即作为与不作为。
第三,损害结果。
行为侵害他人或社会,给其权利和利益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损害结果的确定性,表明损害事实在客观上能够认定。
第四,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
因果关系具有法定性,即,必须是由法律规定的因果关系。
第五,主观过错。
主观过错指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
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类。
在民事法律中,法律责任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一般规定;刑事责任中,无过错即不犯罪,即不受罚,过错亦为必要的犯罪构成要件。
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指法律规则从逻辑的角度看是由哪些部分或要素来组成的,以及这些部分或要素之间是如何联结在一起的。
2.行为模式: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之方式或范型的部分。
它是从人们大量的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的法律行为要求。
3.法律后果:所谓法律后果,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做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的部分,是法律规则对人们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态度。
4.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基础或在法律中较为稳定的原理和准则。
其特点是,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而具体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5.法律体系:也称法的体系或法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问答题:1.比较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答:所谓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
义务性规则,职权性规则属于强行性规则。
所谓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
在权利性规则中,有些属于任意性规则。
2.简述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及法律部门划分。
答:当代中国法律部门可分为:(1)宪法法律部门。
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是最重要的法律部门。
包括宪法;宪法性法律;宪法解释。
(2)行政法法律部门。
行政法是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3)民商法法律部门。
民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包括:民法通则和单行民商事法律。
(4)经济法法律部门。
经济法是有关国家对衽宏观调控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
经济法具有极其广泛的范围。
(5)劳动法法律部门。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科教文卫法法律部门。
科教法是调整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事业以及相关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资源环境保护法法律部门。
简称环境法,是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刑法法律部门。
刑法是规定有关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程序法或诉讼法法律部门。
诉讼法是有关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也称诉讼程序法。
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等基本法律。
(10)军事法法律部门。
军事法是有关军事管理和国防建设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五章一、名词解释:1.法律关系:是社会生活关系的法律形式,法律主体基于一定法律事实而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即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旨在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它执行的是法的保护功能,实现的是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部分的内容,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
3.双向法律关系:是在特定的双方法律主体之间,存在着两个密不可分的单向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关系。
例如买卖合同关系。
4.法律事实:所谓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现实地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二、问答题:1.法律关系有什么特征?答:(1)法律关系是依据法律规则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