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单选、多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法学的性质是( A )。
A.一门社会科学 B.一门自然科学 C.一门人文科学 D.哲学的分支2、下列关于法律体系、法学体系和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法学体系是法系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B.在一个国家中,法学体系一般只有一个,而法律体系会有数个C.法学体系的范围比法律体系的范围广泛 D.法学体系是法律体系的基础3、法理学属于( C )。
A.国内法学 B.应用法学 C.理论法学 D.法学本科4、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是( D )。
A.社会调查的方法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词义分析的方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5、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 B )。
A.法的客观性 B.法的阶级性 C.法的规范性 D.法的强制性6、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B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7、下列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C )。
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C.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 D.法是由严格的程序规定的,具有程序性8、把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四种的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奥古斯丁 D.托马斯·阿奎那9、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的特征是指(C )。
A.法的普遍性 B.法的一般性 C.法的规范性 D.法的程序性10、下列法的规范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从法存在的形态看,其首先是一种规范 B.法与道德、宗教等规范同属于社会规范C.法作为社会规范,特点在于其调整的对象是人们的交往的相互行为D.技术规范调整的对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其永远不会上升为法律规范1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C )。
A.统治阶级的意志 B.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12、法的适用对象是一般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
这表明法具有( A )。
A.规范性 B.连续性 C.概括性 D.效率性13、法的规范性是指(C)。
A.法对人们行为的指导作用B.法向人们提供一个评价人们是非的标准C.法为人们提供一个行为模式D.法总结和概括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14、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与(C)的联系是最根本的联系。
A.经济B.政治C.国家D.道德15、(B)决定法的本质。
A.社会生产力水平B.社会经济基础C.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D.执政党的意志16、法具有阶级性是指(C)。
A.法是统治者团体意志的体现B.法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C.法首先和主要是执政阶级意志的体现D.法是国家政权意志的体现17、法律调整的对象有(A)。
A.行为关系B.思想社会关系C.意志关系D.各种社会关系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有的国家意志都表现为法B.所有的“国法”意义上的法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C.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此,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D.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这种特殊就在于它具有国家意志性19、(C)主要指宪法、行政法和刑法、诉讼程序法。
A.民法法系B.私法C.公法D.普通法法系20、下列有关规范性文件与非规范性文件区别的表述错误的是(A)。
A.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的效力,非规范性文件不具有效力B.规范性文件适用的对象是不特定的人,非规范性文件则是适用于特定的人C.规范性文件可以反复适用,非规范性文件仅能适用一次D.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内容是一般的行为模式和标准,非规范性文件的内容是特定的事项21、( A )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地位的法律不同表现形式。
A.法的效力渊源B.法的历史渊源C.法的思想渊源D.法的文献渊源22、属于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的有(D).A.判例B.习惯C.政策D.制定法23、判例法作为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存在于(D)。
A.罗马法系B.社会主义法系C.罗马法系和普通法系D.普通法系24、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称为( B )。
A.法的拘束力B.法的溯及力C.法的继承性D.法的统一性25、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如无明文规定时,其生效时间应是(B)。
A.法律通过之日B.法律公布之日C.法律批准之日D.法律签署之日26、在法对人的效力方面,我国采用国际通行原则,即(D)。
A.属人主义B.属地主义C.保护主义D.以属地主义为基础,结合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27、根据法的空间效力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
A.只有刑事法律才可能在本国领域外生效B.一国民事、经济等法律的效力,一般也及于在本国领域外的本国公民C.一个的法律只在国内有效D.一国的法在其主权实际管辖的那部分陆地有效28、我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法》、《合作化法》等失去效力,是因为(C)。
A.立法水平太低B.法不适应社会需要C.法已完成历史任务D.执法人员素质不高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法律规范即法律条文B.法律原则即法律规范C.法律规范是国家以制定或认可的方式创制D.在人类历史上,法律规范一直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出现的30、《文物保护法》第27条规定:“一切考古发掘工作,必须履行报批手续;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应当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这一规定属于( C )。
A.权利性规则B.职权性规则C.命令性规则D.禁止性规则31、《公司法》规定,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公司股票可以到境外上市,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作出特别规定。
该规则属于(D)。
A.义务性规则B.准用性规则C.确定性规则D.委任性规则32、法律规范在成文法中由(A)体现出来。
A.法律条文B.法律概念C.法律原则D.法律规则33、刑法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的预备。
这一规定属于法构成要素中的(B)。
A.法律原则B.法律概念C.法律技术性规定D.法律规范34、下列有关法律部门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
A.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就是一个部门法B.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包括不同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C.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其规范的性质,可以归属于不同的法律部门D.《刑法》是“刑法”这一部门法的主要组成部分35、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被称为(D)。
A.法律体系B.法系C.立法体系D.法律部门36、在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是(B)。
A.法律调整的范围B.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C.法律规范的数量D.法律调整的后果37、从法律部门的角度看,下列有关刑法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刑法成为部门法的原因是它的调整目的具有独特性B.刑法成为部门法的原因是它的调整方法具有独特性C.刑法作为部门法的原因是它的调整范围和调整方法具有独特性D.刑法是所有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38、构成法律部门的最基本细胞是( D )。
A.法律制度B.法律体系C.规范性法律文件D.法律规范39、权利和利益在法律上是密不可分的,权利就是法律所承认和保护的(B)。
A.目的B.利益C.手段D.形式40、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D)。
A.可以自己作出一定行为B.可以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C.可以要求他人不作出一定行为D.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4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B)。
A.行使权利必须采用正当、合法的手段B.履行义务必须采取不作为的方式C.遵守法律首先应当遵守宪法D.不能只行使权利不履行义务42、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这种义务属于( A )。
A.绝对义务B.基本义务C.相对义务D.集体义务43、公民的所有权属于( A )。
A. 绝对权B. 相对权 C.特殊权利 D.职权44、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 A )。
A. 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B. 是否合法C. 法律是否予以调整D. 是否具有社会性45、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A)?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B.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C.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D.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46、只违反了社会主义道德,尚未违反社会主义法律的行为是( C )。
A. 伪证B. 诈骗C. 撒谎D. 诬告47、法律关系根源于(C)。
A.思想社会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物质生活关系D.财产关系48、下列有哪一项不属于或不能构成法律关系(C)?A.张三经李四(精神病人)的父母同意而收养李四B.甲乙根据《合同法》订立抵押C.合同甲年满10周岁时向乙购买了1000元的自行车D.甲与乙为订立合同,约定法院管辖49、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不能少》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哪一种类?( C )A.物B.行为结果C.精神产品D.人身50、胡某因有事外出,便雇用一保姆临时在家照看孩子,事后付给保姆酬劳500元钱。
关于胡某夫妇与保姆之间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
A. 孩子B. 保姆C. 孩子的安全、健康D. 照看孩子的劳务和500元报酬51、刘某和药店主孙某之间订有买卖协议,由刘某长期供应孙某假药低价销售。
后因孙某欠款较多,双方发生纠纷。
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刘某和孙某之间有买卖的法律关系B. 假药和欠款是双方法律关系的客体C. 刘某和孙某购销假药的行为违法,但买卖行为在法律上有效D. 双方的协议违反法律,是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52、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后乙公司违约。
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乙公司不执行判决,由法院强制执行。
关于此案中的法律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法院对乙公司强制执行的法律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B. 法院与甲、乙公司在诉讼中法律关系是平权法律关系C. 甲、乙公司分别作为诉讼的原告、被告是纵向的法律关系D. 甲、乙公司的合同关系是调整性的法律关系53、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称为( A )。
A. 行为能力B. 权利能力C. 权利行为能力D. 责任行为能力54、关于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表述正确的是( C )。
A. 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必须首先具有行为能力B. 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不能分离C. 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D. 公民丧失行为能力,也就意味着权利能力的丧失55、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被称为(B)。
A.法律关系内容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载体D.法律关系的目的56、张三将一批货物交给某铁路公司,让其运到北京西站,张三与铁路公司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