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要求1、说明1.1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滑坡支护系统施工图纸所示各种类型的需要预应力支护的边坡,招标文件中有关内容与本技术要求不一致时,以本技术要求为准。
1.2 在预应力锚固工程开工前,承包商必须按招标文件或试验任务书要求的规定及时进行相应项目的生产性实验、基本试验、验收试验并将试验成果报监理人和设计单位,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用于大规模施工。
1.3 在预应力锚索施工前,承包商应全面掌握本工程边坡地质资料,并根据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和技术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应包括一下内容:●施工现场布置图●锚索结构图●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流程图●工程进度计划表●施工技术人员配置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材料表●质量、工期及安全保证措施以上各项必须报监理人批准后,才可实施。
1.4 在预应力锚索施工前,承包商应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测量、放点,并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1.5 应力锚索施工中,如果发现边坡的地质条件与地质资料不符时,设计可据实际地质资料及时修改支护参数。
1.6 本技术要求应结合相应的预应力锚索结构图、布置图、设计通知单和招标文件等设计文件使用。
1.7 本技术要求由设计单位负责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将根据情况作进一步补充修改。
2、规程规范本施工技术要求未作具体规定的,施工时可按下列规程、规范(不限于)和招标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包括:●《招标文件—技术条款—开挖技术要求》●《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SL212—98●《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SL46—9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1995●《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3、材料3.1 钢绞线3.1.1本工程采用的预应力锚索应选用高强度、低松弛钢无粘结绞线,其性能应符合GB5224,并符合美国标准(ASTMA416—87a)、其公称直径d=15.24mm(7-φ5)、强度等级为1860MPa;钢绞线的基本材料应是碳素钢。
钢绞线技术指标见下表。
钢绞线技术指标表注:①松弛率≦3.5为最小荷载的80%②机械性能的试验方法执行ASTMA37—92 ,低松弛试验按E328 方法进行;③屈服强度——在因外力而伸长1% 的情况下测出的最低屈服强度;④延伸率——标距为610mm时,在荷载的作用下,钢绞线的总延伸率;⑤松弛性能——低松弛钢绞线在规定的条件下,试验不少于1000h。
3.1.2钢绞线的中心丝直径都必须大于外层钢丝的直径,偏差值最小为0.1016mm。
3.1.3 公称直径Φ15.24mm低松弛钢绞线按边丝凸缘测得的直径与公称直径的偏差应满足+0.5mm~ -0.15mm。
3.1.4 对运达工地的每批钢绞线作100%的外观检查,在不同的卷号中抽取样品,在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进行抽样拉力试验。
抽样结果和出厂产品质量证书、标志、说明书等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使用。
3.1.5 钢绞线及锚具的型号应以详图为准。
3.2 套管锚索体套管主要有以下功能:●用于锚索体防腐,阻止地层中的有害气体和地下水通过浆体向锚索体渗透。
●无粘结钢绞线PE套管有隔离效果,将锚索体与周围注浆体隔离,使锚索体能自由伸缩,达到应力和应变全长均匀分布的目的。
●钢质导向套管的作用是确保外锚段联结索体与反力结构的安装精度,以及该段在结构上不被外力损伤。
无粘结PE套管宜选用聚乙烯塑料管,并具有检测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选用的套管应具有足够的厚度、韧性和抗老化性能,能承受施工的外力冲击和摩擦损伤,并能在锚索有SIV-1-2效服务时间内抵抗化学物及地下水对锚索体的腐蚀。
外锚段套管壁厚应不小于1mm的铁皮或钢管。
3.3 锚具3.3.1 本工程预应力锚索采用Ⅰ类锚具,其质量必须符合《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标准。
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同时符合下列要求:●锚具—钢绞线组装体锚固效率系数ηa≥0.95●锚具—钢绞线组装体极限应变εapu≥2%3.3.2锚夹具的强度、精度及材质硬度必须与钢绞线匹配,锚夹具必须有厂家提供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进场检验所必需的技术参数。
3.3.3锚固疲劳性能:锚具—钢绞线组装件的疲劳锚固性能,应通过试验应力上限取预应力钢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65%,应力幅度取80MPa,循环次数为200万次的疲劳性能试验,要求断丝率≤5%。
有厂家提供有关的试验报告和证明材料。
3.3.4锚具低周反复试验要求:锚具—钢绞线组装件加荷至钢绞线标准强度的80%,然后卸荷至40%,再加荷至80%,如此反复50次,锚具和钢绞线均无损坏,要求断丝率≤5%。
有厂家提供有关的试验报告和证明材料。
3.3.5锚具锚口摩阻损失系数≤0.025;锚具内缩量λ=6mm。
3.3.6 同一系列的工作锚板、工作锚夹片、限位板、工具锚板、工具夹片应统一配套。
3.3.7 承载体的结构和挤压套的锚固性能同上;3.4 锚索配件锚索配件主要指导向帽、隔离支架、止浆装置、防护罩、密封垫圈、密封胶、对中支架和束线环。
导向帽是便于锚索推送,其材料可使用一般的金属薄板或相应的钢管制作;隔离支架和对中支架位于索体上,可使用耐久性与耐腐蚀性良好,且对锚索体无腐蚀性的材料,一般宜选用硬质塑料。
3.5 注浆体本工程注浆体主要为水泥净浆注浆体,预应力锚孔灌浆使用的水、水泥和外加剂应符合《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3.5.1水泥所采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新鲜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质量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的规定。
过期、变质水泥不得使用。
水泥的运输、储存应符合《混凝土施工规范》有关条款的规定。
3.5.2 水灰比水灰比一般采用0.35~0.4。
3.5.3外加剂●早强剂、减水剂、CM微膨胀剂等外加剂的质量标准要符合国家或部颁现行规程规范的要求。
●外加剂的采用必须通过生产性试验及室内试验确定,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严禁使用对钢绞线有腐蚀性、对水泥及围岩有危害的外加剂,且与水泥有良好的相溶性。
4、造孔4.1 钻孔4.1.1预应力锚索钻孔的位置、方向、孔径及孔深,应符合施工图要求。
钻孔的孔深、孔径均不得小于设计值,钻孔的倾斜度、方位角应符合设计要求。
其允许误差如下:●钻孔直径应大于锚束40mm以上,且不得小于图上各种锚索规定的孔径;●钻孔的孔位偏差不大于20mm;●钻孔入口倾斜度及方位角偏差不得大于+1º~~-1º;●在钻进长度方向上的孔斜偏差不得大于3%,有特殊要求时其孔斜偏差不得大于1%;●有效孔深不得欠深,超深不得大于40cm;●钻孔达到设计孔深时孔内残留物不超过10cm;4.1.2承包商应根据钻孔设计要求和不同的地质条件、孔位选用不同钻机机具和钻孔的方法,并上报监理人批准,钻孔深度、精度应满足施工图的规定,钻头应选用硬质合金钢钻头或金刚石钻头。
4.1.3 当孔位由于地形条件限制无法按设计图施工时,承包商应会同设计、监理共同拟定新孔位。
4.1.4 预应力锚索的锚固段应位于稳定的基岩中,若孔深已达到预定施工图所示的深度,而仍处于破碎带或断层等软弱岩层时,应会同设计、监理共同协商,对原设计的部位进行固结灌浆改良、改变锚固段位置或继续钻进延长孔深等处理措施。
4.1.5 对于破碎带或渗水量较大的外围岩,在安装锚索前,应按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的规定对锚固孔进行灌浆处理,以免锚固段注浆体流失或强度降低。
4.1.6 承包人应纪录每一钻孔的尺寸、排渣颜色、钻进速度和岩芯记录等数据。
造孔过程中应做好锚固段始末力两处的岩粉采集,若在锚固段发现软弱岩层、出水、落钻等异常情况,承包人应立即通知监理人,共同研究补救措施,以确保锚固段位于稳定的岩层中。
若在其他部位发现软弱岩层、出水、落钻等异常情况,也应随时做好采样记录,并及时报告监理人。
4.1.7 钻孔完毕时,应连续不断地用压力风水彻底冲洗钻孔,以确保注浆体与孔壁的粘结强度。
钻孔冲洗干净后才准许安装锚索。
在安装锚索前,为避免碎屑、杂物进入空口,应将钻孔孔口堵塞保护。
4.1.8通过新浇混凝土结构的锚索孔,应按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的规定在锚孔部位的混凝土结构内预留孔。
4.1.9钻进采用导向仪控制斜度,及时测斜、纠偏。
钻孔结束后,应测量孔斜、方位角及孔深,不符合要求的作废孔处理,并全孔灌注M25水泥砂浆回填后重钻。
4.1.10 钻孔结束后必须经监理人验收,验收合格后在不超过1d~~3d的时间内即可以进行穿索、锚固段注浆等工序。
若验收后锚固孔闲置时间超过3d,则必须重新验收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2锚固孔围岩灌浆4.2.1在钻孔过程中若发现有塌孔现象或因地质条件复杂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时,则需要进行孔壁固结灌浆处理或采取套管跟进钻进。
4.2.2 在强卸荷岩体的造孔过程中塌孔或漏风严重的裂隙必须采取有效堵漏措施。
4.2.3 锚孔固壁灌浆可根据钻孔岩石情况采用以下灌浆方法:●采用自下而上高压泵送浓砂浆的注浆方式进行,注浆管插入孔底并距孔底50cm开始注浆以浆面盖过注浆管口一定距离并能均匀拔出为宜,拔管速度需经生产性试验后自行掌握。
●采用自下而上分段不待凝纯压式灌浆,锚固段长不宜大于6m~~7m,张拉段长不宜小于8m。
灌浆压力0.3MPa~~0.5MPa。
4.2.4 锚孔固壁灌浆要求采用浓砂浆浆液,并掺速凝剂,以迅速封闭锚孔周边裂隙;水灰比初拟为0.35~~0.4,水泥强度等级采用42.5级,浆液配比需经生产性试验验证。
4.2.5 钻孔固壁灌浆必须采用单钻单灌,逐个灌浆,并严格控制灌浆压力,注意观测钻孔周边岩体有无漏浆或抬岩情况,严防产生拉裂及倾倒破坏。
如发现严重窜孔,应会同设计和监理采取有效补救措施。
4.2.6 扫孔作业宜在灌浆前1d~~2d进行,扫孔不得破坏缝内充填好的水泥结石;扫孔工艺程序执行,要达到设计孔位、倾角及孔深要求;扫孔后应用高风压清孔,孔内不得残留废渣、岩芯等。
4.2.7 浆体所进行的现场检验仪器、仪表都需经过计量部门的计量标定。
5、锚索的制作5.1锚索制作应在有防雨设施的加工厂完成。
应按施工图所示各锚固单元的尺寸下料,下料前应检查无粘结钢绞线的表面,没有损伤的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