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化学期中考试考试题答案

分析化学期中考试考试题答案

分析化学期中考试考试题答案一、 填空题每填空1分,共32分)1. 根据测量原理分类,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2. 定量分析过程通常包括(取样);(试样的分解);(待测组分测定);(结果计算)。

3. 用沉淀法测定纯NaCl 中氯的质量分数,得到下列结果:0.5982,0.6000,0.6046,0.5986,0.6024。

则平均结果为(0.6009 );平均结果的绝对误差为(-5.7x10-3 );相对误差为(-0.94% );中位数为(0.6006 );平均偏差为(2.1x10-3 );相对平均偏差为(0.35% )。

4. 按照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下列计算式的结果各应包括几位有效数字:(1)213.64+4.402+0.3244 (五 )位;(2)0.1000 x (25.00-1.52)x 246.47/(1.000x1000)(四)位;(3)pH=0.03求H+浓度(两 )位。

5. 在分析过程中,下列情况各造成何种(系统、随机)误差。

(1)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略有变动( 随机误差 );(2)分析用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系统误差 );6. 标定HCl 溶液的浓度时,可用Na 2CO 3或硼砂(Na 2B 4O 7 10H 2O )为基准物质,若Na 2CO 3吸水,则测定结果(偏高 ):若硼砂结晶水部分失水,则测定结果(偏低 );(以上两项填无影响、偏高、偏低)。

若两者均保存妥当,不存在上述问题,则选(硼砂 )作为基准物质更好,原因为(HCL 与两者均按1:2计量比进行反应,硼砂摩尔质量大,称量时相对误差小 )。

7. 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为了使分析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要求分析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这些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

8. 浓度为c (mol/L )H 2C 2O 4溶液的电荷平衡方程:([H+]=[OH -]+[ HC 2O 4-]+2[C 2O 42-]) 9.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OH -的共轭酸是(H2O ),HAc 的共轭酸是(H2Ac+)。

10.某溶液含有M 和N 离子,且K MY »K NY 。

lgK`MY 先随溶液pH 增加而增大,这是由于(αY (H )减小)。

然后当pH 增加时,lgK`MY 保持在某一定值(N 在此条件下不水解),这是因为(αY (N ) >αY (H ),lgK`MY 的大小由αY (N ) 决定,与αY (H )无关)。

11. 一般分析实验室对日常生产流程中的产品质量指标进行检查控制的分析方法为(例行)分析。

不同企业部门对产品质量和分析结果有争议时,请权威的分析测试部门进行裁判的分析称为(仲裁)分析。

12. 在滴定中指示剂颜色的那一点成为(滴定终点)。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定恰好吻合, 由此造成的分析误差成为(终点误差)。

13. 试样的采集是指大批物料中采取(少量)样本作为原始试样。

原始试样在经加工处理后用于分析,其分析结果被视作反映原始物料的实际情况。

因此所采集试样应具有高度的(代表性)。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从精密度好就可以判断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B)A.随机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平均偏差小;D.相对误差小。

2. 下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D)A.绝对误差是测定值与真值之差;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率;C.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

3.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小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D)A.对照试验;B.空白试验;C.仪器校正;D.增加平行试验次数。

4. 共轭酸碱对的Ka 与Kb的关系是(B)A. Ka Kb=1;B. KaKb= Kw;C. Ka/Kb= Kw;D. Kb/Ka=Kw。

5. H2PO4-的共轭碱是(B)A. H3PO4;B. HPO42-;C. O43-;D. OH-。

6. 按质子理论,Na2HPO4是(D)A.中性物质;B.酸性物质;C.碱性物质;D.两性物质。

7.将酚酞指示剂加到无色溶液中,溶液呈无色,该溶液的酸碱性为(D)。

A.中性;B.酸性;C.碱性;D.不定。

8. Ca2+、Mg2+共存时,在(C)条件下,不加掩蔽剂可用EDTA滴定Ca2+。

A.pH=5;B. pH=10;C. pH=12;D. pH=2。

9. 一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络合比是(A)。

A.1:1;B. 2:1;C. 1:3;D. 1:2。

10.EDTA滴定金属离子,准确滴定(Et<0.1%)的条件( D )A. lgKMY ≥6;B. lgK`MY≥6; C. lgcMsp KMY≥6; D.lgcMsp K`MY≥6三、简答题(每题3分,共18分)1.常用的手工缩分方法是四分法。

四分法?答:将已粉碎的试样充分混匀后堆成圆锥形,然后将它压成圆饼状,再通过圆饼状中心按十字形将其分为四等分,弃去任意对角两份,将留下的一半试样收集在一起混匀。

这样试样便缩减了一半,成为缩分一次。

经过多次缩分后,剩余试样可减少至所需量。

2.测定锌合金中Fe、Ni、Mg的含量,应采用什么溶剂溶解试样?答:用NaOH溶解试样,Fe,Ni,Mg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与Zn基体分离。

3.“四舍六入五成双”规则?答:尾数≤4时舍; 尾数≥6时入尾数=5时, 若后面数为0, 舍5成双;若5后面还有不是0的任何数皆入4.镍币中含有少量铜、银。

欲测定其中铜、银的含量,有人将镍币的表层擦洁后,直接用稀HNO3溶解部分镍币制备试液。

根据称量镍币在溶解前后的质量差,确定试样的质量。

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测定试液中铜、银的含量。

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答:不对。

应将镍币全部溶解,因为镍币中铜银分布不一定均匀,这样做取样无代表性。

5.有人试图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NaAc的含量,先加入一定量过量标准HCl溶液,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的HCl。

上述操作是否正确?试述其理由。

答:上述操作不正确。

因为NaOH返滴定过量的HCl时,NaAc的中和产物HAc也能与NaOH 作用。

6. 何种情况下可用反滴定法?试举例说明。

答:如下情况下可用反滴定法:封闭指示剂;被测M与Y络合反应慢;易水解例 Al3+的测定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某混合溶液含有0.10 mol·L -l HCl 、2.0×10-4 mol·L -l NaHSO 4和 2.0×10-6 mol·L -lHAc 。

a .计算此混合溶液的pH 。

b .加入等体积0.10 mol·L -l NaOH 溶液后,溶液的pH 。

解:a. HSO 4- K a2=1.0×10-2 HAc K a =1.8×10-5均为弱酸,且浓度远低于HCl 的浓度,所以此体系中的HSO 4-和HAc 在计算pH 值时刻忽略。

故pH=1.00。

b.加入等体积0.1mol/LNaOH 溶液,HCl 被中和,体系变为HSO 4-和HAc 的混酸体系,⎡⎣忽略K W 及K HA [HA],[H + ]2=4HSO K -(C HSO4--[H + ])解得[H + ]=9.90×10-5 故pH=4.002. 在pH =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NH3]=0.2 mol/L, 用0.02mol/L EDTA 滴定0.02mol/LCu2+,计算化学计量点时的pCu ',若滴定的是0.02mol/L Mg2+, 化学计量点时的pMg '又为多少?(β1=104.31;β1=107.89;β1=1011.02;β1=1013.32;β1=1012.86;pH=10时,lg αCu (OH )=101.7、lg αY (H )=0.45)答:sp : Ccusp = 0.01 mol/L, [NH3] = 0.1 mol/Lα Cu(NH3) = 1+β1[NH3]+ ⋅ ⋅ ⋅ + β5[NH3]5 =109.36α Cu(OH) = 101.7α Cu = α Cu(NH3) + α Cu(OH) -1 = 109.36 pH =10, lg α Y(H) = 0.45 lg K 'CuY = lg K CuY - lg αY(H) - αCu= 18.80 - 0.45 -9.36 =8.99 pCu ' =1/2 (pCCusp + lg K 'CuY )= 1/2 (2.00 + 8.99) =5.50 对于Mg2+, lg α Mg =0lg K 'MgY =lg K MgY -lg αY(H)= 8.70 - 0.45 =8.25 pMg ' =1/2(pCMgsp + lg K 'MgY )= 1/2(2.00 + 8.25) =5.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