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建议

高一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建议

高一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建议第1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要求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通过学习要让学生逐步建立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使学生为学习下面的内容作好准备,即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硬件和软件知识;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意识,了解病毒防治方法。

二、课时建议建议本章安排4课时。

第1课时对本册教材内容作简要介绍;学习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重点介绍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提出建议。

使用PowerPoint或者FrontPage制作课件,配合操作演示、广播教学等方式组织教学。

第2课时学习第2节“信息技术发展及应用”、第3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第4节“计算机系统”。

第3课时学习第5节“数据的表示及运算”,主要介绍数据的表示、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在第2、3课时后布置学生研究性学习内容(主要是做社会调查,从不同途径了解):计算机发展史中的大事记和中外名人;目前流行的个人计算机的CPU 和主板类型、性能等等;计算机病毒产生、类型、预防方法等等。

第4课时学习第6节“计算机的安全与使用道德规范”。

由学生汇报调查研究的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和概括知识点(参考《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大纲》);学习中外名人的创业精神,立下雄心壮志;遵守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职业道德(非常重要),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意识。

介绍和总结计算机使用常识、规范。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信息、信息技术的含义,计算机组成、工作原理,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的转换,硬件和软件的关系,计算机道德与安全。

四、教学方法和原则1.可以采取演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观看录像片、观察实物、参观计算机中心、列举生活实例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和具体的知识,在教学中体现直观性原则。

2.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有关参考资料,进行调查学习、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的政治观点,思想感情总是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在计算机发展史中要宣传中国的创业者、中国的“银河”、“神威”计算机系统和品牌计算机、国产软件、使用计算机职业道德规范。

要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五、教学中的具体建议1.“信息”的含义。

教材没有明确定义信息的概念,可以列举生活、工业、农业、军事和科技中实例,使学生对信息有感性的认识。

江苏科技出版社教材中关于信息含义的描述为“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信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2.“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信息处理技术,即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和传输的技术。

以这些属性来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从信息学的角度,列举实例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

[参考资料]江苏科技出版社、中国科技出版社教材中关于信息技术的论述:“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最主要、最典型的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一般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控制技术”。

3.酌情补充阅读材料“计算机发展情况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资料由教师、学生收集,展示计算机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关于“计算机的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建议补充江苏科技出版社教材中内容:1945年美籍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的设计思想,至今仍不失其开创性的指导意义。

50多年来,计算机技术虽然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但是从根本上说,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计算机大都仍采用冯·诺依曼原理。

冯·诺依曼计算机有五个基本部分,即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和输出设备。

5.在“计算机硬件配置”教学中,可以放录像、演示光盘、直接打开一台计算机,让学生看主板、硬磁盘、软磁盘驱动器、CPU 、显示卡、扩展槽、电源及插接口等,有条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分离的设备连接起来。

6.使学生明确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即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程序是计算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文档是为了便于了解程序所需要阐明性资料。

要明确使用计算机必须有软件,人们主要通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往。

在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中,软件和硬件都是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方面。

软件的发展以硬件为基础,同时也会促进硬件、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其它科学技术的发展。

所以说软件在社会信息化和人文化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7.数据表示,即信息的数字化表示,这是本章的重点。

在计算机内部,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递均采用二进制代码。

因为二进制数只有两个数字0和1,运算简单且用电子元件容易实现(可以方便地采用具有两个不同的稳定的物理状态的元件来表示)。

例如:电容的充电和放电,电位的高和低,指示灯的开和关,晶体管的截止和导通;脉冲电位的低和高等等,分别表示二进制数字中的0和1。

具有上述这些两个状态的元件制造容易,可靠性也高。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转换则是难点,建议以熟悉的十进制数来比较。

⑴最常用的记数制是十进制数,有1、2、3、4、5、6、7、8、9、0十个数字符号,“逢十进一”规则。

9+1=10, 19+1=20,99+1=100⑵二进制数只有两个数字0和1,“逢二进一”运算简便,二进制数运算规则简单,使得计算机中的运算部件结构相应变得比较简单。

二进制数的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都只有四条:0+0=0 , 0+1=1 , 1+0=1 , 1+1=100×0=0 , 0×1=0 , 1×0=0 , 1×1=1表示数据 信息流向 表示控制 信息流向⑶十六进制数,有1、2、…、8、9、0、A至F十六个数字和字母符号,“逢十六进一”规则。

9+1=A ,A+1=B ,F+1=1019+1=1A ,1F+1=20 ,F+1=10,FF+1=100⑷十进制数1234.56 ,可写成如下的形式:(1234.56)10=1×103+2×102+3×101+4×100+5×10-1+6×10-2由此,可以看出,每个位数都带有一个“权”,即万位数的权是104,千位数的权是103等。

十进制数的各个权都是10的乘幂项,10叫做它的基数。

⑸二进制数的基数是2,把一个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只要将二进制数按权展开求和。

例:把(11101)2转换为十进制数(11101)2=1×24+1×23+1×22+0×21+1×20=16+8+4+0+1=(29)10⑹十六进制是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它的基数是16,因此有16个数字符号,它们是0~9、A、B、C、D、E、F。

其中:A表示数10;F表示数15,并且是“逢十六进一”。

把一个十六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按权展开求和:(11F)16=1×162+1×161+15×160=256+16+15=(287)10⑺把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①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可以用除2取余法,将这个十进制整数一次又一次地被2除,得到的余数(从最后一次的余数写起)就是用二进制表示的数。

[例] 把十进制数29转换为二进制数十进制数余数29÷2=14 114÷2=7 07÷2=3 13÷2=1 11÷2=0 1(29)10 =(11101)2②小数部分对于小数部分就用基数2连续去乘它,直到乘积的小数部分等于“0”为止。

如果十进制小数不能用有限位二进制小数表示时,那么可以根据对精度的要求,选取一定的位数。

[例] 把十进制数0.65转换为二进制数解:十进制数进位0.65×2=1.30 10.3×2=0.6 00.6×2=1.2 10.2×2=0.4 00.4×2=0.8 00.8×2=1.6 10.6×2=1.2 1∴(0.65)10=(0.1010011)2⑻把二进制整数转换为十六制数四位二进制数对应一位十六进制数。

从小数点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对应一位十六进制数,如果不足四位,若是整数,则在最左边添零补足四位;若是小数,则在最右边添零补足四位。

[例] (10010001101011.001111)2=(246B.1C)16原数:10 0100 0110 1011 ·0011 110010 0100 0110 1011 ·0001 1100对应: 2 4 6 B · 1 C8.“计算机的安全与道德规范”,可采用讲授、演示、学生讨论等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向学生进行防治计算机病毒知识的教学,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以保证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规范教育,首先要求学生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职业道德。

未经批准不得使用别人的计算机,没有征得软件制作者的许可不能拷贝该软件或将软件稍作改动就作为自己的软件去发表,随意解锁密码,充当黑客的“逞能”等等不道德的行为。

要培养学生对各种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对青少年还要特别注意防止观看淫秽色情网页。

在这里要强调:教师要起表率作用,带头守法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进一步介绍计算机使用常识、规范、计算机房管理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