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任务与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
初中阶段课程目标是: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学会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
3)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高密市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内容安排:教材版本: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青岛出版社发行版本教材简析: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为初中三年制教材,共分三个级部,每年级分上下二册共六册。
教材内容共分七个模块,分七个单元进行学习:第一册(一年级上册)包括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信息处理与电子计算机;第二单元:窗口图形操作系统简介。
第二册(一年级下册)包括一个单元:第三单元:用计算机制作板报。
第三册(二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四单元: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第四册(二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五单元:网页制作第五册(三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六单元: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第六册(三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七单元:用计算机处理多媒体信息。
教材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一年上册内容,共分两个单元,总课时数:22课时。
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第一单元:信息处理与电子计算机(10课时)第一课信息和信息处理(2课时)包括知识:1.信息和计算机:信息(含文字、数字、声音、图形、图像、光电信号等)、媒体、多媒体。
信息是人类三大资源(材料、能源、信息)之一。
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
2、信息道德和信息意识;3、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教学教法分析:本课旨在让学习通过学习信息与信息的处理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认识学会与掌握好信息技术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青少年的基本素质这一目的。
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可注重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社会现实了解本课内容,结合计算机的现实应用引导学入深入了解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激发其学习兴趣。
第二课:开机与关机(1课时)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开关计算机,学会使用鼠标的操作以及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第3课键盘操作和汉字输入(2课时)本课主要要求学生认识键盘和学会使用键盘(1课时);学会在WINDOWS中输入汉字与符号(1课时)教学教法分析:这两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计算机基础上进行教学,初中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对于这些基本操作都有相应的基础,大都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做好引导与提示,强调重点知识的把握即可,可由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通过练习题对学生进行检测,把握学习情况。
第四课: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课时)本课知识点是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与发展趋势。
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知道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代,每个时代的主要元件及不同特点;了解计算机在不同时代的应用情况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教学教法分析: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用实际情况说明问题的方法进行,我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先设计专题由学生在课前进行知识的搜集与了解,让学生提前了解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学生会了解到比教材内容更多的相关知识,深化了课堂知识的教学,也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了计算机的产生,就用与发展。
第五课:认识计算机(2课时)主要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机的硬软件知识。
教学教法分析:对于本课教学建议采用实物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加深计算机硬件知识认识与了解,从而通过了解硬件各部分的功能来学习软件的含义与硬软件的关系,知道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计算机的病毒及其防治(2课时)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含义,了解其危害,并能够使用常用的方法对病毒进行预防与消除。
2、通过实例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的形式,以及与传统犯罪的不同,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活与生存的大事,在使用计算机时,每个人都城应不制造与传播病毒,不袭击或破坏其他计算机或网络资源,不进行计算机犯罪活动,并能同计算机违法和犯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为计算机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3、了解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含义,要求学生从自身做起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遵守《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自觉使用正版软件,抵制盗版和各种侵权行为。
教学教法分析: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可以结合各个学校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情况对知识点的讲解作适当的增加或减略,本单元的知识以理论为主,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我探究式学习,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光盘或软件辅助学生的学习,避免出现教师“填鸭式”教学现象。
第二单元:窗口与图形操作系统简介主要知识点:什么是操作系统、认识WINDOWS98、学会桌会操作、认识窗口、能够会用我的电脑与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管理。
教学教法分析:本单元是计算机操作基础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发挥基础较好学生的优势,体现合作教学的模式,加强学生互动,生生互帮互学,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册(一年级下册)包括一个单元:第三单元:用计算机制作板报,总课时数(24课时)包括内容:(1)认识Word:包括进入Word,了解Word窗口信息,退出Word。
(2)文件的编辑:包括文件的找开、选定、删除,文字的插入与改写、分行与合并,剪切、复制、粘贴,文字格式与段落模式。
(3)版式设计:包括设置页边距、纸张大小、方向和来满腔热情,页眉和页脚,分栏。
(4)表格制作:包括建立表格,在表格中输入内容,修改表格。
(5)图文混排。
教法要点:Word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并且是教学的重点。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还要充分利用已有设备,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教学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利用大屏幕投影设备(2)利用网络教室(3)在单机房(无网络)或教室上课下面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讨论。
(1) 认识word①Word97的进入和退出教学中要善于归纳出几中常用启动方法:同退出一个应用程序一样,退出Word97可用以下几种方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使用情况熟练掌握一种方法。
②Word窗口的信息Word窗口屏幕各元素的内容、作用,窗口屏幕元素使用方法是本部分教学的重点,要详细地讲解。
对于窗口元素内容的使用除标题栏内容外,其他的发工具按钮、标尺栏内各项功能,以及状态栏内各项功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掌握。
窗口屏幕元素的使用方法是这部分的难点,教师应利用演示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予以突破。
(2)文字编辑①选定、删除、插入与改写教师要讲清楚,同时要求学生要遵循“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
②剪切、复制与粘贴剪贴板的使用也是文字编辑部分的重点内容。
首先讲剪贴板是一个临时存放信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的特殊区域。
重点强调复制、移动、删除文章中的某段内容也必须掌握“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然后由工具栏上的“剪切”、“复制”、“粘贴”按钮及键盘上的“删除”按键协同完成操作。
③文字格式与段落格式应使学生初步掌握利用Word97中繁多的字形、字体、字号、符号,以及各种可供编排的段落格式,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打印出版面清晰漂亮、富有艺术性、给人以美感文章。
工具栏中相关按钮的使用,“字体”对话框中字间距的调整,利用标尺栏中“段落缩进符”调整段落以及分行与合并是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的内容。
④查找与替换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只要通过实例教会学生利用“菜单命令”和相应对话框进行查找替换操作即可。
(3)版式设计版式设计包括:版面设置,字符数/行数,页边距,纸张大小,纸张来源等。
利用Word提供的打印预览功能,从屏幕观察版面的设计,并可随时修改。
(4)表格制作由于表格说明事物简明、清晰,因此表格在文字处理中占着很大一部分的比重,表格的排版与文本的排版有相似之处,也有其独特地方,Word提供的表格排功能使我们能够方便地复杂的表格。
①建立表格建立空表格有两种方法,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序任选一种。
②在表格中输入内容在表格中输入内容与文本一样,教学中应强调指出必须先移动插入点到输入内容的格里,再开始输入内容。
③编辑表格编辑表格与编辑文本一样,都要按“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
教师应强调指出表格的三种状态:·非编辑状态:插入点定位于表格外,此时不能对表格进行操作。
·选定状态:对被选定部分进行操作。
·输入状态:插入点定位于表格内,可在表格中输入内容。
对表格中数据处理利用Excel要比Word好,这部分内容放到模块四研究。
(5)图文混排Word可将图形、图片、艺术字等插入到文章中,即图文混排。
由于在PowerPoint中要详细介绍图文混排,所以在Word中对这部分内容可不作深入要求,只要求学生能模仿教师的操作进行图文混排即可,例如制作一个贺卡。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创作精美的作品。
第三册(二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四单元: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总课时数(24课时)包括内容:网络基础知识、网上漫游、网上学知识、因特网上的福尔摩斯——搜索器、文件传输、网上邮差、使用OUTLOOK收发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管理、BBS论坛。
这一模块教学有如下特点①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②应用比较广泛。
③实践性强。
教学教法分析:(1)“网络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学习网络的基本概念、作用、分类和结构是为以后学习使用互联网打基础的。
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抽象性强,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建议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形象直观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描述,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分类,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②教学中应注意几个问题在计算机网络描述的教学中涉及两个难理解需要说明的概念。
一是网络协议的概念,应让学生对网络协议有个初步了解。
二是通信设备指的是无线联接。
在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教学中,重点强调计算机联网的要根本目的是摆脱计算机在地理位置上的束缚,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网络分类的教学可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
(2)“internet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的教学internet(我国翻译为因特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也是分布最广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提供了到目前为止种类最多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