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两次世界大战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一、教学目标1、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主要事件、性质及影响2、弄清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及国际关系的变化,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3、通过比较感受两战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忧患意识和热爱和平的意识二、知识梳理(一)两次世界大战(二)世界政治(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格局演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暂时一超多强,正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注:世界格局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经济实力。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二战前)(1)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秩序;(2)影响:巴黎和会后签订《凡尔赛和约》确立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后签订《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确立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统治等(3)评价:该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助于战后世界的稳定,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
(4)两个有损中国利益的条约:《凡尔赛和约》(引发中国五四运动)《九国公约》(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两极格局(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初)(1)形成的原因: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想称霸世界,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冷战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3)冷战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对付苏联,称霸世界),军事上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冷战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5)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6)冷战下美苏争霸三个阶段: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占据优势(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②20世纪70年代(高潮)美国战略收缩,苏联积极进攻(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③20世纪80年代,苏联请求缓和,美国同意有限缓和(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7)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3、多极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2)“一超多强”的含义: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3)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三、合作探究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你认为推动这一趋势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面对这一趋势中国应如何面对?请提一点建议。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你认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和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结合目前的国际形势谈谈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四、能力提升选择题1、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为得到“阳光下的地盘”,20世纪初,德国采取A.同英法结盟B.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C.建立法西斯政权D.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2、有位西方学者把一战后的国际形势描述为“从和平走向战争”,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A.经济危机的爆发、持续B.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C.成立国际联盟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瓦解3、“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有人称之为美国自建国以来本土所遭到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第一次是指()A、来克星顿枪声B、美西战争C、珍珠港事件D、中途岛海战4、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这一“转折点”是指:()A、日本偷袭珍珠港B、莫斯科保卫战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5、世界近现代史是欧美列强奴役弱小国家的历史,下列国家会议中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的是( )①巴黎和会②慕尼黑会议③雅尔塔会议④万隆会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下列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北约建立—标志两级格局形成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7 2010年10月3日,德国在“一战”战败后的第92个年头,终于还清最后一笔赔款,德国此项赔款的依据是A.《九国公约》B.《四国条约》C.《凡尔赛和约》D.《联合国家宣言》8 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此条约的最大受惠者是A.中国B.美国C.日本D.英国9“绥靖主义者是在喂鳄鱼——可预计最后鳄鱼也把他给吃了。
”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二战前绥靖势力的评价。
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A.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B.二战中法国战败投降C.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D.美英盟军诺曼底登10 2012年2月24 日,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幌子在突尼斯举行“叙利亚之友”的国际会议。
有人说,在没有叙利亚政权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与叙利亚国内危机有关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
不禁使人回想起上个世纪30年代的那次会议,上个世纪30年代的那次会议”指的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日内瓦会议11 1943年3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是指A.日本偷袭珍珠港B.莫斯科保卫战C.斯大林格勒会战D.诺曼底登陆12 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1942年1月,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标志着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B.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C.雅尔塔会议的召开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3美国巨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二战期间一次著名的登陆战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诗篇,这场战役是A.诺曼底登陆B.不列颠之战C.凡尔登战役D.敦刻尔克撤退14 、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原因都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B.都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C.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D.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15.在美国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苏联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
在古巴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
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柏林危机B.越南战争C.古巴导弹危机D.科索沃战争16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上述评论最能反映当今世界呈现的趋势是()A.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B.多极化局面完全形成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D. 美日欧盟的三极格局非选择题17、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为了自身的安全,以牺牲弱小国家刹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要求,企图把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材料二:苏德战争爆发后,1941年8月初,罗斯福、丘吉尔分别率领本国政府的官员乘军舰在纽芬兰举行会谈,最后签署了联合声明,史祢《大西洋宪章》。
两国宣祢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社会制度的权利,并表示要对苏联提供援助。
(1)材料一说明了英法等国在推行什么政策?“弱小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2)材料二中英美对苏联提供援助,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这个“联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3)1944年以后,英美盟军和苏联军队对德国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有哪些?(4)有人说:英美与苏联的合作是暂时的,对抗是长久的。
根据二战后的有关史实,指出英美与苏联对抗的原因。
18、材料:20世纪,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和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
请回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什么体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哪两个国家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你怎样认识当今在变化的世界格局?(3)当前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是什么?答案合作探究1、多极化发展趋势。
有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大力发展科技,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2、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冲突、恐怖主义。
3、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国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选择题1—5BDCCA 6—10 CCBBC 11—16CDACCA材料题17、(1)绥靖政策;捷克斯洛伐克(2)《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发表)(3)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苏联:苏联进攻柏林(柏林战役也可以)(4)社会制度的矛盾(因为英美仇视社会主义制度)或英美遏制共产主义(遏制社会主义)。
18、(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苏联和美国,苏联解体,世界正向多极化发展;(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