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历史名人学习目标1.了解齐鲁历史名人,从而关注传统文化,培养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感。
2.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齐鲁历史名人的状况。
2、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的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学习过程齐鲁大地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物质和精神财富。
一:简介春秋时期有:齐国大夫晏婴;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丘;他的学生孟子;兵家孙武;战国时期有:名医扁鹊;哲学家子思;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建筑工匠鲁班;围棋名手弈秋;军事家孙膑;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学孟轲;思想家_梁赤;汉代有:医学家淳于意;水利家_宽;西汉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授者伏生;文学家东方朔;经学家匡衡;文学家韦玄成;农学家汜胜之;文学家孔融;经学家郑玄;哲学家仲长统;文学家王粲;文学家刘桢;天文学家刘洪;三国时期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经学家、训诂学家、郑玄弟子孙炎;晋代有:数学家张邱建;文学家羊祜;玄学家王弼;文学家左思;书法家王羲之;南北朝有: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何承天;诗人颜延之;文学家鲍照;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文学家温子升;文学家王籍;思想家、教育家颜之推;名医徐叔向;医学家王叔和;史学有崔鸿;农学家贾思勰;隋朝有:画家展子虔;唐朝有:天文历算学家崔善为;诗人储光羲;文学家段成式;宋朝有:学者胡旦;文学家王禹_;学者、文学家石介;医学家钱乙;文学家晁补之;医学家成无己;女词人李清照;抗金英雄、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金代有:历算学家张行简;水利家王居卿;围棋名手刘仲甫;古代建桥工程专家王辟之;画家张择端;金石学家赵明诚;画家梁楷;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丘处机;金末史学家孔元措;金代史学家、书法家党怀英;词人、学者周密;元代有:著名诗人和散曲家杜仁杰;史学家、文学家王恽;水利家贾鲁;文字学家杨桓;散曲作家、文学家张养浩;散曲家杨朝英;戏曲作家高文秀;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王祯;戏曲作家康进之;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于钦;四书五经注释者董养性;明朝有:机械家王诏;民间水利家白英;文学家谢榛;戏曲家李开先;散曲家冯惟敏;著名诗人、文学家李攀龙;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书画家邢侗;学者焦_;文学家、诗人于慎行;散曲作家刘效祖;名医毕荩臣;清朝有:文学家、药学家王象晋;戏曲作家、文学家丁耀亢;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薛凤祚;历史学家傅以渐;经济学家张尔岐;诗人宋琬;史学家马马肃;诗人王士真;文学家田雯;诗人曹贞吉;史学家张昭潜;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戏曲作家孔尚任;书法、绘画家潘伍云;诗人赵执信;书画篆刻艺术家高凤翰;医学家黄元御;书法家刘墉;地方志学家李文藻;学者孔继汾;儒医孔继_;学者孔继涵;经济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民间名中医綦沣;文字学家王_友;著名金石学家、校勘学家和书法家许瀚;文学鉴藏家、古钱币学家李佐贤;金石学家陈介祺;医学家蔡玉珂;教育学家武训;著名金石文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艺术家孙中新;藏书家杨以增;著名学者和古籍编纂家马国瀚;金石学家吴式芬;针灸名医杨作质;兵器制造专家丁守存;名医臧应詹;史学家、书法家吴浔源。
二、合作交流学生从中选出自己熟悉的名人,介绍其简历或者故事,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三、表演展示学生从讨论的名人简历和故事中选出典型的一个,进行表演展示。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课下搜集有关孔子的材料。
孔子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及其思想,从而关注传统文化,培养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感。
2.背诵孔子名言,理解其中内涵;在生活中自觉运用孔子思想,指导实践。
3.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2、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的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学习过程导入“一山一水一圣人”,概括了齐鲁大地人文地理环境的特点。
一:孔子的一生1.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2.孔子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时间、年龄、事件)3.孔子人格讲述孔子的故事示例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示例二:【勤奋好学,韦编三绝】二:孔子的思想1.孔子的政治理想以“仁”为核心。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施行德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培养君子仁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内容:“文、行、忠、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治学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三:孔子的哲言1.《论语》简介《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
论是论纂的意思。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2.《论语》名言诵读方式:集体诵读;分组抢答(课前师生研讨,要求至少包含以下内容)为政示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修身示例: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处世示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治学示例: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四:孔子的影响1.孔子在古代——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
“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
但同时又形成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东西。
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
西汉: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家学说,实现了大一统。
唐朝: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文化上,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孔子对许多西方人来讲是个谜,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这位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孔子是中国哲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他闪烁着智慧的人生哲理不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孔子、儒家思想还启发了欧洲启蒙思想家,在思想启蒙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孔子在当代——孔子在当代需要学习的就是为人的善良,谦逊,敏而好学的精神等等五:作业课下搜集有关孟子的材料孟子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孟子的著作,并掌握一些孟子的名言。
2.过程与方法:综合培养学生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以及学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孟子,走进先贤的思想世界,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习重难点: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孟子2、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的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亚圣”。
他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学习,便是让大家走近这位先哲,让他美丽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同学们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搜集了大量资料,收获了不少成果。
今天,我们将把这个成果展示出来,愿大家在这次交流展示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2、展示小组研究汇报会的主题,回顾小组成立过程。
(课件演示)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举了确立的研究的主题,成立了3个小组。
第1组搜集关于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的称为孟子档案组,第2组主要负责整理《孟子》及著作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自称为感受经典小组还有就是研究孟子主要思想的被称为不朽的孟子小组。
3、汇报展示A、走近孟子——孟子档案组汇报( 学生幻灯片:1)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孟母断机促学,孟母择邻的小故事汇报中教师适时地提问、鼓励、帮助、评价学生组的汇报B、感受经典——第2组汇报( 学生幻灯片:2)图文并茂介绍《孟子》C、孟子之伟大在于他们的思想深入人心,跟随第3组体验圣人的思想光辉( 学生幻灯片:3) 孟子思想核心:“性善论”政治主张理想人格4、读名言、悟至理、获启发利于行1)孟子名言(多媒体文本打出)(学生朗读、释义)2)在这些2500年前的语录,对今天的我们还有什么启发和应用的价值吗? 请你结合孟子的名言、思想给我们的市民提几条建议,怎样做才算是一位合格的文明公民。
5、教师小结:送给学生一句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孟子那里汲取智慧孙武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孙武的战法,知道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
3.能够阅读并背诵《孙子兵法》中的名言,并大体上懂得意思。
4.通过学习,了解孙武其人其事,激发学生对孙武的敬佩之情。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活动(一)课文分析这篇课文简单介绍了孙武“迂回奔袭”的战法和他的著作《孙子兵法》,课文内容短小精悍,学生基本上可以借助拼音,自己读通课文。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孙子兵法》的重要历史意义,教师可借助参考资料给学生作出说明和讲解。
(二)教学活动读一读:选取《孙子兵法》中的几句名言,让学生先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对于句子的意思,只做引导,学生理解即可。
这几句名言的解释是: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释义: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慎重研究、悉心考虑的。
2.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释义:出兵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释义:彼,对方。
殆,危险。
对自己的情况和对方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成百次打仗都会失败。
说一说: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了解战国时期的另一位著名军事家——孙膑。
目的在于让家长参与进来,这样既可以让家长与学校共同来教育学生,又可以构建起学习型家庭。
管仲一、学习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
2.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管仲,知道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作出了哪些贡献?3. 解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情谊,学习结交真正的朋友。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一)教材分析管仲出生在今安徽省的颍上。
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为了供养老母亲,他与鲍叔牙合伙做买卖,后来当兵来到齐国,经鲍叔牙大力推荐,当上了齐国的相国。
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管仲也因此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
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
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