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原因:①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白昼,得到的太阳光热比南方。
②冬季风的影响。北方地区距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加风力大大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
2、在图中勾画出1月份O℃等温线,大致与山脉和河流吻合。(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自学指导二】在图上分别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
(1)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地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河一线平行,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岭、兰州和;不足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西北内陆地区(新疆西北部可达到400毫米)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和分布,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引导学生说出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32页文字和图2-22及阅读材料完成
1.冬季(1月)漠河气温是℃,海口气温是℃,温差是__℃,所以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等温线排列),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就越。
冬季: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夏季: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温度带
五个温度带、一个高原气候区
教学反思
灵武市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册地理学科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主备人:王瑛主讲教师:序号:
课题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课时
第二课时:气候复杂多样(二)
课型
新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阅读“中国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学会分析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填充图册P15、16、17
阅读课本32页文字和图2-22及阅读材料完成自学指导一
可结合填充图册的练习实行教学
阅读课本32页文字和图2-22及阅读材料完成自学指导二
学生读图2-24和课本34-35页阅读材料。完成自学指导三
板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
1、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以及对植被的影响。
3、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以及分布,并总结我国气候的第一大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教学重点
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分布,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以及分布。
教学难点
降水的时空分布成因
教具学具
地图册、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方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师活动
1、依据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和一个特殊的区。(地球上的“五带”、、、、。)
2.我们宁夏绝大部分属于带。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接近一月份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补充指导:指导学生观察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并将其与0℃等温线的分布相对应,协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明确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以上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大致与平行(海岸线、纬线)所以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补充指导:引导学生将1600→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依次用彩色笔描出来。在描绘的过程中,观察其分布特点,最后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并指导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重点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加深对秦岭—淮河自然地理界线的理解。
【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P35图2-25《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分析
1、用彩色笔描绘800毫米、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山脉东侧的;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的盆地中的托克逊。并在两地间画一直线,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增多)
【自学指导三】阅读课本36页2-26完成
1、从广州、武汉、哈尔滨、乌鲁木齐四城市的年降水量柱状图能够看出,就全国绝大部分地方来说降水多集中在月。也就是季。
2、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分配________。
【自学指导四】阅读课本37页并读图2—27完成
补充指导:阅读等值线图的步骤是:①根据图例读出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况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②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③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④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
【自学指导二】,阅读课本32页文字和图2-23完成
1、夏季(7月)漠河气温是℃,海口气温是℃,温差是__℃,所以夏季南北普遍(等温线排列),南北温差。
原因:夏季阳直射点位于半球。虽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但北方的时间比南方,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南北相差不大。
2、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原因是。
【自学指导三】读图2-24和课本34-35页阅读材料。完成
教学难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成因
教具学具
地图册、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方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处理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同一时间,在中国各地所表现的景观,截然不同。
【板书】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气候
我国东西跨经度多、南北跨纬度多,离海洋远近不一,内部具有复杂的地形,造就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本节课我们先学习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灵武市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册地理学科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课题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课时
第一课时:气候复杂多样(一)
课型
新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和分布,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学生活动
个性化处理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气候的第二个要素:降水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中国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学会分析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以及对植被的影响。
3、主要的气候类型以及分布,总结我国气候的第一大特征——气候复杂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