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化乐锦源煤矿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方案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九日
水城县化乐锦源煤矿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矿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六盘水市政府《关于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井田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
矿区位于贵州高原中部,地形切割中等,为中低山岩溶地貌。
区内最高海拔1834m,最低1403m,相对高差431m,一般100-200m。
区内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2.7℃,年降水量1148.0mm,6-8份为丰水期,平均湿度82%。
二、地质灾害分布和防治区域
矿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无大的地表水体,但冲沟较发育。
矿区范围内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但矿山井下开采活动,可能在地表引发山体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本矿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层岩性较复杂,碎屑岩表层风化强烈。
此外,可采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强度较低。
直接底板为泥岩、细砂岩。
强度较低。
煤层顶、底板稳定性一般,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如果支护不良,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
同时受以上因素的影响
局部地段可能会引发地表山体易产生崩塌、滑坡等矿山工程地质问题,其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差。
灾害性天气:本区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冰雹、凝冻等。
三、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防范重点
1、防治原则:坚持“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原则。
2、防范重点:根据我矿实际,重点防范矿区范围内的小煤窑。
防范两处山体因受地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
三、防范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矿长对矿井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总负责,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将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明确到具体责任人。
矿各科室、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要通力合作确保防治工作落实的实处。
2、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对井田范围进行全面检查,对地表塌陷区、裂缝进行充填加固,对矿区排水沟进行彻底清理,保证泄洪畅通。
3、煤矿企业与国土、气象部门加强联系,通力合作及时掌握气象汛情、灾情。
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4、落实预防措施,做好监测预报工作,矿地测科在上述的两处山坡上布置监测控制点,每周用全站仪测量一次监测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
雨季时每三天测量一次。
发现监测控制点有明显变化时及时向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汇报。
5、每天派专人巡查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做好巡查记
录。
发现险情一方面要及时向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汇报,及时组织力量,采取有力措施,排除险情;另一方面要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并妥善安置。
6、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采取形式多样的以《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为重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的培训工作。
切实提高煤矿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