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资本主义部分总汇)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资本主义部分总汇)
4、政治经济学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用
C、二者对立统一关系中,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
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资利益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1、概念、研究对象不同
A、政治学:研究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国内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B、经济学:(美国经济学家Joseph.E.stiglitz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是如何进行选择的,这些选择又怎样决定社会资源任何被利用。”
C、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阐述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的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总结
【基本概念】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经济规律
【基本原理】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的辩证关系
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思考问题】
1、经济学如何像一门科学
2、为什么经济学家的观点不一致
现代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又有政府干预的混合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是一种根本性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总体方向。但要使这种经济制度能够有效地运行,还需要一套制度作保证。
(3)实证经济学(客观研究经济现象本身的内在规律)与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2、从历史发展来看其区别
A、政治学:产生于国家、阶级出现时。
B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3)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劳动者的熟练程度
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序
劳动组织是否合理
生产设备的组合和效能
生产对象的状况以及自然条件
……
※(4)劳动生产率变化与商品价值总量及单位价值量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劳动
物质资料生产的要素劳动资料
生产资料
劳动对象
3、物质资料生产的中心问题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问题
物质资料生产包含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
1、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当中生产工具最为重要
人的因素:劳动者起根本作用
生产力
物的因素:生产工具是主要标志
B、商品的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作为使用价值,商品有质的差别;
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
C、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
重点理解
“一般的人类劳动”--交换价值背后的秘密
“凝结在商品中”--抽象劳动不等于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一些忠告对我们今天学习经济学颇有益处:“经济学研究似乎并不需要任何极高的特殊天赋。与更高深的哲学或科学相比,经济学不是……一门极其容易的学科吗?一门容易的学科,但这个学科中很少有人能出类拔萃!这个悖论的解释也许在于杰出的经济学家应当具有各种天赋罕见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他应该是个数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他必须了解符号并用文字表达出来。他必须根据一般性来深入思考特殊性,并在思绪奔放的同时触及抽象与具体。它必须根据过去、为着未来而研究现在。他必须考虑到人性或人的制度的每一部分。它必须同时保持果断而客观的情绪;象艺术家一样冷漠而不流俗,但有时又要像政治家一样脚踏实地。”这是一个极高的标准,但是通过实践和不断的学习,你将会越来越习惯于想经济学家一样的思考问题,最终成为真正的经济学家。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资本主义部分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王禹
第一章02
第二章07
第三章14
第四章24
第五章Ⅰ32
第五章Ⅱ39
第六章48
第七章56
第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3
第九章73
第十章82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萧伯纳
1.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John Maynard Keynes):“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无论是对还是错,总比一般人的认识更加有力。实际上,这个世界是由少数人统治的。那些相信自己在智力上不受影响的实干家往往是那些已经过世的经济学家的奴隶。那些当权狂人听信的流言其实只是几年前一些末流文人狂妄思想的结晶而已”。虽然这些话是1935年写的,但现在仍然是正确的。
(1)什么是价值量
(2)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劳动时间来计算
(3)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
(4)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
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1)简单劳动:事先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的、每个体魄健全的人都能进行的劳动
B、经济学:产生于古希腊。色若芬《经济论》
C、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发展并逐步完善的。
[具体分析]
※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蒙克来田《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17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发展
※18世纪-19世纪,出现了许多学派(新古典学派、奥地利学派、社会批判学派……)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社会分工--------社会劳动
2、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私人劳动
3、私人劳动---交换---社会劳动
※4、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各种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基础
[补充]: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转变成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学习经济并不是都要成为职业经济学家,也不是因为经济学告诉我们致富的点金术,而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应该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它是一门真正的社会科学。他的主题是社会的——人们如何选择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如何相互交易。但是它以科学的冷静来研究这个主题。通过把科学方法引入政治问题,经济学力图对所有社会面临的基本挑战作出推动。
(2)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的、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
(3)社会必要劳动量是按简单劳动量来决定
(4)在同样的时间内,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
(5)复杂劳动、简单劳动的相对性
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1)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力):劳动的生产能力或效率
(2)衡量方法:
A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1.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物质资料的生产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又叫劳动手段)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的要素: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D、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内容与形式)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重点: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
商品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案例分析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墨。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特点:
A)抽象劳动是客观存在的
B)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区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
A具体劳动存在质的区别
抽象劳动只有量的区别
B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一切劳动的共同内容
2、经济规律的分类:
(1)普遍规律
(2)几个社会共有的规律
(3)某各社会特有的规律
3、经济规律的性质:客观性、可认识、可利用性
客观性的理解
A、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
B、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C、经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二、政治经济学就是要从经济运动过程中去揭示其规律性。
1.4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经济学自身的语言
(人+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2)四环节之间的关系
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
注:四个环节所发生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生产关系的总和
A、生产起绝对作用
B、分配、交换、消费的反作用
3、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生产的前提和生产关系的基础
经济活动:做出选择或资源配置决策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经济制度:各个社会做出选择或资源配置的方式
(2)现代社会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即两种经济制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差别:决策机制不同、协调机制不同、激励机制不同。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各有利弊。可从经济效率、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方面来比较。
2、科学的方法:假设、经济模型、科学的论证、历史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