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

目录第一部分学院概况 (1)一、历史沿革 (1)二、基本现状 (2)第二部分评建工作成效 (3)一、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更加明确 (3)二、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4)三、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4)四、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取得突破 (5)五、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科学、规范 (5)六、教学研究取得新成果 (5)七、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新进展 (6)八、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6)第三部分人才培养工作自我评价 (7)一、学院领导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 (7)二、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9)三、以增强职业技能为重点,不断推进课程建设 (10)四、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12)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切实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15)六、以规范化、科学化为目标,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16)七、以学生就业为宗旨,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18)第四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19)一、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20)二、遵循职教理念对外语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22)三、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3)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和《*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要求,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建方针,上下一致,同心同德,扎实开展评建工作。

在对照评估指标进行严格自评的基础上,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有关信息,形成本报告,请省教育厅领导及专家组各位专家审阅指导。

*****二〇年月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第一部分学院概况*****地处*省**市,是一所全日制民办高等职业学院。

一、历史沿革年月,经省教育厅批准,由**市**高等教育服务中心与****合作注册“*****”,开始学院的筹建工作。

2005年8月10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当年开始招生。

此后由于****退出合作,学院事实上是一所由****直接管理的没有投资主体的民办院校,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创业道路。

2008年6月,****与****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决定由“**”作为学院的主要投资方组建董事会,确定了“政府指导,企业投资,专家治校”的管理体制,年月,学院新一届董事会成立,步入了董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规范民办高职院校的运转轨道。

二、基本现状学院现占地面积886亩,建筑总面积14.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4.1万平方米、学生公寓4.59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资料41.2万册,生均114.8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40万元,生均4292.08元;教学用计算机1754台,百名学生配备教学计算机48.89台;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和数字语音实验室座位总数3976个,百名学生配备座位110.8个;建有14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含1个国家级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示范实训中心),77个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3个**市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带宽200M的校园网覆盖校园。

截至2009年11月,学院全日制高职在校生3588人,教职工260人,专任教师145人,校内兼课教师45人,校外兼职教师52人,折合教师数241人,生师比14.9:1。

学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

开设应用英语、应用韩语、应用日语、商务日语、应用俄语、应用德语、应用西班牙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报关与国际货运、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国际商务、酒店管理、涉外旅游、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动漫设计与制作、软件技术、软件外包服务、包装技术与设计、艺术设计、音乐表演、文秘等26个专业。

第二部分评建工作成效学院高度重视评建工作,把迎评促建视为推进学院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契机。

2008年10月,学院成立了迎评促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学院的评建工作。

一年多来,全院师生员工根据“全面动员,思想落实;标准明确,任务落实;精心组织,责任落实;从严检查,奖惩落实”的要求,广泛深入开展迎评促建工作。

遵循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要求,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更加明确在评建过程中,学院通过组织广大师生员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评估文件,邀请校外专家指导,外出学习取经等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德育为先、产学结合为主要内容的高职办学指导思想,确定了培养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定位,理顺了学院的发展思路、教学改革思路和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有效地提升了学院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

二、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学院以评估为契机,加快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使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一年多来,由“**”先后投入近2亿元,建成1.38万平方米的教学用房、2.4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和标准体育场,2.34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即将落成。

新增14个现代化语音室,计748座;新增各类实训室28个,新增教学仪器设备1061.6万元。

增购图书10.6万册。

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为学院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年多来,学院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

新增专任教师81名,其中教授、副教授计23名,硕士研究生29名,外教增加了20名。

加快了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建设的步伐,显著改善了专任教师的职称和学历结构。

此外,学院先后引进9名有一线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为专任教师,又从行业、企业聘请了25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能型人才为兼职教师。

同时,学院加强了对现有教师的培养,选派23名教师到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培训,38名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逐步形成。

四、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取得突破一年多来,以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突破口,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结合学院情况,实施了“专业群基础、专业技能、顶岗实习”三阶段的专业教学组织模式,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凸显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职教特点。

通过在评建过程中多层次、多渠道的“专业剖析”和“说课”活动,提高了教师根据职教特点进行教学的能力,带动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立项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1个院级特色专业,“应用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8个院级重点专业,《大学英语听说》、《ERP沙盘应用》等5门院级精品课程。

五、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科学、规范一年多来,学院围绕“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对教学管理、学生教育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完善,使其逐步进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轨道。

教学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已经投入运行,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教务处教学质量科荣获年度“*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六、教学研究取得新成果一年多来,学院广大教学管理干部、教师努力学习职教理论,结合本院实际,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和探索,承担省级教学研究课题2项,院级教学研究课题25项,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七、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新进展一年多来,学院加强了同对口行业、企业的联系,先后与38个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校内网络学院1个,培训基地1个,金蝶ERP培训基地1个,**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中级职业资格鉴定基地3个。

同时,学院加强了同国内外高校的校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理工大学、*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临沂师范学院、*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协和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学院聘请高层次教学、管理人员和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办学经验提供了条件。

八、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稳步推进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我院06级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为82.36%。

05级和06级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89.29%和90.66%。

一大批毕业生展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已经在企业崭露头角。

同时,学生的职业技能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社科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等单位于2009年9月至11月,对全省民办高校进行了“*民办高校公众满意度评价调查”,学院的“满意度”在22所民办高校中名列第8位。

2009年11月10日,《中国教育报》以“突出办学特色,打造全国先进的外语类高职院校”为题,对学院进行了专题报道,对学院的改革和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第三部分人才培养工作自我评价一、学院领导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1.发扬优势,凝聚特色,科学制定学院事业发展规划遵循*省和**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强化优势,凝聚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以强化学院核心竞争力和学院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制定了《*****20 年事业发展规划》及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建设三个子规划。

2.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学院在总结四年来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省和**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积极探索、认真研究,确定了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

办学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原则;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坚持强化优势,凝聚特色,错位发展的办学方略。

办学目标:经过五年努力,把学院建设成*省三个重要基地——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劳务输出人员外语培训基地;港口城市国际资讯研究基地。

学院整体办学水平跻身于全国外语类高职院校的先进行列。

办学定位:类型定位:民办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规模定位:普通高职在校生2013年达到8000人,2016年达到10000人。

专业结构定位:以应用外语类专业为主干、以经济管理类和计算机信息类专业为两翼、以人文艺术类和涉外服务类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结构。

办学层次定位:以普通高职专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外语培训教育、留学生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面向*、辐射西部地区,拓展国际市场。

3.突出教学中心地位,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去抓,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投入优先教学,政策强化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良好工作氛围。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出具有学院特色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项贯穿始终的德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三项通用技能教育(外语听说、计算机应用和汽车驾驶)和一项专业基础与职业技能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