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财税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年三月目录第一部分自评报告 (1)一、学院概况 (1)二、评建工作 (3)三、分项自评 (9)(一)办学指导思想 (9)1.1 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 (9)1.2 产学 (12)(二)师资队伍建设 (14)2.1 结构 (14)2.2 质量与建设 (15)(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17)3.1 教学基础设施 (17)3.2 实践教学条件 (20)3.3 教学经费 (22)(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24)4.1 专业 (24)4.2 课程 (27)4.3 职业能力训练 (30)4.4 素质教育 (33)(五)教学管理 (35)5.1 管理队伍 (35)5.2 质量控制 (37)(六)教学效果 (40)6.1 知识能力素质 (40)6.2 就业与社会声誉 (43)(七)特色项目简介 (44)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46)第二部分自评结果汇总表 (49)第三部分学校分项目自评结果一览表 (50)xx省教育厅: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文件精神和要求,我院于2005年正式启动迎评工作。
3年多来,学院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明确办学思想,找准办学定位,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深化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迈上新台阶,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现将自评报告呈请各位专家审阅。
第一部分自评报告一、学校概况学院是经xx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行政上隶属于xx省地方税务局,教育教学业务接受省教育厅指导,是全国计算机NIT等级考试培训基地、全国移动商务应用能力考试点、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考点、xx省公务员培训基地、xx省税务干部教育培训中心。
学院现有学生3869人,教师 222人。
办学历程学院前身为1987年1月建立的xx省税务学校。
2003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独立招收高职生,为学校申办高职打下良好基础。
2004年4月,xx省人民政府以鄂政函[2004]71号文批准成立xx财税职业学院。
经过5年建设和发展,学院社会声誉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基础条件学院分东、西两个校区和孝感八汊洼分院。
东西校区建有教学楼、综合楼、图书馆、实训楼、学生活动中心、办公楼、食堂、学生宿舍、运动场等场所及配套设施,能保障学生学习生活。
孝感八汊洼分院是学生实习、实训和干部教育培训的基地。
机构设置学院内设机构19个,其中教学系部6个:会计系、财税系、工商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外语系、公共课部;教辅部门4个:教务处、继续教育处、图书馆、科研处;学工部门2个:学生工作处、招生与就业服务处;群团组织2个:党办、工会;行后部门5个:院办、人事处、财务处、保卫处、后勤处。
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师 222 人,其中,专任教师118人,“双肩挑”教师40人,返聘教师5人,兼职兼课教师折算59 人。
学院鼓励教师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专业学会、协会(行会),兼职于企业及其他社会团体,一方面服务实践教学,另一方面为社会提供智力、专业和技术等方面服务,受到社会好评。
专业设置学院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税务行业特点和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以财税类专业为主,其他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现开设专业13个,即会计、税务、资产评估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脑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和商务英语,其中会计、税务为重点专业。
科研成果学院结合教学开展教科研活动。
2006年以来,共发表论文266篇,其中:核心期刊54篇,国家级期刊25篇,省级期刊108篇。
完成课题26项,其中:省部级项目5项,厅局级项目18项。
参编自编教材54部,其中:担任主编、副主编、参编正式出版的教材35部,院本教材19部。
发明专利3项,其中2项分获全国十六届发明展览会金奖和铜奖。
教师获院外论文、课题、活动组织奖28项。
教学成就学院秉承“尚德、求知、强能、经世”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改革活校”的办学理念,全方位开展素质教育,推行工学结合模式,依托行业加强内涵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办学至今,学院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许多毕业生成为财税金融系统骨干、专业能手,有的走上领导岗位,为xx财税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会影响学院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行业文明单位,被武汉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被省综治领导小组评为“省级平安校园”,被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被省高校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教育厅评为花园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授予“xx 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基层单位”,院长张建军同志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政教育先进工作者”和“xx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
学院贫困资助工作被全院学生及家长誉为“关怀工程”和“阳光工程”。
学院会计和税收两个重点专业08年招生录取平均分数进入三本线,就业率逐年上升,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满意率逐年提高。
学院在全省高校的多种学术机构中发挥骨干作用,是全国税务系统教育培训机构中紧随国家税务总局一主两辅,成为重要的培训机构之一。
学院对外影响逐渐扩大,社会评价日渐提升。
二、评建工作(一)评建过程学院在评建工作中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日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评估工作,组织全院师生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积极发挥评建工作的导向作用、诊断作用和激励作用,及时组建和调整评建工作领导机构,分解评估指标,开展迎评准备。
2007年学院大力推进校园软硬件建设,西区竣工,东区改造逐步推进。
2008年学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新修订年度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召开评建工作专题会议,全面部署学院各项迎评工作。
2008年3月10日,刚刚上任的省地方税务局局长许建国同志、分管副局长余伟同志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强调要正确认识并认真做好迎评工作。
在省局领导的心关和支持下,学院把4月份至暑假前的每个星期六作为“迎评日”,全体教职工参与迎评。
2008年暑假,部分教职工照常上班,专题开展评估准备工作和各项迎评活动。
学院领导还多次带队到兄弟院校学习取经。
全院师生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积极贯彻评估20字方针,全面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呈现出“大事小事讲评估,大会小会谈评估,教师学生齐动员,全院上下一条心”的良好态势和评估氛围,教学质量日益提高,行后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硬环境得到改善,软实力得到提升,评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评建成效学院以评估为契机,发挥评建功能,注重评建实效,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控制,大力加强产学结合,优化师资结构,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深入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职业能力训练,着力提升毕业生就业和学院社会声誉,评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指导思想正确,教学中心突出,产学效果明显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根据社会需要和学院实际,制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形式、服务方向等。
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等关系,办学思路清晰,在观念、制度、工作上有所创新。
各项政策、制度、经费等均向教学倾斜,非教学部门都能主动为教学服务。
产学结合工作与时俱进,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实习组织、面向财税行业和社会开展业务培训等方面均有实质性成效。
2、制定师资规划,改善师资结构,强化师德师风我院坚持用事业造就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用感情关心人才,用精神鼓舞人才,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
学院制定激励政策,着力提升原有教师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坚持以国家“211”大学研究生毕业和财税行业业务能手为主要对象,精心选聘优秀的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优化师资结构。
建立外聘教授和兼职教师制度,外聘客座教授12名。
专任教师结构合理,兼职教师与学院专业建设相适应,生师比达标。
注重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从严治教,教学改革意识强,学生满意率高。
根据教育部、教育厅对高职高专学校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采取相应措施,建立提高教师质量的机制。
3、保障教学经费,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实训条件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制定了发展规划,大力加强教学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
重点改善实验实训设施和环境,建有18个校内实训场所和46个校外实习基地。
校内实训场地安装多种具有仿真模拟效果的实训软件。
省局领导对学院十分关心和支持,许建国局长不仅对学院的定位、学生培养、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而且在经费上倾斜、政策上支持,保证了学院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和运行。
学院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依靠不依赖,积极筹措经费。
通过银行信誉贷款和向教职工借款,填补了基建经费缺口。
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比例达到28.3 %以上,满足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需要。
4、调整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强化职业能力我院专业设置立足财税行业、面向社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开展教学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一是制定了《关于推进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确立了以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
确定了会计、税务、市场营销、电脑艺术设计、商务英语等5个专业作为院级“试点专业”立项建设,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建成1-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二是大力完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注重精品课程的开发,现已开发院级精品课程7门。
优先选用优秀高职教材,积极组织编写高水平自编教材,吸收融合新的财经法规和制度。
三是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强调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广泛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教学条件认真进行课程设计。
四是突出职业能力训练,结合培养目标制定实践训练计划、大纲和课程,强调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保证实训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