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草原上音乐教学设计

三年级草原上音乐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草原课题:草原上主备人:王萍审核人:备课组长:鲁琳琸学校:赊店镇中心学校课时划分: 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3、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

教学重点:在小组集体活动中,通过各种创编活动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创编活动(编配节奏及编唱旋律) ;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草原放牧》;2、初学歌曲《草原上》;3、认识二分、四分音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初学歌曲《草原上》1、导入:今天,我们要-起乘着歌声的翅膀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和内容。

3、听后讨论交流。

师: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在那儿,你看到了什么?4、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草原的歌并唱一唱。

5、再听,思考:这首歌曲有特点?6、分析歌曲节奏。

观察一下:这首歌曲里,用了一些什么节奏? (二分和四分节奏 )7、听音乐,拍打节奏为歌曲伴奏。

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歌曲情绪与节奏类型的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8、实践活动: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9、再次播放歌曲,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10、演唱歌曲《草原上》,指导学生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

三、欣赏《草原放牧》。

1、过渡语:大草原不仅景美,那里的人更美。

在内蒙古草原上,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2、教师简介“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及作品情况,激发学习兴趣,帮助了解内容。

3、欣赏《草原放牧》,边听边想:在音乐中,两个小姐妹在干什么,她们的心. 情怎样?4、听完,学生交流想法。

5、分段听,感受一种风格的两个主题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通过听、画、议的方法来完成。

.四、欣赏蒙古舞蹈,进一步感受风格特点。

1、欣赏并留心观察:蒙古舞蹈的特点?2、交流。

3、学跳蒙古舞。

五、课堂小结,结束课业。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我们今天的内蒙古音乐之旅就和大家说再见了。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继续学习歌曲《草原上》;唱准3、5、6三音的音准并会听唱和编歌; 欣赏《草原巡逻兵》。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随着歌曲《草原上》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继续学习《草原上》。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辽阔的蒙古大草原,感受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和蒙古音乐的特点,让我们增长了不少见识。

今天,在《草原上》的歌声中继续我们的内蒙古音乐之旅吧。

1、随音乐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观察歌曲旋律:出现最多的音是谁?其次呢?3、用柯达伊手势法唱准三音的音准并做“听唱练习”。

4、跟着老师模唱曲调。

5、用“3、5、6”三个音编自己的歌,唱一唱。

三、欣赏.《草原巡逻兵》。

1、导入:听,在这辽阔的草原上,一群英勇的巡逻兵正快马加鞭的过来了,让我们听听看,他们都是-群怎样的巡逻兵?2、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学生发表言论。

3、请学生模仿巡逻兵们骑马飞奔。

4、师:除了用形体动作来表演以外,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来模仿骑马或马蹄声呢? (引导用打击乐器或嘴巴或天然乐器来模仿),由学生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或者用环保乐器,创编节奏,分组练习。

5、创编节奏展示。

6、导:让我们模仿巡逻兵们骑着快马,去大草原看看。

(听《草原巡逻兵》主题曲。

)听,巡逻兵们来到了大草原,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情绪是怎样的?7、紧接着的一.段音乐的情绪与先前的有什么不同呀?这段音乐又让你想到怎样的情景呢? (《草原巡逻兵》的第二段主题,学生发言-----)8、比较这两段主题哪一段更有骑马的感觉,为什么?9、继续听完全曲,结尾部分的强弱变化又让你联想到什么? (放《草原巡逻兵》结尾部分,学生发言-----)10、再听全曲,请同学们做出相应的骑马动作,但要注意有强弱的变化呀!11、听完音乐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编讲故事《草原巡逻兵》。

(背景音乐《草原巡逻兵》)12、师生共同介绍“笙”。

我们今天听的由笙吹奏的《草原巡逻兵》是一首内蒙古乐曲,但其实“笙”这一乐器多数用在瑶族和侗族的音乐中,而内蒙古的特色乐器是“马头琴”。

四、课堂小结,结束课业。

课后作业:回去再找找,还有哪些用不同乐器来表现内蒙古音乐的乐曲,可以带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唱一唱、动一动。

师生随音乐《草原上》《草原就是我的家》边唱边律动。

2、说一说师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站在了《草原上》,草原上有些什么呢?生讨论: (学生自由讨论大草原上的风土人情)师谈话:通过小朋友们的讨论,老师知道你们又一次领略了大草原上草儿青,羊儿肥,人儿喜的美丽景象,小朋友们对大草原真是太熟悉了,原来“草原就是你们的家”,那你们就是草原一-小牧民。

节奏练习,舞蹈配合1、读一读,(师生配合读节奏)2、议一议(1)学生复习讨论蒙古舞(扬鞭勒缰硬腕硬肩挤妍..,)(2)讨论四条节奏中可以选用哪些舞蹈3、跳一跳(1)分组自选一条边读边跳(2) 集体组合边读边跳(评析:第一步的“读一读”,解决了歌曲中的难点,为学好歌曲打下了基础。

第二、三步的“议一议、跳一跳”通过蒙古舞的复习,进一步了解蒙古人民的生活和草原风景。

)三、歌曲导入,牧民欢歌。

师谈话:草原人民能歌善舞,不仅能跳得一曲好舞,也能唱得一曲好歌。

瞧,他们来了。

(多媒体播放蒙古小牧民们在草原上载歌载舞的情景,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1、跳一跳(1) 出示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根据歌词选用节奏练习中的舞蹈,分组练习(2)舞蹈练习(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2、唱一唱(1)集体跟唱(2)寻找难点,解决难点(学生自己找难点,再请学生帮助解决)(3)完整演唱歌曲。

(4)讨论歌曲情感。

3、综合体验(1)编一编分组自由练习(a)用“x”和“x-”选用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双响筒碰铃串铃沙球)(b) 用舞蹈为歌曲伴奏(2)演一演集体表演.四、拓展延伸,表现歌曲。

师:在课后,大家可以收集更多的歌唱草原的歌曲唱- -唱,或者通过诗歌朗诵、或者创作、或者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

六、课堂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草原上》是三年级的教学内容,是第五册教材中唯一一个弘扬民族音乐的单元。

首先,简化理论知识。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不给孩子灌输复杂的音乐理论,而是简化其并转化成有趣、生动的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本课就先通过让学生听、唱、奏来感受音的时间长短,在无形中接受了这个感知后,然后再用简单的语言让学生知道长短音的基本概念。

再是做到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能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学习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在情境提示中让学生主动地去记歌词,并不是让学生去硬背歌词。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用这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用打击乐器表现长短音。

先让几个比较积极的学生来表演,以此给其他学生做榜样,这样就能调动起全班的表演欲望,在往下的分组创编表演能够顺利地进行。

因为在这个部分之前已试过让他们表演打击乐器,他们的学习已被调动起来,因此学生们都显得很积极主动。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为小组作努力取得好成绩,同时增强了与人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团体合作精神。

第二单元第2课:我是草原小牧民课题:我是草原小牧民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2、有感情地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3、通过听、唱、舞、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为歌曲创编不同的动作。

教学过程:一、感受大草原。

1、师:小朋友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

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瞧!(出示小红马画面)它来自辽阔的大草原,今天特意来请我们到它的家乡做客呢!想不想去?(想)那好,全体起立,我们拉好缰绳,摆好姿势,跟着小红马出发吧!2、律动:随《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做骑马动作。

二、走进大草原。

1、欣赏草原风光。

2、学跳筷子舞。

师:(出示筷子)咦?这是什么?(筷子)你可别小瞧它,在蒙古人民的眼里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似乎有些怀疑,那让老师给你们跳一段吧!(1)师示范动作。

手位:简单的筷子交叉敲击动作脚位:前蹲、后仰。

(2)师:怎么样?信了吧!谁学会了?(3)指名学生上台示范动作——师指导——台上学生带领大家一起跳——全体学生跟音乐齐跳。

3、变化筷子舞节奏。

(1)师:简单的筷子舞小朋友一学就会了,现在老师要给筷子舞变个魔术,你们仔细找一找,它变在哪?(2)师示范。

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加入XXX。

(3)学生说——练习XXX。

4、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啊!(出示节奏谱)变变变,你们瞧!这个新节奏变到这儿来了,老师用红色的符号表示,还变了一个动作在这儿呢!(师示范)5、师生合作表演节奏:我邀请你们跟老师合作一下,我来念前面的节奏,你们来念后面红色的节奏,可以吗?(1)师念前面节奏,生念后面。

(2)念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3)师:敲的这么好,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我来敲前面的节奏吧,你们还是敲后面的部分。

(师敲前面节奏,生敲后面)(4)师:用你们的节奏告诉老师它的节奏,让筷子发出声音吧!(学生完整敲击歌曲节奏)(5)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生随音乐齐跳。

(6)师:这么厉害,看来难不倒你们,如果让你们加入脚步来跳,会吗?6、加入脚步师生齐跳。

7、师生随音乐齐跳筷子舞。

三、歌唱大草原。

1、师:欢快的筷子舞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草原上小牧民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他们勤劳、勇敢、放牧、欢歌,你们听。

2、聆听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

3、随琴哼唱:你觉得小牧民在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跟着老师的琴声高兴的唱起来吧!4、指导缺点:“草儿青青羊儿肥”————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休止符、前倚音)5、随老师琴声再唱。

6、师生用欢快的歌声对唱:听到小牧民唱的这么自豪,老师也想来当一回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唱得更神气?(师生随琴接龙唱)7、师:唱得比老师还神气,我可有点不服气,我要拿出筷子,边唱边跳跟你们比一比。

师生接龙加入筷子舞表演唱。

8、师:小朋友的表演就像草原上一个个神气的小牧民,现在就让我们唱起歌,跳起舞,做一回真正的小牧民,好吗?9、拓展。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在草原上度过了快乐的一节音乐课,我们一起骑马、唱歌,最高兴的是一起学习了筷子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