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4.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2.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Ⅲ.当前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1991年后至今)
1.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两极格局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维持“一超多强”局面。
2.一超多强
①一超 --美国
②多强--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Ⅳ.当前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多极化
1.原因
①美国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而其建立单极世界的企业遭到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
57.依据“欧元”“统一护照”“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等信息,判断下列与其相关的组织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联合国
C.欧洲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
58.美苏争霸的两极解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B.“一 超多强”局面的暂时形成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第三世界国家的奋起
59.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政治体制的变化B.经济体制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D.社会制度的变化
60.克隆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的哺乳动物,它主要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
A.电子计算机领域B.原子能领域
C.现代生物技术领域D.空间技术领域
2012中考题
52.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导致了这一局面出现?( )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原因:两极格局的结束;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Ⅲ.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1)国际地位提高,政治经济实力大增,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3)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A.法西斯势力的侵略B.美苏争霸
C.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D.宗教纷争
55.标志着“冷战”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实施
.马歇尔计划的推行D.北约成立
5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C.美国资金的援助D.海外市场的扩展
5、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二)西欧.
1、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1)美国的大量援助(2)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3)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
3、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渐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4、意义:欧盟成立以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三)日本
1、日本经济发展原因:(1).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美国扶持日本。(3)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2、7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②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中国应对多极化趋势的对策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②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建立和谐世界。
A.欧洲联盟B.世贸组织C.联合国D.亚太经合组织
56.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华约建立B.东欧剧变C.苏联解体D.美苏争霸
57.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冷战”局面的开始与美国哪个总统有关?( )
3、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Ⅱ.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②丧失原因: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二)、经济格局的演变
Ⅰ.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
(一)美国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席卷美国,罗斯福采取新政,成效显著,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3、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东产没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地位下降。.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③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评价
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②但这一体系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3、结束:1939年二战爆发
Ⅱ.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又称雅尔塔体系1955-1991)
A.颁布《土地法令》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始两个五年计划D.通过1936年新宪法
3、影响:有利:经济往来障碍减少,企业可更多自由在世界范围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引进资金、技术发展本国经济是良好机遇。不利: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贸易中常处于劣势:跨国公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加大;拉大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2、表现:(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6)国际组织的建立;如: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C.彻底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这一体系没能移维持下去
53.“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王小丫给正在参赛的小张同学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他是美国人,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局面”。题目中提及的“他”是
A.华盛顿B.罗斯福C.林肯D.杜鲁门
54.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和主要因素是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统计表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6.7%
5.6%
5.3%
2.9%
9.6%
3.5%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安定的国际环境D.化程度最高”“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等文字,他查找的国际组织应是( )
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1)美国的扶持:为对付苏联,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2)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3)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4)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5)欧共体(欧盟)的建立。
3、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1)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美国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3)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4)引进最新科技成果;(5)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特别在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Ⅳ.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2)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促进经济的发展。(3)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4)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考察方式一
1、以选择题的方式考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一超多强政治格局的基础知识,考察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发展的情况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
典型例题
2011年中考题
52.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B.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A.罗斯福B.杜鲁门C.肯尼迪D.尼克松
58.右面漫画生动地反映了两极格局下的较量,其为首的两大国是( )
A.英国、苏联B.美国、中国
C.苏联、美国D.德国、苏联
59.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人口数量B.经济实力C.资源优势D.军事实力
4、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顺应潮流积极加入,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以往考察方式和典型例题
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都有美国的扶持;都注意引进最新科技成果;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5、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