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萃取和分液教案

萃取和分液教案

[板书]2.1、萃取
[过]我们先来认识这个新的仪器:分液漏斗。
[展示仪器]分液漏斗的组成,分液漏斗的活塞、盖子同漏斗本身是配套的。使用漏斗前要检验漏斗是否漏水。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投](1)定义: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3、分液的定义
4、萃取与分液的步骤
教学反思
宁夏育才中学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1-1-3萃取、分液
设计者
杨虹
教材分析
本节最后介绍了萃取、分液这两种新的方法,让学生对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使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又学习新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萃取和分液,认识分液漏斗,学生可以通过本节知识更深刻地体会化学实验的奥妙。
(水)大。
b.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互溶。
c.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发应。
[讲解+实验演示]那么,我们根据这些条件可以选择了四氯化碳,由于碘在四氯化碳的溶解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加入4ml就可以了,进行振荡。请大家注意振荡的操作: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注意放气怎么(强调放气的重要性)。振荡后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讲解+实验演示]我们通过实验来解释萃取的定义,我们知道碘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碘水呈黄棕色。碘是溶质,水是溶剂。取10ml饱和碘水,倒入分液漏斗中。接着,按照萃取的定义,我们要用另
一种溶剂加把溶质碘从碘水中提取出来,这另外一种溶剂的选择要符合一些条件。
[投](2)萃取剂的选择:
a.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
[讲解]静置后,大家发现漏斗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紫红色,这一层为碘的四氯化碳的溶液。上层溶液颜色变淡了,证明碘水中的碘已经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了,达到了碘和水分离的目的,这就是萃取。
[引导]大家想想,萃取后,如何分离?比如汤上面的油层是怎样弄走的?
(勺子舀,吸管吸,。。。。。)
[讲]我们试想一下,可不可以想办法使汤使下面流走,让油刚好留在容器中。容器下面有通道,汤从下面流走,在汤刚好流完时,关闭通道,这样汤和油不就分开了吗,这正好符合分液漏斗的结构。
[板书]2.2、分液
[讲解+实验演示]最后一步,就是把四氯化碳层和水层分开,这就是分液。首先,打开盖子(塞子),为什么?(平衡大气压)将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漏斗下端口靠烧杯壁。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为什么?(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投影总结]
(1)定义: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且密度不同)分开的操作。
[板书]萃取与分液的步骤:
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加入溶液,加入萃取剂,振荡
c.静置分层
d.分液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大家要掌握的是萃取剂的选择(三个条件),以及掌握萃取与分液的操作步骤。(四个步骤)
课后作业
书本P10,第1、5
板书设计
1-1-3二、混合物的分离和纯
萃取和分液
1、萃取的定义
2、萃取剂的选择原则
教学目标
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2、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步的认识。
3、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辨析能力。
教学
重难点
萃取原理;萃取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萃取的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用具
多媒体、实验1-4的仪器和试剂、
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及教学流程
备注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质过滤的方法得到比较纯的盐水,大家也知道了如果我们要把盐水变为淡水,该怎么做呢?
(蒸馏)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的衣服粘了油渍,可以用汽油擦洗,这就是萃取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的一种分离方法,叫做萃取与分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