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静电场及其边值问题的解法

第三章静电场及其边值问题的解法

路、选频等作用; • 通过电容、电感、电阻的排布,可组合成各种功能的复杂
电路; • 在电力系统中,可利用电容器来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以
减少电能的损失和提高电气设备的利用率;
如何求电容器的电容?
14
电磁场与波
1. 电容 电容是导体系统的一种基本属性,是描述导体系统 储存电荷能
力的物理量。
孤立导体的电容
界条件为

ED11tn
s
0
介质1

E1
1
1
注:媒质1为介质,媒质2为导体
导体
22
电磁场与波
静电位的边界条件
设P1和P2是介质分界面两侧紧贴界面的相邻两点,其电位分
别为ϕ1和ϕ 2
当两点间距离⊿l→0时,C与D趋于同一 点,取作电位参考点
1 2
媒质1 1
1 A
B 2
媒质2 2
D
l
C


2
2
n
1
1
n
S
• 若介质分界面上无自由电荷,即 s 0
2
2
n
1
1
n

导体表面上电位的边界条件:
常数,
n
S
电磁场与波
例 3.5 无限长同轴线内外导体半径分别为a,b,外导体接地,内
导体电位为U,内外导体间部分填充介电常数为ɛ1的介质,其余部
分介电常数为ɛ2 ,(a)图中二介质层分界面半径为c;(b)图 0 1
孤立导体的电容定义为所带电量q与其电位的比值,即
Cq
电位参考点为 无穷远处
例: 真空中半径a的孤立带电导体球,其表面电荷量为q,则电位?
q 4 0 a
C 40a
15
电磁场与波
两个带等量异号电荷(q)的导体组成的电容器,其电容为
C q q
U 1 2
电容的大小只与导体系统的几何尺寸、形状和及周围电介质 的特性参数有关,而与导体的带电量和电位无关。
电磁场与波
1
电磁场与波
• 静态电磁场:场量不随时间变化,包括: 静电场、恒定电场和恒定磁场
• 时变情况下,电场和磁场相互关联,构成统一的电磁场
• 静态情况下,电场和磁场由各自的源激发,且相互独立
本章内容
3.1 静电场基本方程与电位方程 3.3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容 3.4 静电场的边界条件 3.5 静电场的边值问题,惟一性定理 3.6 镜像法 3.7 分离变量法
s
0
21
电磁场与波
场矢量的折射关系 tan1 E1t / E1n 1 / D1n 1 tan2 E2t / E2n 2 / D2n 2
特例:场量只有法向分量,即θ1= θ2 =0
介质与导体间的边界条件
介质1
nˆ E1 1
1
介质2
E2
2
2
在静电平衡的情况下,导体内部的电场为0,则导体表面的边
将此组合充电至带电量Q,求每个球
的带电量和其表面电场强度。
a
b
解: 假定二导体球A、B相距很远, A
使二球上的电荷仍为均匀分布;并
B
且连线很细,其上电荷可略,即Q Qa Qb
Qa ,Qb 分别是A、B球的带电量。
对带电量Q的孤立导体球,容易求得球外离球心距离r处M点电场强
度为
E

Q
4 r2
取无穷远处为电位参考点,则其电位为
8
电磁场与波
由此,A,B球表面的电位分别为
a
Qa
4 a
,b
Qb
4 b
关键点
由于有细导线相连,二球的电位是相同,即
Qa Qb
4 a 4b
考虑到Q Qa Qb ,便可求得
a
b
Qa a b Q,Qb a b Q

E

Q
4 r2
知,A,B球表面的电场强度分别为
Ea
Qa
4 a2
Q
4 a(a b) , Eb
扇形区域填充ɛ1介质。求内外导体间的电场强度及内外导体表面线
电荷密度 l
ɛ2
解: (a) 利用高斯定理可得
当a<ρ<c:
D1
ˆ
l 2
, E1
D1
1
ˆ
l 21
U
当c<ρ<b:
D2
ˆ
l 2
, E2
D2
2
ˆ
l 2 2
c ɛ1 a
b
不难看出,上述条件满足分界面ρ=c处边界条件:D1n D2n (a)图
U
C sE ds l E dl
16
电磁场与波
计算电容的步骤: (1) 假定两导体上分别带电荷+q 和 -q ;
(2) 计算两导体间的电场强度E;
(3) 由
,求出两导体间的电位差;
(4) 求比值 C q ,即得出所求电容。
U
或: (1) 假定两导体间电压U;
(2) 由
,求出电场强度E;
(3) 根据
电位差有确定值,只与首尾两点位置有关,与积分路径无关。
5
电磁场与波
4. 电位参考点 静电位不惟一,可以相差一个常数,即
C ( C)
为使空间各点电位具有确定值,可以选定空间某一点作为参考点, 且令参考点的电位为零,由于空间各点与参考点的电位差为确定值, 所以该点的电位也就具有确定值,即
计算导体表面的电量;
(4) 求比值 C q ,即得出所求电容。
U
17
电磁场与波
例3.2 同心球形电容器的内导体半径为a、外导体半径为b,其间 填充介电常数为ε的均匀介质。求此球形电容器的电容。
解:设内导体的电荷为q,则由高斯定理可求得内外导体间的
电场
D = rˆ q
4p r2
E = rˆ q
4per2
当导体至于静电场中时,导体中将呈现静电感应现象,形成导 体中电荷的重新分布。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正电荷将沿电场 方向、负电荷沿其反方向向导体表面移动,同时,这些正负电 荷又形成与外场反向的二次电场来抵消电场的作用。最终导致 导体中的合电场为零,电荷运动停止,这种状态称为静电平衡。
我们的讨论都限于达到平衡状态以后的现象。
解: 设同轴线的内、外导体单位长度带电量分别为 l 和 l , 应用高斯定理可得到内外导体间任一点的电场强度为
内外导体间的电位差
ab
l ln(b / a)
2
故得同轴线单位长度的电容为
C1
l
U
2
ln(b / a)
同轴线
F/m
19
电磁场与波
例 3.4 如图所示的平行双线传输线,导线半径为a,两导线的
12
电磁场与波
3.2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容 静电场中的导体具有以下特征: 1.导体内部各处电场强度均为0 2.导体内部不存在任何净电荷,电荷都以面电荷形式分 布于导体表面 3.导体为一等位体,其表面为等位面
4.导体表面切向电场为0,而只有法向电场分量En
13
电磁场与波
任何两个导体都可看作一电容器 电容器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路中: • 在电子电路中,利用电容器来实现滤波、移相、隔直、旁
用二项式展开,由于 r d ,得
r1
r
d 2
cos , r2
r
d 2
cos
代入上式,得
表示电偶极矩,方向由负电荷指向正电荷。
电磁场与波
由球坐标系中的梯度公式,可得到电偶极子的远区电场强度
E r (rˆ ˆ 1 ˆ 1 )
z
P(r, , )
r r r sin
+q r1
d
o
r r2
Qb
4 b2
Q
4b(a b)9
电磁场与波
例 3.1 求电偶极子的电位和电场强度。 电偶极子:一对等值异号的电荷相距 一个小的距离d
解: 利用
在球坐标系中
z
+q r1
d
o
r r2
-q
P(r, , )
电偶极子
r1 r2 (d / 2)2 rd cos
r2 r2 (d / 2)2 rd cos (1 x)a 1 ax
轴线距离为D,且D >> a,求传输线单位长度的电容。
解: 设两导线单位长度带电量分别为 l 和l 。由于 D ,a 故
可近似地认为电荷分别均匀分布在两
y
导线的表面上。应用高斯定理和叠加原
理,可得到两导线之间的平面上任一点
P 的电场强度为
a
z
x D
x
两导线间的电位差
故单位长度的电容为
20
C1
l
U
0

有限差分法 有限元法 边界元法 矩量法

30
电磁场与波
3.5.2 惟一性定理 静电场边值问题归结于在给定边界条件下求解泊松方程和拉普 拉斯方程的问题。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方程的解是惟一的呢?
2
电磁场与波
3.1 静电场的基本方程和电位方程 1. 基本方程
微分形式:
积分形式:
本构关系: 3.1.2 电位定义 1. 电位函数的定义

即静电场可以用一个标量函数的梯度来表示,标量函数 f 称为静
电场的标量电位或简称电位。
3
电磁场与波
2. 电位的表达式 对于连续的体分布电荷,由 Q
故得 面电荷的电位: 线电荷的电位: 点电荷的电位:
ln
b a
a
从而得
E2
ˆ
U
ln
b
此结果表明, 0, 1 处边界条件成立 E1t E2t a
由前面二等式又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