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中的心理学

电影中的心理学

一,电影《发条橙》中反映了那种伦理学原理及日常应用经典性条件作用S-R/ 操作性条件作用R-S电影《发条橙》中反映了操作性条件作用R-S的对人物的影响。

影片中阿历克斯为缩短刑期,参加了一项“厌恶疗法”的实验人员。

通过不断的看各种令人发指的色情、暴力影片,强化阿历克斯对暴力的厌恶,并且在看纳粹暴行时,播放他最爱听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进一步的二级强化。

以至原本充满暴力倾向的他变成一个任人欺负的斯文人。

日常应用:该理论可以应用到教学当中,斯金纳将其归为五条程序教学原则:1,积极反映2,小步子3,即使反馈4,自定步骤5,最低错误率。

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育上的运用开辟了道路,并且,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用强化理论来指导安全工作,对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可起到积极作用。

注释:第一,积极反应。

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小的步子。

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第三,即时反馈。

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这种强化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第四,自定步调。

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程度上通常都有上、中、下之别。

传统教学总是按统一进度进行,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

程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按最适宜于自己的速度学习并通过不断强化获得稳步前进的诱因。

第五,最低的错误率。

教学机器有记录错误的装置。

程序编制者可根据记录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并修改程序,使之更适合学生程度;又由于教材是按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编制的,学生每次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从而把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

斯金纳认为不应让学生在发生错误后再去避免错误,无错误的学习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记忆,提高效率。

二,电影《人间狗镇》小镇中的人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极端决策,试用群体心理学有关原理解释?人间狗镇位于美国的洛基山区,位置偏僻,小镇的人以地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邻里一类群体。

小镇的人相对比较封闭,这个小群体有排外意识不太愿意接受格瑞斯,但后来小镇人接受格蕾丝以她的干各种农活为条件,不久得到了人们的收容和理解,群体中大多数人还是友善的,然而,当小镇的人发现她是警察通缉的犯人,镇民开始显露真面目。

在群体这个大环境下,加之镇民是冲动的,缺乏责任感的、愚蠢的,个体一旦参加到群众之中,由于匿名、感染、暗示等因素的作用,就会丧失理性和责任感,表现出冲动的,凶残的反社会行为。

镇民把格蕾丝像狗一样虐待。

在群体决定时,本来有不同意见者也碍于群体的压力而不再坚持己见,也会觉得集体的决策似乎是圣的。

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听从大家的意见。

汤姆这个本来追求格蕾丝的,憧憬着镇民接受格蕾丝的可怜的家伙,或许是在群体的归属意识驱动下,最后也加入到这极端的决策中虐待格蕾丝,并且出卖了她通知了黑帮。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灭顶之灾以悄悄来临。

三,《阿甘正传》中阿甘人格特点及形成原因分析?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的亚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

学生时代,他先天弱智,脚天生有点瘸,此时的阿甘处于“本我”人格状态,按照快感原则,要求满足原始本能的需要,对于各种感情未出现仔细分化,以单纯的感情代表所有类以感情,对珍妮的感情单纯,且对一切事情之因果演变,均以感情,欲望为动力,不考虑逻辑,对被人的追打,只知道跑跑跑这种最方便珍妮交他的解决方法。

她妈妈从小就对他说: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言外之意,顺着本能生活即可。

成年的阿甘最喜欢说的话是:“我妈妈说……”他妈妈告诉阿甘:遇到危险的时候要跑,跑得越快越好。

阿甘确实这么做了。

他喜欢跑步,就一直不停地跑,从来不问为什么。

也是因为他有这个特长,他跑进了大学橄榄球队,直到大学毕业了,还处于“本我”状态。

越战中,阿甘所在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了珍妮的嘱咐撒腿就跑,直到跑到了一条河边,这时,他才猛的想起自己的好朋友布巴还没跑出来,于是他又奋不顾身地跑回去救布巴。

此时的阿甘由“本我”向“自我”人格状态转变,“自我”渐占上风,有自己的想法,重视友情,冒着被炸弹消灭的危险就出来自己的战友。

回国后在一次反战集会上遇见珍妮,阿甘对人的各种情绪,观念细分化,不再含糊,此时的阿甘对珍妮已经有爱的感觉,但调节本我之原始需求以符合现实环境之条件下,阿甘没有强迫珍妮达到自己的“本我”欲望,珍妮再次离开。

因为坚守与布巴的承诺,阿甘成为捕虾船长发了财并鼓励布巴奋斗,没有双脚的布巴开启了新的人生,此时的阿甘可以说渐入“超我”状态。

母亲的去世,让阿甘离开了捕虾行业做了一名园丁。

一天,珍妮回来了,与阿甘生活了一段时间,离开后三年,阿甘收到珍妮的来信,去了珍妮的住处,并得知珍妮为他生了一个小孩。

虽然珍妮此时得了不治之症,但阿甘没有嫌弃珍妮,并娶她为妻,在道德层面讲是“超我”占上风。

珍妮去世后,他独自一人负担起抚养儿子的义务。

阿甘人格全面向“超我”转变。

注释:本我(ID):本然的我,遵循快乐享受原则,受生、死本能之支配。

Ex:潜意识之舌误现象、笔误现象。

为达成趋乐避苦的目的,本我采取两种历程以为因应,一为生物层面的"反射动作",另一则为精神层面的"原始性思考程序"(a) 对一切事情之因果演变,均以感情、欲望为原动力,不考虑逻辑。

(b) 没有时间、空间的观念,所以也不受时空的限制。

(c) 一切事情均以动作来表现。

(d) 对于各种感情均未有仔细的分化,常以单纯且极端的感情代表所有类似之一群情感。

(e) 对于事物之划分不甚明确,很容易产生凝缩(condcnsation),转移(displacement)。

自我(ego):现实原则,衡量客观现实的规范,有理性、有组织,符合大众期望。

其功能有下述四端:(a) 获得基本需求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的生存;(b) 调节本我之原始需求以符合现实环境之条件;(c) 管制不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d) 调节并解决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

自我的行为是受现实原则所支配,其行事准则是:(a) 判断是否实在,而非空虚的幻想;(b) 考虑是否可能,符不符合现实,斟酌利害关系,及考虑后果如何;(c) 必要时得控制欲望,延迟其满足的时间;自我运作或精神活动,则是遵循"衍生性思考程序"(secondarythinking process) 其特点如下所述:(a) 以逻辑为其思考步骤,应用逻辑解释事情的因果关系。

(b) 以语言代替动作。

(c) 各种情绪、观念都精细分化,不再含糊不分、混为一体。

(3) 超我(super ego):高超理想,遵循完美道德原则,良心、道德至上。

超我包含三个重要部份:(a) 自我控制(b) 自我理想(c) 良心超我的主要功能有三种:(a) 阻止本我的冲动,特别是具有性及攻击冲动的本能,因这两种冲动的表达,特别会引起社会的高度的谴责。

(b) 说服自我以道德目标代替现实目标。

(c) 鼓励人们奋力追求完美四,电影《记忆碎片》中的主人公属于那种失忆类型,心理学关于遗忘原因的解释?主人公属于“短期记忆丧失症”只能记住十几分钟的事。

心理学关于遗忘的原因的解释有四种:1,衰退论:强调生理过程对记忆痕迹的影响,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

2,干扰论:认为遗忘解释为新旧经验相互干扰的结果,新旧经验彼此干扰或抑制是遗忘的原因。

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称后摄抑制。

3,动机论:弗洛伊德认为,回忆痛苦经验时,使人回到痛苦的过去,为避免痛苦感受在记忆中复现,因而当事者将意识中不愉快的经验,压抑到潜意识之中,此种现象称为动机性遗忘。

4,认知论:认知心理学是从记忆检索的角度研究遗忘,将遗忘解释为记忆检索困难的结果,而检索指引的适当与否,是形成检索困难的主要原因,如果指引不足或不当,或与学习时的情境脱离太远,形成检索困难,就会造成遗忘。

主人公莱昂纳多,产生遗忘的原因属于第三种动机论,有点类似与《禁闭岛》的主人公。

他潜意识里不愿接受妻子被自己杀害的痛苦回忆,导致他只能记住十来分钟的事。

自骗性防御机制让他选择为妻子报仇的方式,来抵消自己对亲手杀死妻子的愧疚。

但杀了两个John G后,莱昂纳多依然没有从中摆脱,依然寻找着早以被杀的John G。

五,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影响婚姻与爱情稳定因素?毛主席说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婚姻是爱情修得的正果。

然而现代社会,婚外恋已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每年都有许多家庭经受这样的折磨。

分析这种不稳定因素首先从爱情分析。

爱情分为三种成分:亲密,激情,承诺。

所谓的亲密是指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于爱情的情感成份。

激情是指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的动机驱力,属于爱情的动机成份。

而承诺则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分,短期的部分是指个体“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的部分是指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属于爱情的认知成份。

随着认识的时间增加及相处方式的改变,上述的三种成份将有所改变,爱情的三角形会因其中所组成元素的增减,其形状与大小也会跟着改变。

三角形的面积代表爱情的质与量,面积愈大,爱情就越丰富。

当爱情到达了一个长期承诺的阶段,产生了婚姻,有着丰富爱情为铺垫的婚姻必将是稳定的六,选一熟悉电影就其中心理原理给予说明?电影《死亡实验》,人格心理学-----本我的爆发:先从狱警讲起:狱警的头头伯瑞斯,平时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实验开始前的那句话“过去7年我从未迟到过”让人印象深刻。

他在真实的社会里生活,社会逼迫着他,或者说他“超我”过分强大,用强烈的社会意识压抑自己。

还有另一个胖狱警现实社会里懦弱胆小,这两个典型以及另一些狱警----社会里平凡的普通人。

当他们在这个实验中得到了一个正经使用权力的机会,并且实验一开始,试验者就给了"狱警"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犯人必须遵守规定,如果不遵守,不管什么原因都是犯人的错误,你可以惩罚他们.在这种暗示下,"狱警"们潜藏在潜意识中的暴力本能被一点一点唤醒,狱警进入监狱之后,便彻底脱下了套子,将本我展现了出来,于是,他们最可怕的一面,潜意识的暴力,被激发出来,宣泄的方式,就只能是那些罪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