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教育层次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分校__________ 教学点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制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市级电大初审意见专业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初审意见:(盖章)年月日省电大终审意见(盖章)年月日初评成绩:论文(设计)成绩:论文(设计)成绩:论文(设计)成绩:台州社区大学直属学院“一村一”农民大学生乡镇企业管理(专业)专科调查报告题目:关于台州市黄岩凌峰纸箱厂薪酬管理的调查报告分析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专业乡镇企业管理年级 2010学校台州电大二○一二年五月目录(注:三号黑体居中,中间空四个字)(空两行,以下小四宋体,行距20磅)一、(一)(二)二、(一)(二)三、(空一行)如:关于完善黄岩凌峰纸箱厂薪酬管理体系的调查报告(注:三号、黑体、加粗、居中)(空一行)(小四黑体)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凌峰纸箱厂员工心理以及薪酬管理存在的漏洞,并加以解决。
调查时间:2011年10月10日调查地点:黄岩区北城街道办事处长塘村工业区822号调查对象:台州市黄岩凌峰纸箱厂全体员工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谈经过与方法:通过现实状况、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了解,进而提出主要观点来;如:关于黔东南州乡镇企业集聚区调查研究报告调查目的:……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方式:……(正文篇幅要求不少于4000字)(正文行间距为20磅。
段落开头空2字)根据黔乡企局通〔2007〕5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开展乡镇企业集聚发展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对产业集聚发展工作的研究和指导,按照省局和州政府关于突出抓好城镇型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努力增加城乡人民经济收入,促进城乡各项事业和谐发展,我局抽调专人对全州乡镇企业集聚区开展一次摸底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黔东南州乡镇企业集聚发展的基本概况(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左起空2字,下同)(二级及以下标题小四黑体,左起空2个字。
下同)历史发展到21世纪,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根据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精神,结合黔东南州的具体实际,提出“农业稳州、生态立州、工业强州、科技兴州、旅游活州”战略构想,抓好全州经济发展;随后又提出“四圈一区”的区域经济产业布局的思路调整产业结构。
为了发展好地方经济各县市在“工业强州”思路的鼓舞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发展工业经济,切实做到“以工促农、以工补农”,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县域经济实力得到增强。
据调查,全州乡镇企业形成凯里市、镇远黔东工业园区、凯里经济开发区、施秉七里冲工业园区、岑巩思州工业园区、麻江谷洞、碧波工业带,黎平德凤、洪州工业带和丹寨龙泉、兴仁工业带等乡镇企业集聚的小区。
2006年,全州共有100万元以上收入的企业27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0户,从业人员达到22644人,完成产值317797万元,完成增加值58411万元,各项指标均比上年有所增长。
这些企业涉及煤炭开采、有色金属采选、有色金属冶炼、黑色金属冶炼,化工、医药、建筑建材、木材加工、食品加工、餐饮住宿,种养业等行业(见调查表)。
现就乡镇企业集聚情况介绍如下:镇远黔东工业园区:黔东工业园区于2000年10创建,由贵州省第一工业设计院勘测规划设计,2001年4月经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总规划面积50K㎡,其规划为:重工业区、商贸区、生活服务区、科技生态区、能源开发等多个区。
工业园区实行封闭运行管理,并成立了工业园区管委会。
招商(乡企局)、财政、国土、建设、公安、工商、国税、地税、电信等机构负责全方位服务,为投资者办理项目批文,相关证照手续,做到诚信服务、为企业的生产生活保驾护航。
到2006年驻园区企业32户,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3户,木材加工业3户,化工企业4户,黑色冶炼企业14户,有色冶炼企业2户,水电开发企业5户,玻璃制造企业1户、从业人员达到2840人。
这些企业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5379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477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9.2%和28.27%。
在建项目:投资30多亿元建35KV、110KV、220KV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约20 K㎡,日供水2万吨的供水管理,移动通讯机站3座及网架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形成“四通一平”。
已集聚各类乡镇企业达50余户,其中生产型企业38户,投入运营的32户。
湖南五陵公司首期投资50亿元,装机2×60万KW的黔东火电厂一期工程1号机组已基本竣工。
另外总投资74亿的林浆一体化项目,年产120万吨水泥干法生产线项目,年产40万吨氢氧化铝项目,年产5万吨硫酸钡等大项目相继入驻园区破土动工。
凯里乡镇企业集聚区:凯里市是全州乡镇企业发展较好的地区,集中较多产值100万元以上的乡镇,它的乡镇企业多数集中在城区,龙场镇、鸭塘镇、舟溪镇。
2006年,该市完成乡镇企业产值22.97亿元,完成增加值4.37亿元,有完成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19户,占全州的29.26%,其中煤炭开采企业26户,从业人员5378人,完成产值11712万元,完成增加3156万元;造纸及纸制品企业3户,从业人员77人,完成产值1174万元,完成增加值245万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户,从业人员448人,完成产值3863万元,完成增加值729万元;有色金属冶炼4户,从业人员910人,完成产值49424万元,完成增加值4403万元;黑色金属冶炼2户,从业人员215人,完成产值3445万元,完成增加值400万元;建筑业8户、从业人员4549人,完成产值17155万元,完成增加值4233万元;餐饮住宿业7户,从业人员939人,完成产值4214万元,完成增加值862万元;其它类型企业21户,从业6428人,完成总产值18486万元,其它类型企业21户,从业6428人,完成总产值18486万元,完成增加值4389万元。
目前凯里市形成大友庄、鸭塘、舟溪、龙场、万潮等乡镇的乡镇企业集聚区,小区的乡镇企业发展初具雏形,基本达到水、电、路、通讯四通的条件要求。
凯里阳光铝业公司二期工程已经投资建设,到明年可望形成10万吨电解铝的生产规模。
目前,凯里市正在加快招商引资步伐,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为投资者前来投资保驾护航。
凯里经济开发区:中共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创办凯里经济开发区,就是为了调整黔东南州工业经济布局,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增加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把开发区办成全州招商引资的示范点。
凯里经济开发区创办于2000年7月23日,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凯里经济开发区位于凯里市郊鸭塘镇翁义村,下司镇的白午村,规划面积65.43 K㎡,人口1.2万人,开发区管会被授予县级人民政府的全部管理职能和权,计划单列,财政独立。
2005年12月30日通过国家审核,成为省内首批获国家认可的省级开发区。
开发区规划建设总体用地面积25.8 K㎡,其中城市建设用地7.74 K㎡、工业用地8.12 K㎡、预留发展用地9.94 K㎡。
到2006年底,共引进各类项目60个,其中工业项目27个,其它项目33个,涉及生物制药,特色食品加工、电子、原材料和制造业。
2006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06亿元,规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97万元,乡镇企业完成GDP 占全区GDP的41%,经过几年来的发展,行业增势良好,电子、医药等项目实现的产值、增加值分别占全区的35.43%和49.68%;冶金项目实现的产值、增加值分别占全区的64.57%和50.32%。
企业由于资金的制约,生产尚未达到设计规模,未形成规模效益。
施秉县七里冲工业园区:施秉县七里冲工业园区,创建于1999年7月,规划占地面积10 K㎡,经黔东南规划设计室设计,2003年经该县人民政府批准。
该工业园区位于县城南郊七里冲,距中心3.5 K ㎡,现入驻企业7户,其中化工企业1户,非金属制品企业3户,有色冶炼企业3户。
2006年完成工业产值46153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226万元,从业人员2394人。
由于该区近几年来注重抓旅游业发展,对工业项目的招商工作有所放松,因而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没有根本上增加,另外因环境治理要求严,企业放慢了发展速度,恒盛公司这两年处下滑之势。
岑巩县思州工业园区:思州工业园区经该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于2003年5月19日,规划面积16.45 K㎡,目前入驻企业14户,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3户,木材加工1户,黑色冶炼企业8户,化工企业1户。
2006年从业人员1706人,完成工业产值35616万元,比上年增长35%,完成工业增加值9706万元,比上年增长36%。
园区实行统一管理,并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项目审批和各种证照办理实行集中办理,全方位为投资者搞好服务。
麻江县谷洞、碧波工业带:麻江县近几年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充分利用铁路沿线区位优势,开展招商引资。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得到了一定效果,形成谷洞、碧波两个产业带,使地方经济实力得到增强。
谷洞工业利用谷洞火车站的交通优势,创建于2001年,规划面积8.3 K㎡,目前入驻企业14户,其中非金属制品业5户,黑色冶炼企业8户,木材加工企业1户;2006年从业人员986人,完成工业产值17253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248万元。
碧波工业带利用麻江火车站交通优势,规划面积7 K㎡,目前入驻企业13户,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6户,黑色冶炼企业6户,金属制品业1户。
2006年从业人员533人,完成工业产值7961万元,完成增加值1984万元。
两个工业区水、电、路、通讯基本达到“四通”,工业小区的雏形已形成。
黎平德凤、洪州工业带:黎平近几年通过开展招商发展乡镇企业,基本形成德凤、洪州两个乡镇的集聚区,乡镇工业小区的雏形基本形成,德凤镇企业主要是木材加工、谷物加工和植物油脂加工,而洪州则利用硅矿优势集聚了5户工业硅生产企业。
两镇目前入驻规模企业共12户,德凤镇7户,生产规模稍小些;洪州5户企业生产规模稍大些。
2006年这12户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943人,完成总产值26843万元,完成增加值4987万元。
丹寨龙泉、兴仁乡镇工业带:丹寨近几年开展招商引资发展了一些乡镇企业,取得了一定效果,基本形成龙泉、兴仁两个集聚区,共有企业9户,其中龙泉5户、兴仁4户,涉及有色金属采选,食品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和有色冶炼等行业。
2006年这些企业完成从业人员达581人,完成总产值8864万元,完成增加值189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