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识及可追溯性规定

标识及可追溯性规定

产品的检验状态标识采用 Q.C.印章。盖有 Q.C.印章的合格产品方可转序、入仓。 A.半成品经 QC 检验合格,则在《半成品记录》标贴上该工序下方方框内盖 QC 印章; B.成品经 QC 检验合格,则在《成品记录》标贴的“QC PASSED”栏盖 QC 印章;
C.成品经 QA 检验合格,则在《成品记录》标贴上加盖 QA 印章; D.如为试产品验收合格,则盖三角形“试产检验”章,表明试产产品允收,可转序、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报废的产品则张贴《报废》标贴表明不合格品报废处理,需填写的内容至少包括:产品名称、 编号、报废原因、检验内容、批准人;《不良品返工卡》中按 Q.C.组长填写的不良项目指示需 “返修”或“挑选”返工,标贴上需填写的内容至少包括:产品名称、编号、不良项目名称、 要求返工时间。生产部或仓库人员须将不合格品摆放到车间或仓库的不合格品区。 可疑产品,指无状态标识或标识不清晰以及由于发生异常造成不能准确判断其状态的产品,如: 超出保存期限、倾倒等,必须以箱/卡板为单位即时张贴醒《隔离待处理》标贴。《隔离待处理》 表示该产品疑为不合格,QE 暂时无法做最终判定,需等待实验或与顾客协商。标贴需填写的内 容至少包括:产品名称、编号、缺陷描述、隔离原因、隔离数量、预计完成时间、执行人和批 准人签名。 3.5.5 特采产品的标贴 顾客同意特采的产品,按顾客要求相应标识,或张贴顾客指定的或公司《超差回用》标贴, 需填写的内容至少包括:产品名称、编号、超差描述。 3.6 产品可追溯性 3.6.1 以上所有标贴及标贴中的记录,印章都要与物料或产品的检验记录对应,满足对产品的可追 溯性要求。 3.6.2 转序过程中,包括焊接、装配等加工工序中,按先进先出的原则从中转仓领取够一至两天生 产所需的半成品,拆包装前记录“日期”、“型号”、“LOT NO”、“编号”等几项于《半成品领 取记录》中,加工完后重新填写标贴,并由 QC 验收签章。追溯生产批次由《半成品领取记录》 中取得该一、两天的批号情况、生产情况,货品的责任人员,同数量及时间追溯均可在计算 机软件中进行。 3.6.3 制造课文员每天将<<生产速报表>>各项全部输入电脑系统中,记录每天每班生产情况,货品 的责任人员、数量及时间追溯均可在电脑系统中进行查询。 3.6.4 在可追溯性场所,通过产品外箱上的标题贴记录:产品标号及与之对应的产品 LOT NO.进行 追溯。
1.3 在顾客或法律法规要求的其他可追溯性要求的所有场合,都需明确规定需要的标识(包括标识内容)
及标识方法。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装配事业部所有物料(包括所有直接用于构成产品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及
其他部品)、产品(包括半成品、成品)。
3.0 管理规定:
3.1 本公司所采用的主要标识方法:标贴、印章、摆放区域的划分,以及直接将标志制成于产品上;
日期、箱号、装箱数量;
3.3.4 制造课组长根据〈产品清单〉、〈产品零件清单〉及相关作业指导书,指导操作工选用及填
写产品记录标贴;有后工序加工的用《半成品记录》,无则用《成品记录》;并填写顾客、型号、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
3.3.5 产品外箱每箱只允许有一张“产品记录标贴”,正向贴于箱壁有箱型尺寸标记的侧面之右上
3.2 物料标识
3.2.1 所有来料物品,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包括包
3.2.2 物料的状态(待检、合格、不合格、特采)标识
通过标贴、印章及划分摆放区域的方式标识物料的状态。
;辅助材料(包括包装材料、消耗品等)在供应商原有标贴贴上加盖红色 IQC 印章;
角,应贴平实,方向同箱均应向上,不应贴歪。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4 产品加工状态(已加工、待加工)标识
3.4.1 在《成品记录》、《半成品记录》标贴上标明产品的加工状态: 后工序车间组长按《产品清单》核对产品是否有再下一道工序,有则通知操作工在需送加工的
物料除进行印章标识外,在摆放区域上按照“不合格隔离区、合格储存区”;辅助材料仓还
需划出“来料待检区”。合格物料(包括放宽接收或已加工/挑选后的特采物料)放在
合格储存区,不合格物料(包括待加工/挑选的特采物料)放在不合格隔离区。
3.3 产品标识(包括半成品、成品)
3.3.1 本公司产品标识采用《成品记录》、《半成品记录》标贴(以下简称产品记录标贴),或顾客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亿和精密工业控股有限公司
标识与可追溯性规定
文件编号:
文件版次: A/0 页次: 1/9
拟订部门:
装配事业部
发行部门:
装配事业部
适用范围:
亿和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拟订日期:
2006 年 10 月 16 日
生效日期:
2006 年 10 月 16 日
半成品箱外的《半成品记录》标贴上列明的下一工序对应之“○送”上打“√”,表明该箱产品 需送该工序加工; 对于某工序中已加工的产品,由操作工在箱外《半成品记录》标贴上该工序对应的“□记”的 □上打“√”,表明该箱产品已加工。
由最后一道工序车间操作工将红色《半成品记录》标贴更换为绿色《成品记录》标贴。 3.4.2 不同工序的半成品只能分别摆放在指定的半成品区,成品则入成品仓。 3.5 产品检验状态(待检、合格、不合格、可疑待定、特采)标识
开摆放。 车间生产线周围用黄线框住的范围为工作区域,该区域所摆放的产品均为正在生产加工的产
品(尚未标识);不良品置于“不良品暂放处”的箱内;黄线区域边,标识了“待检 区”的区域摆放制造部做好产品标识等待 QC 检验的产品(无 QC 印章);标识了“合 格品区”的区域摆放 QC 验收合格的产品(盖有 QC 印章)。“不合格品”区域内放置验 收不合格的产品。 中转仓、成品仓都需划分出“待检区”、“不合格品隔离区”、“合格品区”,分开摆放不同检验 状态的产品。 3.5.3 不合格产品的标识 对于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必须以箱/卡板为单位立即张贴《不良品返工卡》标贴;已判定为
入仓。 E.如为返工重检的合格产品,在箱外“LABEL”左上盖红色“RWK PASS”印章,不合格
按照 3.6 之要求处理。 QC 印章为红色,且 Q.C.印章上的“Q.C. NO.XX”(所有 QC NO.不重复)也可追溯到对应的检
验员。 3.5.2 划分区域:待检区、合格区、不合格隔离区,将待检产品与已检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分
配布
□总经理
□ISO 事务局 □资源部
□工程部
□营业部
□财务部
□生产部 □
核准:
管理者代表:
ISO 审查:
□品管部 □采购部


拟订: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日期:
日期: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日期:
日期: 2006 年 10 月 16 日
版本 A/0
生效日期 2006-9-1
文件履历页
制/修订原因
修订内容
新规作成
申请 审核 批准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1.0 目的: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1 确保按顾客的要求明确所有物料和产品的唯一性编号,并准确标识在所有物料及产品的外包装上。
1.2 确保所有物料、产品(包括半成品、成品)之加工及检验状态的标识。
指定的产品标识标贴。
3.3.2 由技术课制定〈产品清单〉、〈产品零件清单〉及相关作业指导书,规定产品的唯一编号。制
造部根据〈产品清单〉及作业指导书在产品的包装箱外标贴产品记录标识。品质部检查组人
员负责检查产品标识填写内容及张贴位置的正确性。
3.3.3 产品记录标贴上需记录的内容至少包括:顾客、型号、产品编号、产品名称、LOT NO、生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