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识和可追溯性

标识和可追溯性

1 目的
为了正确识别产品、属性及它们的质量状态,防止发生混淆,使产品质量具有可追溯性,必须对产品进行标识。

2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规范产品实现过程中的产品、工件及工艺用料的标识管理,非产品用的各类采购产品也应按本文件执行。

3 相关文件
Q/CD 424.01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Q/CD 830.0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CD 850.01 持续改进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主管本公司产品实现过程的标识和追溯性管理工作。

4.2 质管部负责产品检试状态标识的管理和有效性的控制。

4.3 生产部归口负责产品实现各过程的标识管理。

4.4 供应部负责外购外包产品的标识
4.5 销售部负责成品标识管理。

4.6 生产单位负责本单位产品的标识管理和不同产品状态的区域划分及所有标识
的维护。

5 工作程序
5.1 产品标识
5.1.1 标识是识别产品特性或状态的标志或标记。

它包括产品实现和运作过程中
的采购产品、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

5.1.2 技术部在产品实现过程的相应技术文件中规定产品标识的内容、标识的方
法和标识的部位(或区域)。

5.1.3 生产部下达任务的同时需明确产品(批次)标识或可追溯性(产品编号)的要
求。

5.1.4 生产车间按技术文件要求上规定的标识内容、方法和部位(或区域)实施标识
工作。

5.1.5 产品标识可采用铭牌、质量流程卡、粉笔书写等其他适用的方法进行标
识,对不同的产品状态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标识:
a) 库房内材料用库卡进行标识;
b) 加工过程中的产品用产品名称、工作号、图号进行标识(一般写在生产质
量流程卡上);
c) 成品用铭牌标识。

5.2 产品状态标识
5.2.1 产品状态标识是公司在产品实现过程中为识别产品的质量状态,防止错用
和误用不合格品,应对产品质量状态(待检、合格、不合格、待处理)及加工状态(已加工、待加工)进行标识。

5.2.2 产品状态标识分类
––––测量状态
待检;合格;不合格;待处理。

––––加工状态
已加工;待加工
5.2.3 产品状态标识形式可用印章、质量流程卡、标签、标牌、颜色、箱(盒)、
容器、区域及粉笔书写的方式进行。

5.3 产品的可追溯性标识
5.3.1 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应对产品进行可追溯性标识,可追溯性标识具有唯
一性。

产品及零部件唯一性标识由技术中心负责确定。

确定原则是:
a) 成台产品包括成套配件应有可追溯性标识;
b) 关键件、重要件应有可追溯性标识;
c) 有工艺配对要求的零部件应有可追溯性配对标识;
d) 其它有必要作唯一性标识的工件在设计、工艺文件上注明标识要求。

5.3.2 设计(或工艺)在图样(或工艺过程卡)上对标识的形式、位置、尺寸、方式、
工序进行规定。

5.3.3 唯一性标识的形式和使用范围
a) 产品序号––––用于成台产品或成套配件;
b) 工作号加顺序号––––用于零部件(标识内容较长、工件较小无法作标
识时,允许在不会产生混淆的原则下适当简化,但要按图、卡或技术
处理单上规定);
c) 生产月份加顺序号––––用于工艺配对的零部件。

5.3.4 可追溯性(唯一性)标识的方式
a) 铭牌;
b) 钢印;
c) 电蚀笔写字;
d) 铸字;
e) 油漆;
f) 质量流程卡
5.4 采购产品的标识
5.4.1 待检状态:采购产品进入公司后,由库房管理员把产品放在“待检区”或
在产品上挂上“待检”标签 (牌)。

5.4.2 合格状态:采购验收合格的产品入库后分为合格或待加工状态,库房管理
员需用标识牌或插卡标识的方法进行产品标识。

标识的内容包括:零部件编号、名称、入(出)库数量、日期、生产厂家等,对原材料要用签、卡等标识材料的名称、规格、入厂日期、生产单位等。

不合格状态:当验收不合格时应及时挂“不合格”标签或放置不格品区,并按Q/CD 830.0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审理。

5.5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标识
5.5.1 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在制品、半成品,车间使用“质量流程卡”等
标识其名称、图号、生产日期、质量状态等内容。

对于待加工品和已加工品根据工艺文件的要求,放置于不同的区域,实现定置管理。

对于待检产品需放置在待检区,或挂“待检”牌,对于合格品作出标识,对于经评审为不合格品的报废件,由检验员用记号笔或贴不干胶“废品”标识,废品由生产部放置废品区,对于评审为返工/返修的产品,由检验员挂“返工/返修”标签。

5.6 成品标识
5.6.1 产品标识
对成品标识采用铭牌标识的方法。

在铭牌上需标明型号、规格、出厂日期等。

5.6.2 状态标识
成品已加工装配完毕后只有测量状态标识。

A) 合格状态:成品检测(试验)合格,由检验员填发产品合格证;
B) 不合格状态:“检验记录”中的不合格项或检查不合格时作不合格标识,
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5.7 产品待处理的标识
对已进行检测产品(包括采购产品、中间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成品),其检验测量数据未验证之前或对产品发生疑问时,由负责该项检验工作的检验员做好“待处理”标识。

5.8 标识的保护
5.8.1 产品标识应清晰、牢固,不因产品流转中诸因素的影响而损坏或消失。

5.8.2 在产品实现和生产提供过程中,各部门要对产品标识和产品状态标识进行
保护,严禁涂抹、撕毁,应保证标识整洁、醒目、完好。

6 质量记录
6.1 如发现产品标识、唯一性标识不明、混淆等情况应及时报告本单位主管领
导,如发现产品质量状态标识不明、混淆等情况应及时报告质管员,必要时重新检验,重新标识。

6.2 对需可追溯性要求的零部件由质管员填写ZJ750.01—01《可追溯性零部件记
录表》,质管部主管校核,质管部部长批准后,纳入存台记录存质管部。

7 相关记录
ZJ 750.01-01《可追溯性零部件记录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