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岁时节日民俗
❖ 1、农事节日 ❖ 2、祭祀节日 ❖ 3、纪念、庆贺节日 ❖ 4、社交、游乐要节日活动: 1、 除夕逐傩 (驱逐役鬼)
跳傩舞
傩(nuó)面具
傩戏 巴渝舞 阆中展示川北民俗风
2、门神与春联
神荼和郁垒
神荼和郁垒陕西社火脸谱
门上书“神荼郁垒”驱鬼。元 旦,写神荼郁垒四字贴门上。 (同治《公安县志·风俗》)
第一章:
岁时节日民俗
一、岁时节日的概念
主 二、岁时节日的由来 要 三、岁时节日的类型 内 容 四、重要的岁时节日
五、传统岁时节日的文化特色
一、岁时节日的概念
岁时,指的是一年中的节气时令。《说文》:“岁,木星
也。”
很多时令中,贯穿着某种风俗活动内容,形成相对 固定的节日,就是岁时节日。
端午节的来历?
一是纪念屈原说。 二是迎涛神说。 三是龙的节日说。 四是恶日说。 五是夏至说。
附:屈原之死
端午节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
(五)中秋节
五彩缕系臂驱鬼。
端午,采艾,采杂 药,掘百草竞渡, 以五彩缕系臂,避 兵及鬼。
(《明代监利县志汇 编》第八卷)
长命缕
六、传统节日的文化特色
(介子推“血书”)
“足下” “清明柳” “之推燕” (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禁食三日
晋文公 介子推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 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 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 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 端五、重五、端阳等。
(一)鲜明的农业文化特点 (二)浓厚的伦理观念和人情味 (三)教化万民的工具
思考题: 1、传统岁时节日有哪些类型? 2、传统岁时节日的文化特点是什么?
相传远古时候, 神荼与郁垒为一 对兄弟,兄弟俩都擅长捉鬼,如 有恶鬼出来骚扰百性,神荼与郁 垒俩便将其擒伏,并将其捆绑喂 老虎。
后来人们为了驱凶,在门上画神 荼、郁垒及老虎的像驱鬼并流传 至今。左扇门上叫神荼,右扇门 上叫郁垒,民间称他们为门神。
五代开始以钟馗kuí为门神
门神尉迟敬德和秦琼
(3)除夕守岁、放爆竹
❖ 与二十四节同时并行的节日,在我国主要表 现在各月朔、望日。如正月初一、道教 的 “三元”、八月十五。
❖ 除了初一、十五为节以外,古代又以甲子、 干支排列日、时,因此又出现了许多逐渐上 升为节的“日” 。比如,“上巳”(三月初 三)、“上九”(正月初九) 、“午日”(端 午) 等。
❖三、岁时节日的类型
”
(三)清明节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
2008山西介休绵山中国清明节(寒食)
春秋战国时代 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之子 奚齐 逼太子申生自杀 弟重耳(晋 文公)出逃 介子推 绵山(今山西 介休县东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相对固定的节日,节日中有特定的民俗活动,这是 岁时节日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二、岁时节日的由来
岁时源于古代历法,节日源于古代季节气候,简 单地说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排定的 节气时令。
古代农历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在十二个月中, 按一年气候的变化过程,分为五天“一候”,三 候为“一气”,十二个月共分为“二十四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中 ❖ “只许州官放火,不
•宋·辛弃疾《元夕》:“东风夜放
许百姓点灯。”
国 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
❖
的
袁世凯禁元宵(袁
“ 情
消),改称“汤圆”、人
“粉果”。
节
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 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 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暮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代的“爆竹”习俗
后世的爆竹
(二)元宵节 吃汤圆 猜灯谜 赏花灯 耍龙灯 舞狮子
❖ 宋有元宵“放灯”习 俗。
❖ 田灯 “本州照例 放火三日”。
•宋·欧阳修《元夕》:“去年元夜
元 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宵 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 节 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
春衫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