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1,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77期)Total No .277收稿日期:2011—09—28作者简介:刘文婷(1987—),女,山西平遥人。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思想和学前比较教育研究。
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的新探究刘文婷(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自由教育思想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系统阐述了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的目的、内涵和实施。
认真分析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无疑可为我国当代儿童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蒙台梭利;自由教育;自我教育中图分类号:G40-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063—03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世界教育史上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
她在幼儿教育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儿童世纪的代表”。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自建立以来,便掀起了一股蒙氏热潮,在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影响深远。
蒙台梭利吸收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精华,融合了当时医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的发展成就,结合自己在“儿童之家”的实践工作经验,建立了一套庞大的教育思想体系。
其中,自由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重要特色。
它散见于蒙台梭利的几乎全部著作当中。
在此,笔者将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整理如下。
一、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提到: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1]可见,在她看来,教育的任务就是刺激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自然地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没有一个人是由别人教出来的,必须自己教自己。
在童年早期,教育目的不应该是教会儿童一些经过选择的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儿童自我发展的能力。
因而,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就是让每个儿童成长为他自己。
二、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的内涵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的生命潜力是通过自发冲动表现出来的,其外在形式就是儿童的自由活动。
因此,教育应该给予儿童自由活动的权利。
她强调说:“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儿童自由的原则———这个原则允许儿童个性的发展,允许儿童天性的自然表现。
”[2]“自由”无疑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最基本原则之一。
总之,蒙台梭利强调教育必须服从儿童本性的自然发展和自由发展。
然而,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自由并非让其放任自流、恣意妄为,而是有范围和限度的。
也就是说,儿童的自由实际是一种有纪律的自由。
她进而指出,自由与纪律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一方面,纪律通过自由而获得。
也就是说,给儿童自主思考、自由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由中理解纪律并主动遵守纪律。
蒙台梭利指出,“当一个人是自己的主人,拥有充分的自由时,他就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守纪律的人。
”[3]可见,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并在自由活动中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纪律是自由的保障,良好的纪律会带来更多的自由。
蒙台梭利指出,“孩子们的自由,就其限度而言,应在维护集体利益范围之内;就其行为方式而言,应具有我们一般所认为的良好教养。
”[3]可见,儿童的自由只有在纪律范围内,才能保障其自由活动顺利进行。
实际上在这里,蒙台梭利所说的纪律不同于以往外在的强制的纪律,而是一种内在的纪律。
这种内在纪律不是那种绝对的不容质疑的“不许动”,真正的纪律是积极主动的。
可见,当幼儿建立了良好的纪律感,尤其是形成内在纪律感时,才会加快自身发展,从而获得更多的自由。
36那么,如何培养内在纪律呢?蒙台梭利指出:“真正纪律的第一道曙光来自工作。
在孩子们非常热衷于某项工作时,他们的激情、注意力、细心和耐心、毅力以及持续性、自动性和创造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也正是纪律的充分体现。
”[4]工作为教师培养儿童的纪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工作中,儿童是发自内心地遵守规则。
这里所说的工作,特指儿童手脑结合、身心协调的自由活动。
儿童工作的愿望代表了一种生气勃勃的本能,可以说,工作促进了儿童人格的形成。
到此,蒙台梭利以“工作”为中介,将自由和纪律有机地联系起来,儿童的自由和纪律并行成长,相互依赖。
正如澳大利亚教育家康纳尔所说:“自由、工作和纪律是蒙台梭利为儿童建造大厦的三根主要支柱。
”[5]三、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的实施(一)预备环境是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的基础蒙台梭利指出:帮助儿童不断变好的正是环境本身。
可见,蒙台梭利十分强调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的内在潜能在环境刺激下发展起来,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她指出,旧教育只包括教师和儿童两个因素,对环境不重视。
新教育应当包括教师、环境和儿童三个因素,三者之间相互作用。
蒙台梭利所谓的“有准备的环境”就是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儿童提供的,能使儿童感到轻松愉快、自由安全的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儿童对自己的活动拥有主动权和控制权,他们能按照自己的内部需要和发展节奏进行自我教育。
(二)自我教育是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的方式自我教育是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的核心,主张儿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自主探索,通过自由选择和独立操作进行自我发展。
[6]传统教育把儿童当成木偶,认为他们是无知的,什么都不会做,家长和教师总是替他们做好一切。
然而,蒙台梭利强调,成人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完成他们自己该完成的有益活动,而不是替他们完成一切。
因此,成人应为儿童提供自由活动的场所,为儿童精心创造一个特殊的环境,使儿童能够充分自由地活动,进行自我训练、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
(三)混龄编班是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的载体蒙台梭利反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和统一教学。
在“儿童之家”,不采用固定的班级制度,而采用垂直式的混龄编班形式。
混龄编班是指把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中游戏、生活和学习。
混龄班中不同年龄段儿童各占三分之一,儿童既可以与同龄孩子交往,也可以与异龄孩子相处。
年龄作为一种资源在混龄班中得到充分利用。
混龄班为儿童创设了一个生态文化的自然交往环境,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人格完善。
儿童在混龄班中体验到的社会生活,将有助于儿童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
(四)教师引导是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的关键蒙台梭利把“儿童之家”的教师称为“导师”。
她认为教育不是教师“给予什么”,而是教师“跟随儿童”。
儿童是教育活动的中心和主体。
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教师中心说,既承认儿童是学习的主体,也看到了教师的导学作用。
教师的工作就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他们准备和创设环境,示范教具操作,根据儿童的特点在必要时给予启发、引导和帮助。
可见,教师是儿童发展的引导者。
这意味着,教师应当指导儿童自我发展的方向,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环境,从中获取经验。
[7]四、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的启示今天,我们有很多成人视孩子为幼小的动物,什么也不懂。
可又望子成龙心切,一切替孩子做主,一切可以替代的都为之代劳,致使儿童身上出现了懒惰、独立性差、社会交往能力缺乏等不良品质。
归根到底,这一切都是成人一手造成的,是他们剥夺了儿童独立做事的权利,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可能,造成儿童在既定的航线上行进,失去了自我,更谈不上个性的发展。
通过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儿童教育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一)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传统的儿童观仅仅把儿童当作弱小的保护对象,而不是一个具有积极主动权利的行为主体,严重损害了儿童的正当权益。
因而,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首先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才能正确地教育儿童,才能真正地促进儿童全面人格的完善。
结合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笔者认为科学的儿童观应该包括:首先,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人。
他们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作为生命个体,儿童具有独立性和个体性,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不是成人社会的附属物。
教师应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承认其发展的独特性,应为其创造一个适合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其次,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
他们除了健全的身体外,还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儿童的内心世界并给予精神抚慰,更要高度重视儿童在身体、品质、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逐步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
总之,在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尊重每一个儿童的与众不同,这样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
(二)培养新型的教师蒙台梭利批判传统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强调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师是儿童主动学习的指导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著名报告书《学会生存———教46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说:“教育能够是,而且必然是一种解放。
”[8]可以说,自由教育就是解放儿童的教育。
儿童拥有自由,要求教师不再是监督者,而应扮演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角色。
首先,教师应是儿童行为的观察者。
自我教育是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的方式,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揭示儿童秘密的观察者。
儿童是具有思想情感的主体,因而教师应当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儿童,不过多干涉儿童的自由活动。
在观察中接近童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在观察中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增强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力。
其次,教师应是儿童发展的指导者。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不断深入,科学文化知识日新月异,这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再是教会儿童掌握现成的结论,而在于引导并促进儿童全面能力的发展与完善。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活动,解决各种问题,更容易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就感。
为此,教师必须完善自身专业素质,提升幼儿指导水平,有效地帮助每个儿童个性的健全发展。
总之,时代的发展要求幼儿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该作为儿童成长的观察者和指导者。
这与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是一致的。
(三)营造适宜的环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中,特别强调环境的设计。
她认为环境就像人的大脑,影响着孩子的整体发展。
教师要启动蕴藏在儿童内部的潜在能力,不是靠外部干涉,而是必须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具体来说,有准备的环境应包括以下两方面。
首先,为儿童提供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
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与生活、活动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物质环境过于单调、缺乏秩序,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必然受到限制。
因此,幼儿园必须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而有序的生活环境。
首先,教室的环境要优美宽敞,每样物品要摆放整齐有序,使儿童容易被吸引,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地选择教具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