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影响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 002赵爽摘要:蒙台梭利作为近代世界教育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儿童教育家之一,她毕生致力于探索幼儿教育,其教育思想对当今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近十年,在北京、上海及一些内陆城市,开设了大批蒙台梭利幼儿园,各界对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评价不一。
我们应该通过对蒙氏教育思想的正确解读,认识和吸取其对我国幼教有指导作用的教育精髓,同时承认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在我国实际运用中的障碍,寻找将其本土化的途径。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局限性本土化一、蒙台梭利幼儿园的教育思想及方法玛利娅蒙台梭利幼儿园是蒙台梭利教育集团旗下的幼儿园。
近十年,在我国多个大中城市开设。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也成立了呼和浩特蒙台梭利国际早教中心。
该品牌幼儿园以标准化蒙台梭利教育为特色,结合地区办学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1、教孩子学会思考目前,我国很多幼儿园教育存在小学化的弊端。
为提高学习成绩,在幼儿园时期,向孩子大量灌输小学知识。
蒙台梭利曾说:“现在很多的幼儿园和学校都是有罪的,他们不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屈服于那些没有想象力的课程。
”即老师规定了一切,孩子们机械的学习规定的内容。
因此结合蒙台梭利的教育观点,在孩子早期性格形成时期,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学习框架应当是建立在未来的学习基础之上,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探索学习内容的更深层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更加乐于思考、善于思考。
2、设定“工作”区域通过在普通幼儿园中的观察,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游戏过后,玩具随处乱扔,毫无秩序,需要老师安排整理。
而在蒙氏教育中,设有专门区域摆放教学设备及用具,教师在专门的教室进行教学指导,孩子们需要知道设备和用具的存放位置。
游戏过后,孩子们能够将其放回原处。
这种教育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爱惜和维护工作材料。
3、在“做”中学幼儿园小学化体现在多个方面,特别是在上课时,许多教师只用语言讲授,孩子很难理解和接受一段冗长的说明。
因此教师讲课时,应该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并且结合教具的使用,孩子会更容易理解教授的内容。
在我们看来比较简单的操作,对三岁的孩子而言会很难理解,所以我们对孩子的错误要有耐心,不要强加干预,尽量让孩子独立发现,实际动手操作。
4、有吸引力的心灵蒙台梭利强调儿童内在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提供了最初的动力和能量,孩子们选择和感知到的各种印象被整理、排列起来为这种力量服务,使力量创造性的发展。
这种自发的力量非常强大,很值得成人尊重并给予帮助。
蒙台梭利把这种力量称为“有吸引力的心灵”或“吸收性心智”。
孩子在吸收性心智下学习,速度快,效率高。
儿童就是因为有了这种能力才会从无到有的奠定智力基础。
5、抓住“关键期”蒙台梭利根据对婴儿的敏感期的观察,归纳出儿童的九大敏感期:语言敏感期(0-6岁)、秩序敏感期(2-4岁)、感官敏感期(0-6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岁)、动作敏感期(0-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岁)、书写敏感期(岁)、阅读敏感期(岁)、文化敏感期(6-9岁)。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对不同事物和活动会特别敏感或产生特殊的兴趣爱好,主动观察与模仿,学习轻松有效。
这个阶段便是最佳教育时期,但是这种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消失,因此幼儿教育应抓住“关键期”,让孩子得到充分的教育。
6、生命自然发展观“为了避免成为孩子正常发展的阻力,大人们一定要保持顺应的态度,决不能不合时宜的干预孩子。
我们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免造成破坏产生负面影响,切忌做出创举的是孩子而不是大人”。
所以孩子需要大人的帮助,而不需要他们的灌输,需要大人的理解和尊重,而不需要他们的干预和支配。
就教育的立场来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环境,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任其自由选择,保障孩子不受干扰,使生命能自然健康的发展。
二、蒙氏教育法存在的局限性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但它并不是完美的,有些观点甚至是错误的, 因为它毕竟脱胎于智障儿童的训练方案。
1、关于感觉和动作的练习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中心内容是感觉和动作的练习。
心理的活动必须与身体的动作相联系,并依赖于它。
她精心设计了相应的教具。
但蒙台梭利的感觉训练是孤立的, 只注重儿童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 忽视对整体的认识, 训练方法机械、呆板、枯燥。
2、关于教育科学实验蒙台梭利试图利用教育实验, 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儿童发展, 但在她的实验说明中常常以个别儿童的表现或偶然的情况作为根据。
至于对儿童言语的产生, 抽象概括能力的出现及社会品质的形成等, 她没有做实事求是的分析,统一解释为突然的爆发,这就把儿童的发展和生物进化中的突变相提并论了。
3、关于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问题蒙台梭利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儿童, 认为儿童的心理是一个能动的整体, 能够积极地从环境中吸取各种印象, 获得经验, 得到发展,这些看法是有道理的,但她又认为儿童的各种潜能和需要都是先天的,固有的,否定生物因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发展中的作用, 从实质上看, 她是一个遗传决定论者。
此外,蒙台梭利主张不教的教育, 把教师的帮助看作是侵犯儿童的自由,这就否定了教师在儿童个性形成中应起的重要作用。
总之,由于蒙台梭利身上同时并存着宗教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对自然科学的信仰,因此在她的教育体系中出现了不少矛盾, 使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不能自圆其说。
自我国的蒙氏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蒙台梭利教育的优点和局限性,扬长避短,实事求是的发展教育。
三、我国蒙氏幼儿教育的不良现状1、偏重教育的形式在当今的幼教实践中, 蒙氏教育成为了一种时尚, 一块显示幼儿园档次的招牌。
例如,蒙台梭利教具是其教育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成份, 一些幼儿园误认为只要花钱买一套上万元的蒙氏教具摆放在教室,,按照儿童之家的图片资料布置环境,就是实施了蒙氏教育。
实质上,蒙台梭利课程的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 以确定其个别化教学的目标,从而提供适宜的环境。
课程组织的中心是儿童,而不是教具的简单操作。
2、儿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蒙氏教育诞生于罗马贫民窟的儿童之家,如今却演变为面向社会高收入家庭的高收费教育。
呼和浩特蒙台梭利早教中心的费用是同一地区普通幼儿园的三倍左右,昂贵的玩具、上万元的教具、教师人均几千元的培训费、保教人员的开支,使绝大多数幼儿家长望而却步,误认为没有经济实力就无法接受蒙氏教育。
这样就异化了蒙台梭利教育法, 将平民教育变成了贵族教育,使幼儿教育走进了误区。
3、缺乏真正领会蒙氏教育思想的教师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 以成人为本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师应该为孩子提供适时适度的协助与指导。
但是当今的教师,习惯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灌输知识,训诫孩子。
这对儿童的生长与发展是不利的。
四、促进蒙氏教育法的本土化发展我们知道,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文化推崇谦虚、内敛、含蓄、求同、谨言慎行,不形于言,不动于色。
这种文化中熏陶出来的儿童恭顺、听话、谦虚,但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
而西方文化崇尚思想自由、行动自由、个性张扬,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推出的蒙氏教育, 使儿童在不失个性的同时具备做人的规范, 显然蒙氏教育更适合于西方儿童的特点,符合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
因此,我国蒙氏幼儿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不应完全照搬照抄,应根据中国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1、追求蒙氏教育法实质性的学习学习蒙氏教育法的目的在于服务于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服务于儿童的发展。
幼儿园在移植蒙氏教育法之前, 首先要正确解读蒙氏教育法, 了解其教育精髓而非形式。
而且, 蒙氏教育法只能作为幼儿园综合课程的一部分, 或者作为幼儿园课程的补充,我们不能夸大它的作用, 更不能用它取代我国的幼儿园教育课程。
2、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蒙氏幼儿园应该还原蒙氏教育平民化的本色。
蒙台梭利教育法最初是为处境不利的儿童设计的,与追求入园率,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任何联系。
幼儿园不能把它作为招牌, 作为形式, 做给家长和领导看。
没有蒙氏教具,没有所谓标准的儿童之家设施,我们同样可以进行蒙氏教育。
3、合理改造课程,注重教师培训现代幼儿教育在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同时,十分强调幼儿社会适应技能的掌握和情感的陶冶, 幼儿应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 有自信心、乐群、互助、合作、分享。
应具备与人交往的能力, 建立友谊与解决冲突的能力, 蒙氏教育法孤立的感官训练显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应该进行合理的改造。
(1)班级编制幼儿园可以采用混龄与分龄并举的编班形式, 这种形式对促进幼儿发展可起到互补作用。
(2)教育内容本着让孩子从生活中得到经验,从经验中得到能力,使能力转化为智慧的教育理念, 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原有的五大领域加以扩展, 除了数学、语言、科学、美术、音乐、体能等科目外, 增加文化教育、社会教育、角色扮演等内容, 使之更加贴近幼儿生活,更加新颖。
(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让儿童一味的进行个别活动,应采取团体活动、小组活动,让儿童走出教室 ,到大自然、现实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成长。
目前, 课程设计者已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与单元主题方案有机结合起来, 更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此外,正规的, 低收费的教师培训应该作为幼儿教育的当务之急。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其教育思想和方法的精髓仍需要我们继续开采,继续探索。
在引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批判的学习,做到兼收并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我们希望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在我国的开设和实施,能够切合实际的关注幼儿健康、自由、成长,促进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卢乐山.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7]杨莉君.蒙台梭利教育法需要科学地解读和本土化 [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