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6 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

专题6 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离婚率整体不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的因素有哪些?( ?(8分 的因素有哪些?( 分) 因素: 因素: 小农经济在农村占据主导地位; ①小农经济在农村占据主导地位; 传统道德观念浓厚; ②传统道德观念浓厚; 民主思想在农村的传播有限; ③民主思想在农村的传播有限; 妇女在社会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 ④妇女在社会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 民众受教育程度相对比较低下。 ⑤民众受教育程度相对比较低下。
一、近代先进思想的演变历程
1840
1860
1895
1901
1911
1915 1919
两次 太平 甲午 戊戌 八国 清末 辛亥 打倒 五四 政治: 政治:鸦战 天国 战争 变法 联军 新政 革命 军阀 运动 自然经 洋务 资本 资本主 资本主义的黄金 经济: 经济: 济开始 工业 主义 义初步 时代 瓦解 产生 发展 师夷 思想: 思想:思想 (抵抗 抵抗 派) 体用 思想 (洋 务派) 务派) 维新 思想 (资’ 改良 派) 共和 思想 (资’ 革命 派) 民主 马克思 主义中 科学 国化 (激 进派) 进派) (共产 党)
请回答: 请回答: ?(6分 (1)材料一、二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分) )材料一、二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分 不矛盾。(2分) 。( 材料一中的离婚群体主要是接受了新思想的知识 分子;( ;(2分 分子;( 分) 材料二中则包括全体国民尤其是农民阶层。( 。(2分 材料二中则包括全体国民尤其是农民阶层。( 分)
• 6.《新青年》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新青年》杂志的封面上印着“ Jeunesse”,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选择这 ,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 个副题最合理的解释是: 个副题最合理的解释是: • A.陈独秀曾留学法国喜欢法语 . • B.这本杂志是和法国人合编的 . • C.杂志出版时在上海法租界,必须附上法语 .杂志出版时在上海法租界, D.当时中国思想界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
• 8.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 近代某思想家说: 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 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 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可见 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 . •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 .
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 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 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 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这种挑战首 先发生在西方国家, 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值观念 很强的东方社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很强的东方社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 材料一 :中华民国成立后 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 中华民国成立后 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 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 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 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 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 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 ——摘自贾秀堂《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 摘自贾秀堂《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 摘自贾秀堂 辛亥革命之后至建国之前, 材料二 : 辛亥革命之后至建国之前,据一些地区的不 完全估计,我国粗离婚率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 左右, 完全估计,我国粗离婚率大约在 左右 较低的水平。 较低的水平。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 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 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 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 我中国学界之光明, 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 我中国学界之光明 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 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呜呼, 呜呼 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 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 以已乎! 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梁启超: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梁启超 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840 师夷 思想 顽固 派 以中 抗西 抵抗 派
1860 体用 思想 洋务 派
1895 维新 思想 维新 派
1901 共和 思想 革命 派
1911
1915 1919 民主 科学 新文化 人士 取西 弃中 马~中 国化 中共 以中 化西 无产 阶级取Biblioteka 固中以西 改中 民族资产阶级
地主阶级
1840 师夷 思想: 思想:思想
1860 体用 思想
1895 维新 思想
1901 共和 思想
1911
1915 1919 民主 科学 马~中 国化
二、演变趋势
1、内容: 、内容: 技术 2、趋势: 、趋势: 广泛 制度 深入 文化
3、原因: 、原因: 阶级立场 时代 见识
三、影响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因素
政治: 专制主义 政治: 经济: 小农经济 1、中国的传统 经济: 、 文化: 儒家思想(纲常名教) 文化: 儒家思想(纲常名教) 全球化: 全球化:世界市场 2、世界的潮流 、 政治:民主、 政治:民主、法治 现代化 经济:工业化 经济: 文化:理性、 文化:理性、科学 政治: 主权破坏 政治: 民主革命 工业化
(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2分) 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 梁启超文中的欧洲 分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 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 战国的 样的变化?(6分) 样的变化 分 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 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 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 想。
• 7.下列关于 世纪末到 世纪头 年先进中国人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 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 下列关于 世纪末到20世纪头 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 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 .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 再到“以俄为师” 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 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 .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 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 . 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 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 梁启超所说的 体表现?(4分) 分 体表现 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 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 欧洲的十四五世纪、 欧洲的十四五世纪 中国的战国时期、 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 分 都处于社会变革时期; 都处于社会变革时期; 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 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 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 2.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 .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 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 整个中国近代史, 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 话题可能是 •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 . . • C.经济的工业化 . D.思想的自由化 .
• 3.下图是“共和”、“民主”在1833—1915年的 下图是“共和” 下图是 民主” 年的 出现频度统计表,图中可见1893年—1898年“民 出现频度统计表,图中可见 年 年 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 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 现象反映了 • A.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 • B.清政府要民主但不同意放弃帝制 . • C.宣传君主立宪的维新思潮成为新思想主流 . • D.孙中山在海外领导同盟会,忽视国内的宣传 .孙中山在海外领导同盟会,
练习
• 1.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 .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 历史都是思想史。 在这里, 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 调的是 • 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 • 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 . • 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 • 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
• 5.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 .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 一个由理论到实践、 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 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 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体现这 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 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洋务运动、
单元六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考考点 (1)维新思想 ) (2)新文化运动 )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回顾: 古代、近代) 回顾: 中外思想解放史(古代、近代)
中 国 欧 洲 古代 近代 古代 近代 百家争鸣: 民本、法治、 百家争鸣: 民本、法治、入世

哲学起源: 理性、 哲学起源: 理性、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人性解放、信仰自由、 人性解放、信仰自由、民主法治
3、近代中国的 、 变革 经济: 自然经济瓦解 经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