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
理规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医学院附属医院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
为进一步加强全院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尤其是清洁手术的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提高临床预防效果,纠正当前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发〔2009〕38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范。

一、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
1、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切口感染、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

2、预防用药指征: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Ⅰ类切口为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③异物植入手术(如有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Ⅱ类切口和Ⅲ类切口手术,一般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二、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葡菌选用药物。

预防器官-腔隙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并参考本院细菌耐药状况选用品种。

根据卫生部〔2009〕38号文的相关规定,制定我院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目录,希望临床积极贯彻执行。

表1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目录
注: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1~2g;头孢拉定1~2g;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甲硝唑0.5g。

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三、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1、接受清洁手术者,应在术前~2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静脉给药可在术前,肌注在术前~2h),一般在手术室完成。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可在术中给予第二剂(使用长半衰期抗菌药物者除外)。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2、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

3、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四、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
依据表2的评价标准,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评价。

表2: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合理性评价标准
合理不合理
适应症有无
术前(初次)给药时间:术前(切皮前)2h内术前(切皮前)>2h内
或术前不用药术后才用药
术中追加:手术时间≥3h即追加手术时间>3h未追加
或失血>1500ml即追加或失血>1500ml未追加
预防用药总时间(疗程)
Ⅰ类切口:用药24h内停药用药时间>24h
Ⅱ类切口:用药48h内停药用药时间>48h
Ⅲ类切口:用药3~7天内停药用药时间>7天
联合用药有指征、有协同作用无指征、品种多、有拮抗、增加毒
性、理论上无协同作用、重复用药

药物选择正确不正确
用药途径正确不正确
用量及次数/日正确不正确
溶媒种类或体积正确不正确
更换药品有依据无依据
发生ADR处置正确处置不当
禁忌症无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