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2.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且具备下列之一 :①体温>38℃ ②局部肿胀、疼痛或压痛;
3.经直接检查、手术探查、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 切口深部有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4.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
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及深部者,应列为深部感染 。
器官/腔隙感染: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 术后1年内)、发生在手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 的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具 备以下情况之一者:
1、浅表切口SSI(只涉及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切口);
2、深部切口SSI(涉及筋膜和/或肌层):主要深部 切口(DIP)-SSI是指接受手术患者出现1处或多处主要 切口SSI,次要深部切口(DIS)-SSI是指接受手术患者 出现1处以上次要切口SSI;
3、器官/间隙SSI(包括手术操作过程中打开的任何 身体部位,除外皮肤、筋膜或肌层切口)。
手术数
10936 4056 264 120
82 646 711 7127 2978 1284 26781 13352
SSI数
456 318 29 15
2 66 691 172 123 190 830 259
感染率(%)
4.2 7.8 11.0 12.5 2.4 10.2 9.7 2.4 4.1 14.8 3.1 1.9
2020/8/2
18
切口类别
定义
Ⅰ类切口(清 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
洁手术)
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 Ⅱ类切口(清 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 洁-污染手术)* 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
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 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4.外科医师诊断为器官/腔隙感染。
人工植入物指人工心脏瓣膜、血管、关节等。
手术类别
冠状动脉架桥术 血管手术 胃手术 肝、胆管、胰手术 胆囊切除术 小肠手术 大肠手术 子宫切除术 骨折开放复位 截肢术 人工髋关节 人工膝关节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2020/8/2
9
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
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 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2020/8/2
10
CDC及NHSN对手术部位感染定义示意图
2020/8/2
11
SSI分为以下几类:
21.4
7.1
53.3
13.333.3源自52.335.412.3
58.4
26.3
15.3
78.8
13.5
7.6
79.7
12.2
8.1
69.0
28.9
2.1
73.6
16.9
9.5
77.9
14.2
7.9
17
预防用药原则: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
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 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 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 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 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 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术等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
不列为手术部位感染: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感 染;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 部位感染;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 伤创面。
切口深部感染: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 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组织(如筋膜及肌层)的 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 隙部分;
2020/8/2
12
切口浅部感染:术后30天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 皮下组织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1.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之一:疼痛或压痛、肿胀、发红 、发热,因而医师将切口开放者(如培养阴性则不算感染)
4.由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SSI。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医发[2015]43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
菌耐药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10号)
3
2020/8/2
4
2020/8/2
5
2020/8/2
6
2020/8/2
7
2020/8/2
8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的指征 预防用药品种的选择 预防用药的方法 预防用药的疗程
(卫办医政发〔2012〕32号 )(2012.03.0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
(2012.04.24)
《河南省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检查评分表》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2012.12)
《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卫办医政发〔2013〕37号 )(2013.05.06)
手术类别
SSI数
冠状a架桥术
456
血管手术
318
胃手术
29
肝、胆管、胰手术 15
小肠手术
66
大肠手术
691
子宫切除术
172
骨折开放复位
123
截肢术
190
人工髋关节
830
人工膝关节
259
2020/8/2
SSI类别(%) 切口浅部 切口深部 器官/腔隙
68.4
25.8
5.8
78.3
16.9
4.8
71.4
➢ ---严格控制和规范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 ---规定了建立和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 2010年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卫医政
发[2010]111号)
2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2011.04)
《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2020/8/2
1
2004年8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 发[2004]285号)
200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 通知》(卫医政发[2008]48号)
2009年《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 知》(卫医政发[2009]38号)
➢ ---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病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Ⅰ 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