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说》中考题汇编

《马说》中考题汇编

《马说》中考题汇编一.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或:(2)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

(2)其真无马邪?译文:。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答:二.(12分)[甲]《马说》[乙]昔有大长者子①,共诸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②,当如是捉③,如是正,如是住④,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众人闻之,深信其语。

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

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洑洄流之中,唱言⑤当如是捉,如是正。

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注:①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

②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水流湍急的地方。

③捉:驾驶。

④住:停止。

⑤唱言:高声说。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虽有千里之能()(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善诵入海捉船方法()(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10、翻译下列句子。

(3分)(1)策之不以其道。

译文:(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

译文:(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11、“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2分)答:12、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

(2分)13、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3分)答:三.《马说》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答: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答: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译文:四.马说⒖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一食或尽粟一石()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④执策而临之()⒗请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3分)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③其真无马邪⒘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分)①衹辱于奴隶人之乐,骈死于槽枥之间。

(2分)译文:②策之不以其道。

(1分)译文:⒙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3分)①请用一个短语概括文中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

(1分)②第三段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嘴脸?(1分)③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哪一句话?(1分)五.【甲】《马说》【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

”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备上鞍甲。

③褫(chǐ):脱去,卸下。

④秣: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人不知而不愠(《论语》)C.初不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D.帝称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骈死于槽枥之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 策之不以其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C. 驽纯之材也怅恨久之(《陈涉世家》)D. 此其寡取易盈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⑵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3分)答: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7小题。

[甲](韩愈《马说》)[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注:①比:连续,接连。

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说称自己为“臣”。

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④朝(zhāo):早晨,也指一天。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才美不外见()⑵愿子还而视之()⑶不以千里称也()⑷去而顾之()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⑴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⑵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译文:25.[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3分)26.我们常以“千里马”比喻。

(2分)27.从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3分)答:七.阅读有关“千里马”的两则文言文,完成16—19题。

(15 分)1. 《马说》2.《千金市骨》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①涓人:近侍之臣。

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③安事:哪里用艄;怎么能够。

④期年:满一年。

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①执策而临之()②才美不外见()③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17.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2分)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策之不以其道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 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1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译文: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⑴细读《马说》第三段,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

(2分)答:⑵如果让你给涓人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这个做法评分(满分设为10分),你会评几分呢?说说你这样评分的理由。

(3分)答:20.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3分)21.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答:。

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

(一)《马说》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⑵策之不以其道()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⑷执策而临之()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答:(二)(9分)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

师贫甚,炊不得米。

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

师怒,谓其窃,却弗受。

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

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

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②亟:急忙。

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

④呼备:叫人准备。

⑤赍(jī):携带。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⑴从师读()⑵以袜实米()⑶负以致师()2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分)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译文:25.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答:九.(一)(10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14.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译文: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