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马说》中考试题集

最新《马说》中考试题集

2004河南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1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一石。

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B.策之不以其道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不足为外人道也C.呜之而不能通其意D.执策而临之政通人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9.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义归类,把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

18.A 19.①④/②③或:②③/①④ 20.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

铜仁阅读《马说》一文,按要求回答1-6题。

(16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达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骈:....策: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外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对“一食或尽粟一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一次要吃掉的粮食或许将近一石。

B、一顿有时要吃光一石粮食。

C、饲养一次或者要吃光一石那么多的粮食。

D、吃一次吃掉的粮食有时是一石。

4、将“其真不知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分)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自己比作“”。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4分)6、这篇文章里有的句子已成为广为淬的格言,请你把它写出来。

格言:(2分)绍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或:食:等: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分)安求其能千里也?19.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

(3分)17.有时(或许) 喂养(或通“饲”) 等同(或“—样”)18.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1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评分标准:第17题每格1分,共3分;第18题3分,得分点为:“安”、“求”正确解释各1 分,疑问句句式特点1分;第19题3分,每一方面1分,意思接近即可。

福州)阅读《马说》,完成6—10题。

(16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之不能尽其材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 是.马也( ). (2) 食.马者( )(3) 策.之不以其道( ) (4)一食.或尽粟一石()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_,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

(4分)10.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

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

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3分)6.(1)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之/不能尽其材(2分,每小题1分) 7.1)这 (2)同“饲”,喂养 (3)鞭打(驱使) (4)有时(4分,每小题1分)c(3分) 9.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4分,每空2分) 10.(3分。

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

语言表达不清的扣1分)河北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1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

(2分)①才美不外见外见: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像,对于“千里马”在“槽枥之间”的心理加以描写。

(不少于30个字)(3分)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5.①外见:表现在外面。

②等:等同,一样。

6.①千里马,有时一顿能吃一石谷子(食料)。

②喂马的人不知道是千里马而去喂它。

7.略2005广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35—39题。

(15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也。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石。

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5. 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3分)A. 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 ①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C. 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 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36.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①安求 /其能千里也②食之/ 不能尽其材37.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是马也( 这) ②食马者( 同“饲”,喂养 )③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38.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3分)A. 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 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 袛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39. 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闻名.(“骈”“槽枥”“以”“称”等词语翻译准确,译句通顺得3分. 否则,酌情扣分)莆田阅读《马说》,完成8-10题。

(10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才?请联系现实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3分)8.(3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9.(4分)(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每句各2分。

大意对即可,如第(2)句译为“真的没有马吗?是不知道马啊”就应给2分。

)10.(3分)(开放性题目,考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桂林阅读《马说》一文,完成8—12题(11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2分)①“食”通“饲”,,意义:通喂养(1分)②“见”通“现” ,意义:表现(1分)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10.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

………………………(2分)译文: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策、道、食、材”均译正确,且句子通顺者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11.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3分) 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