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专题复习之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概要

中考专题复习之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概要


Ag+ Ba2+
ClSO4
22-
Cu2+ Mg2+ Fe3+
OH
H+ NH4+
CO3 H+
CO3
Ba2+ CO32- HCO3-
Ca2+
氢氧化钠(NaOH) 碳酸钠(Na2CO3)
俗称 物理性质 化 指示剂 氧化物 酸 碱
烧碱、火碱、苛性钠 白色固体、易潮解、 易溶于水且放热 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 SO2、SO3反应
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CO3+Ba(OH)2=2NaOH+BaCO3↓ Na2CO3+BaCl2=2NaCl+BaCO3↓ Na2CO3+CaCl2=CaCO3↓+2NaCl
纯碱、苏打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不反应 能与酸反应,有气 泡生成 能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 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能与钙盐或钡盐溶液 生成碳酸盐沉淀




用途
化学方程式
Na2CO3+HCl= Na2CO3+H2SO4= Na2CO3+Ca(OH)2= Na2CO3+Ba(OH)2= Na2CO3+BaCl2= Na2CO3+CaCl2=
(河南中考2014.22)(3)向足量某NaOH溶液中 通入CO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只有Na2CO3, 也可能还有NaOH,请设计实验检验溶质的成分,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全部变质: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CO3 部分变质:溶液中的溶质有Na2CO3和NaOH 已知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它的 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CO2被浓NaOH溶液吸收, 锥形瓶内的气压成小, 外界大气压大于锥形瓶内 的气压,使气球胀大。 2NaOH+CO2=Na2CO3+H2O
NaOH溶液与CO2反应
CO2
NaOH 溶液 CO2
NaOH溶液
A
CO2 NaOH 溶液
B
C
酚酞溶液
D
E
检验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
1.在密闭装置内,通过压强的改变表现出一定 的现象(实验不严密,需要做对照实验)。 2.通过检验生成物碳酸钠的存在,可以证明 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钠, 碳酸钠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钡。
(河南中考2014.22)NaOH是化学实验中常用 的试剂。 (2)向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时, 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其原因。
NaOH变质生成了Na2CO3,盐酸与Na2CO3 反应生成了CO2。
检验一瓶NaOH溶液是否已经变质
1.酸:稀盐酸 (或稀硫酸)(酸要加足量) 2.碱: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 3.盐:CaCl2溶液( 或BaCl2溶液、 Ca(NO3)2溶液、Ba(NO3)2溶液 )
(河南中考2010.17)小明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硝 酸钡溶液混合,发现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 后,他再次取敞口放置的上述两种溶液进行 混合,结果出现了白色沉淀,请解释可能的 原因。
俗称 物理性质 化 指示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 白色固体、易潮解、 易溶于水且放热 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纯碱、苏打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用途
(安阳二模2015.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 【 B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试管放入热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C.可用酚酞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D.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大量的白烟
( 河南中考 2014.17) 在充满 CO2 的铝制易
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封口,易 拉罐立即变瘪的原因是 。
C02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 使罐内气压减小
(河南中考2011.21.4)右边是某趣味实验装置 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 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思路:先除去Na2CO3,再检验NaOH 除去Na2CO3:用酸(稀盐酸 或稀硫酸) 酸与NaOH反应 用碱: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 Na2CO3+Ca(OH)2=CaCO3↓+ 2NaOH 会生成新的氢氧化钠 用盐:CaCl2溶液( 或BaCl2溶液、 Ca(NO3)2溶液、Ba(NO3)2溶液 ) Na2CO3+BaCl2=BaCO3 ↓+ 2NaCl 生成盐,溶液呈中性, 对NaOH的检验没有干扰
氢氧化钠(NaOH) 碳酸钠(Na2CO3)
俗称 物理性质 化 指示剂 氧化物
烧碱、火碱、苛性钠 白色固体、易潮解、 易溶于水且放热 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 SO2、SO3反应
纯碱、苏打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不反应



用途
化学方程式 NaOH + CO₂ = NaOH + SO₂ = NaOH + SO3 =
(C
B、NaCl、

A、NaOH、Na2CO3 、NaHCO3 CaCl2、 AgCl C、NH4NO3、 NaOH 、 NaCl
D、BaSO4、BaCO3、BaCl2
(河南中考2014.3)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的科学家是( A )
A.侯德榜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张青莲
氢氧化钠(NaOH) 碳酸钠(Na2CO3)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知识点分析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作为初中化学 最重要的碱和盐,是中考必考的内 容,而且难度较大。常考二氧化碳 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设计实验、除杂质和验证氢氧化钠 的变质情况。通过对这两种物质的 学习,可以强化对酸、碱、盐之间 相互反应规律的认识及应用。
氢氧化钠(NaOH) 碳酸钠(Na2CO3)
俗称 物理性质 化
烧碱、火碱、苛性钠 (有强腐蚀性)
白色固体、易潮解、 易溶于水且放热
纯碱、苏打(溶液显 碱性)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质 用途
(河南中考2010.2)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 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应选用的 标志是 【 A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D )
A
B
C
D
下列各组固体物质用水即可鉴别出来的是
化学方程式 2NaOH + CO₂ = Na₂CO₃ + H₂O 2NaOH + SO₂ = Na₂SO₃ + H₂O 2NaOH + SO3 = Na₂SO4 + H₂O
(河南中考2009.17)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 径,请将下列有关实验问题填写完整。 (1)除去O2中少量的C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 量的 氢氧化钠溶液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