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
3.内部培训(辅助科室)
4.选择合适病人(医患沟通)患者知情同意书
5.按路径实施(填写表单)
6.变异的处理
7.记录与效果分析 8.持续改进
评价登记表、变异记录单、变异 分析报告、医患满意度调查表
单病种是指没有并发症,单一的疾病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指以病种为管理单元,全过程的 质量管理
单病种管理起源于美国的诊断相关分组(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ystem,DRGs) 。DRGs 是以疾 病诊断为基础的一种分类方法。其将治疗和费用联 系起来,从而为付费标准的制定尤其是预付费的实 施奠定了基础。
2012年卫生部又将单病种质量检测指标纳 入到《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 版》。
能够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监控 是提高医疗技术,进行持续改进的方法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医疗质量的变化趋势 能评价医师诊疗行为的合理性、规范性 是反映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注意事项:
1.成立组织(与CP合并) 2.学习知识、查找问题、确定疾病 3.选定质量指标,建立登记表单 4.实施监测 5.定期分析 6.持续改进
控制医疗成本:
CP为医疗成本核算提供客观的依据。 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行为,控制病人就医成本。 减少住院天数及住院治疗费用,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医 院资源的有效利用。
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促进院内各部门、各专业人员的沟通合作。 加强了对病种质量管理的功能。 通过总结个案差异时,能及时发现住院管理系统的不足, 有利于工作改进。 为CP电子病历奠定基础。
创百优办公室 2012.06.16
一、临床路径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
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 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 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 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 方法。
在美国,临床路径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将 近20年的时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英国、澳大利 亚等发达国家的应用也逐渐增加。
1996年我国大陆医院开始引入临床路径的理 念,但当时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少数几家大 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探索。
由于施行临床路径能确实有效的控制医疗 费用及改善医疗品质,所以在最近的5年
中得到更广泛的普及,被应用于各级各类 健康服务机构。
随着CP应用扩展,其目的已经远远超过当初的目 的与用途——控制费用增长;而是医院质量管理 有效模式和工具。
◦ 管理标准或指南 疾病诊疗标准 病种付费标准
◦ 管理工具(有效控制费用与平均住院日) ◦ 评估标准
质量评价标准 过程评价标准
提高医疗品质:
建立标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疾病诊治计划 规范合理的住院天数及其相关检查与治疗项目 减少病人住院期间因医护人员治疗程序和方法的不同而 导致结果的差异
路径内容及表格制定 (怎么设计最合适,要依据各科室、
病房与病种的不同来讨论和设计。)
制定标准化医嘱 设定电脑套装检验单 各部门的教育宣传 试行临床路径 实施结果的评估与评价 修正与改良 追踪与评价
注意事项:
1.成立管理小组 诊治流程、医生表单、护理表 2.确定路径和表单 单、病人表单、标准化医嘱
2005 年以前,卫生部以床位使用率、周转 率、平均住院日、治愈好转率、切口愈合率、 术前住院日等传统结果指标来评价病种质量。
2006 年开始,卫生部选择危害性大、医疗 消耗资源多、代表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的6 个 单病种过程指标作为医疗质量评价标准,用 以规范临床医疗行为。
2009 年卫生部开通了《单病种质量报告 系统》,并不断推出多种疾病的临床路径, 这为单病种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
医院管理
专业技术
服务质量
人事分配 后勤服务
全方面做好临床 路径及单病种
质量管理 工作
人员素质 医院文化
费用水平
设施设备
就医环境
医患沟通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