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包装属于三层次产品中的 ( )A. 核心产品B. 形式产品C. 中间产品D. 附加产品2 当产品的销售增长率高于10%甚至高达20%?30%时,这时产品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 )A. 导入期B. 成长期C. 成熟期D. 衰退期3 实施下列哪种定价法的基本前提是充分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并且能够预计消费者对某种价格水平的反应 ( )A. 成本导向定价法B. 需求导向定价法C. 竞争导向定价法D. 企业导向定价法4 以新的市场或细分市场为目标市场的现有产品称为 ( )A. 新产品线B. 现有产品线的增补品C. 现有产品的改良或更新D. 再定位5 企业经营的每种产品线内包含产品项目的数目称为( )A. 产品线B. 产品组合的广度C. 产品组合的深度D. 产品组合6 使产品或服务能被使用或消费而配合起来的一系列独立组织的集合称为( )A. 产品组合B. 促销策略C. 市场营销渠道D. 组合渠道策略7 设立临时服务处属于 ( )A. 固定式营销渠道B. 流动式营销渠道C. 代办式营销渠道D. 特殊营销渠道8 划地开发,属地经营的客户开发策略的最大缺点是 ( )A. 有可能出现服务不专业的现象B. 割裂了邮政企业的整体形象C. 有可能出现多头共同开发一个客户的弊端D. 损害了邮政企业的整体利益9 中邮专送广告与电视广告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A. 受众面大和表现形式生动B. 便于保存和针对性强C. 影响力大且针对目标市场D. 千人成本低10 在一个比较大的目标市场中,为了刺激消费者需求而采取的能够迅速产生短期购买行为的各种促销措施是( )A. 广告促销B. 促销策略C. 公共关系D. 营业推广11 主要用于产品的市场开拓阶段,目标是建立初步的需求的广告是( )A. 信息性广告B. 说服性广告C. 提醒性广告D. 通知性广告12 免费试用属于( )A. 广告B. 公共关系C. 营业推广D. 人员推销13 电话调查的最大缺点是( )A. 样本不完全B. 成本高C. 速度慢D. 范围小14 某店在国庆节期间准备开展“庆国庆全部商品八折优惠”活动,这属于( )A. 地理定价B. 价格折扣和折让C. 促销定价D. 差别定价法15 某推销员在推销过程中用手拿着邮票对客户说:“您看,这种邮票非常珍贵,是限量发行”,这个推销员在推销过程中的失误是:( )A. 缺乏推销知识B. 推销用品准备不足C. 没有调查客户D. 没有制定推销计划16 邮政企业最有天然优势开展的调查是( )A. 电话调查B. 当面调查C. 留置调查D. 网络调查17 提供给市场以满足需要和欲望的任何东西称为( )A. 全面产品B. 产品C. 服务D. 整体产品18 产品销量达到最大的阶段是( )A. 导入期B. 成长期C. 成熟期D. 衰退期19 战术4P策略中最难控制的是( )A. 产品B. 价格C. 渠道D. 促销20 依靠活动及媒介传播形象信息被称为( )A. 广告促销B. 人员推销C. 营业推广D. 公关宣传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产品的整体概念包括:( )A. 核心产品B. 形式产品C. 中间产品D. 附加产品2 服务营销的独特点包括:( )A. 顾客对生产过程参与程度高B. 服务营销强调人是服务产品的构成因素,故尔强调内部营销管理C. 服务营销要突出解决服务的有形展示问题D. 在对待质量问题上也有不同的着眼点3 邮政企业营销渠道包括( )A. 固定式营销渠道B. 流动式营销渠道C. 代办式营销渠道D. 特殊营销渠道4 网络广告的特点包括:( )A. 传播快B. 区域广C. 受众稳定D. 千人成本低5 中邮专送广告的特点包括( )A. 邮政网络覆盖范围广并有品牌优势B. 价格低廉且针对性强C. 信息反馈渠道畅通且机动灵活D. 便于阅读、便于保存6 影响媒体选择的因素包括( )A. 目标受众的习惯B. 产品特性C. 信息D. 成本7 营业推广的三种类型是:( )A. 针对消费者的营业推广B. 针对代办商的营业推广C. 针对各种业务往来单位的营业推广D. 针对销售队伍的营业推广8 针对消费者的营业推广促销工具包括:( )A. 抽奖B. 赠奖C. 现金折扣D. 购买现场陈列9 问卷调查包括( )A. 邮寄调查B. 留置调查C. 面访调查D. 网络调查10 市场调查报告要素包括:( )A. 封面和目录B. 主要结果摘要陈述C. 分析报告D. 结论及建议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1 企业在形式产品上很难取得竞争优势,而且易陷入恶性价格竞争的困境( )2 品牌是整体产品的一部分( )3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被调查者了解市场情况的调查方法,因此需要的时间很短( )4 服务的有形展示可通过干净整齐的用邮环境来展示( )5 评定服务行业的质量高低受顾客的影响大( )6 产品的寿命周期理论说明任何产品都有退出市场的一天( )7 一个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全部产品的结构称为产品线( )8 价格策略包括价格制定策略和价格调整策略两种( )9 如果向消费者传递的信息较多,就应该采取电视广告形式( )10 针对代办商开展营业推广的目的是为了争取代办商的支持配合,建立代办商的品牌忠诚等。
(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市场细分2.市场定位3.无差异性营销战略4.形象差异化战略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消费者市场细分市场依据哪些主要变量?2.当所在产业变成超竞争时,公司是否还有可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为什么?3.企业应怎样进行市场定位?4.简述可供企业选择的五种目标市场模式。
5.简述企业目标市场战略的三种模式。
营销战略A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答案:B2、答案:B3、答案:B4、答案:D5、答案:C6、答案:C7、答案:B8、答案:A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C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C17、答案:B 18、答案:C 19、答案:C 20、答案:D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份)1、答案:ABD2、答案:ABCD3、答案:ABCD4、答案:ABCD5、答案:ABCD6、答案:ABCD7、答案:ABD 8、答案:ABCD 9、答案:ABCD10、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5 对对错对对 6-10 对错对错对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市场细分就是以消费需求的某些特征或变量为依据,区分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群体。
2.市场定位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
3.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就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把整体市场看作一个大的目标市场,不进行市场细分,用一种产品、统一的市场营销组合对待整体市场。
4.形象差异化战略是在产品的核心部分与竞争者类同的情况下,塑造不同的产品形象以获取差别化优势的一种市场定位战略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消费者市场细分的主要变量有:(1)地理环境因素。
具体变量包括:国家、地区、城市规模、不同地区的气候及人口密度等。
(2)人口因素。
包括:年龄、婚姻、职业、性别、收入、教育程度、家庭生命周期、国籍、民族、宗教、社会阶层等变量。
(3)心理因素。
包括个性、购买动机、价值观念、生活格调、追求的利益等变量。
(4)行为因素。
包括消费者进入市场的程度、使用频率、偏好程度等变量。
2、当所在产业变成超竞争时,公司是否还有可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为什么?•超竞争是指该行业的环境不确定性空前增加,竞争优势都是暂时的。
–具有灵活性、进攻性、创新性的新公司容易进入市场,迅速侵蚀原主导企业的优势。
–“更短的产品生命周期与产品设计周期、新技术、无法预料的外来者频繁进入、现有公司的重新定位、市场边界的重新定义以及不同产业的合并等威胁着市场稳定。
”–企业已经学会快速模仿市场领先者的成功战略,维持长期竞争优势越来越难。
–超竞争行业竞争优势来自对环境发展趋势的即时了解,以及愿意冒丧失当前优势的风险来采取行动以获得一个可能的新优势。
3.市场定位通过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识别潜在竞争优势,主要是通过市场研究识别企业在成本和产品差别化方面的潜在优势,从而形成市场定位的基础。
(2)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定位,就是找出企业与竞争者相比较所具有的能获取明显差别利益的优势,从而确定为可识别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3)制定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就是要制定明确的市场战略来体现和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4.可供企业选择的五种目标市场模式是:(1)市场集中化。
即只生产一类产品,供应某一单一的顾客群,进行集中营销。
(2)选择性专业化。
企业选取若干个具有良好的盈利潜力和结构吸引力,且符合企业的目标和资源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为它们分别生产和供应不同的产品。
(3)产品专业化。
即企业集中生产一种产品,并向各类顾客销售这种产品。
(4)市场专业化。
即企业专门为某一顾客群体生产和供应所需的各种产品。
(5)市场的全面覆盖。
即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去满足各种顾客群体的需要。
5.企业目标市场战略包括三种模式。
(1)无差异战略是不进行市场细分,把整体市场作为一个大的目标市场,用一种产品、统一的营销组合策略对待整个市场。
该模式具有成本经济性的优点,但对大多数产品并不合适。
(2)差异性营销战略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资源及营销实力选择部分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为各目标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优点是可以有针对性地满足具有不同特征的顾客群的需求,但将导致市场营销费用大幅度增加。
(3)集中性市场战略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仅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力求在少数较小的市场上得到较大的市场份额。
这种战略尤其适合资源薄弱的小企业,但该模式意味着较大的集中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