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专题教学案例设计专题教学案例设计姓名:王立环学校:通州二中执教年级:高三使用教材:选修课程性质:选修课题:诗歌比较阅读鉴赏专题由北京高考语文试卷改革想到的一、选题理由在日前公布的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方案中,语文学科将突出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与重要地位,在中考和高考中所占分数都大幅提高。
而我们所要面临的 2019 年高考,肯定会在命题上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以向 2019 年的高考全面改革靠近。
诗歌鉴赏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改革后,很有可能要增加考试的内容。
长期以来,采用主观题形式考查的诗歌鉴赏大多以单首诗歌的形式出现,其实,诗歌鉴赏的考查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比较考查鉴赏能力、考察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考查方式。
诗歌的比较鉴赏,在命题方式上给了命题人更大的自主空间,在信息和难度上有所增加,便于对学生的考查。
1 / 19作为教师应对此类试题作好指导练习,以便学生面对此类试题时胸有成竹,从容应对。
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辅导时,我特意安排了诗歌比较阅读鉴赏专题,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应对 2019 年高考改革的前期试水。
二、程序设计 1、前期准备① 知识准备:学生已进行专题 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和专题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及阅读延伸的学习。
② 布置小组自主探究的前置性作业:全班学生分成八组,每组的同学自愿选择一种诗歌题材作为自己的主要探究内容,要求围绕同一题材选取教师给定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鉴赏,鉴赏时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
(写景诗、咏物诗、思乡怀人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即事感怀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③ 比较鉴赏的角度推荐:内容、情感比较;语言赏析比较;手法、技巧比较;意象、意境比较。
④ 选取比较角度后,自主探究,总结自己探究的结果,可以是文字性总结,也可以是幻灯片的形式。
⑤ 自主探究时间安排:一周(课下进行) 2、实施过程⑴课上组内交流讨论要求:把自己一周自主探究的成果进行组内交流探讨,组长负责指挥---------------------------------------------------------------最新资料推荐------------------------------------------------------ 安排。
小组内评选出比较鉴赏最好的同学,代表本组进行全班发言展示。
⑵各组当堂展示自己组的探究结果。
(可以事先做好幻灯片,给同学印发相应资料,以便同学把握)学生代表发言展示。
★ 写景诗(一组)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对比问题: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2、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3 / 19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同:孤独。
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出恬淡自适的情怀。
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 边塞诗(二组)从军行(其一)从军行(其四)王昌龄---------------------------------------------------------------最新资料推荐------------------------------------------------------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比较两诗在抒情上的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有什么不同?答案:其一曲笔抒情,写征人家乡妻子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情怀。
二诗在心理描写上都有悲凉意味,只是其一侧重写环境凄凉孤独通过羌笛之音,从听觉方面抒写思乡,心理上采用虚写,以想象抒情。
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悲壮的激情。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苹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和韦苏州① 《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塞上听吹笛高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5 / 19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答案:高诗写景,表现将士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
李诗写景,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和悲凉。
点拨:分析思想感情,不能脱离内容孤立分析,内容凸显情感,景物孕含情感,在对内容的比较上引出思想情的不同才水到渠成。
比较内容、技巧上的相同之处。
答案:(1)征人思乡的主题相同。
(2)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3)乐声传情的表现手法相同。
(4)明月寄情的手法相同。
★ 咏物诗(三组)柳李商隐咏柳贺知章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最新资料推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比较鉴赏两首诗的写景抒情上的特色。
答案:贺诗写春日之柳,纯为写景,李诗句句景又句句情,情景交融;贺诗写景用比喻、拈连、设问手法如碧玉、裁、剪刀清新自然,令人爱惜;李诗写景寓情,用暗示手法、衰飒凄凉,令人悲叹。
海棠 (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 山水田园诗(四组)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7 / 19[仙吕] 后庭花赵孟頫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
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1)赵孟頫与王维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精通诗画。
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和赵孟頫的《后庭花》都是诗中有画,请比较二者在写景方面有什么区别。
答案:《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撒满宁静的月夜:三联写景,有山有水,写的是空山景色,村民生活。
《后庭花》描绘了水乡秋雨来时充满动感的暮色:全幅造境,以水为主,写的是水乡景色,水乡风情。
(2)这首散曲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在思想情感的内涵和抒发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请你说说它们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都描绘幽美入画的山水自然,赞美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流露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由衷向往。
不同点:王维诗的结尾直接写出归隐的意愿,而这首散曲则含而不露,只用归去休三字作了点暗示。
---------------------------------------------------------------最新资料推荐------------------------------------------------------ 游终南山孟郊终南山王维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到此悔读书,朝朝迈浮名。
比较两诗意境与表现手法的不同。
答案:意境:王诗景象博大,感情深沉,情景自然浑成;孟诗景象奇特幽深,情感直露,情景相生。
表现手法:王诗以写景为主,情深而晦。
写景时,孟诗写景抒情,以静态为主,立足点未变,类比抒情,以山比人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结句直抒胸臆,表达对凡俗生活厌恶,对隐居生活向往。
王诗移步换景,动态中描绘景物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9 / 19结句暗示,隐含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送别诗(五组)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严诗的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宫前水的意思是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
抒发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感慨。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②。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②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峡口送友人送蜀客司空曙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最新资料推荐------------------------------------------------------自缘身是忆归人。
(1)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答案:思念故乡之情。
(2)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 咏史怀古诗(六组)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